马先存
都说做艺术的人谨慎、细腻、善优思。对于美术专业学校毕业的我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不,新学期刚开始,校长的话语言近旨远,“主管印刷的老师已退休,我准备让你来接替他的工作。年轻人,千万不要小瞧这项工作,里面有很大的学问呢!要努力呦!”随手重重地拍了下我的肩膀。
自此我就有了“第二职业”,主管学校的印刷工作。
印刷过程中免不了产生废弃的纸张,时间久了,废纸也渐渐的多了起来。本打算清理好后卖掉的,虽说这些废纸也卖不了几个钱,但总觉得很可惜,可又想不出该用到什么地方更合适。
开发利用这些废纸,发挥这些废纸的作用,变废为宝,成了一个萦绕在我心头的难题。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美术课时,常要求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更应该具备审美眼光,也许是自己比较喜欢做手工的原因,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把纸裁开,做成三角插,然后利用三角插拼接成手工艺品,提高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展示出废纸特有的美。
对,就做三角插。我所辅导的学校手工社团正好适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还解决了学生大量准备纸张的难题,灵感一来,一箭双雕,难题立解。
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就是学校社团活动时间,我早早地来到美术教室,将废纸、颜料、画笔等准备好,把学生分成两组,将厚厚的一叠废纸和所需工具发到小组中,有的学生猜问道:“老师,今天我们折纸吗?发给我们这么多的纸有什么用啊?”我微微笑着卖关子:“待会你就知道了。”
上课了,我拿起手中的纸说:“今天我们美术社团活动的内容就全靠它了。”学生用疑惑的眼神盯望着我,个个心里只打嘀咕,这样的废纸能做什么呀?我说:“可不要小瞧了它,这样的废纸可以做成许多漂亮的手工制品,前提是需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才能完成呦!”
我打开多媒体,语音顿挫:“请看大屏幕。”学生们立时精力集中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由三角插做成的各种手工艺品。“啊哦,原来是这样啊!”欣赏完后,孩子们由惊奇转化为跃跃欲试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沉稳地告诫说:“不要着急,老师先给同学们示范三角插的折法以及三角插的连接方法,然后你们自己再做。”
为保证每个三角插大小一样,我进一步提出要求,统一把纸裁成4×7厘米大小。示范完毕后,两个小组讨论要制作什么作品,以及小组成员的分工。同学们的热情很高,经过激烈的讨论,两个小组很快就确定了做什么作品,以及谁负责裁纸,谁负责折,谁负责拼接、上色等任务,分工精细明确。
一组做茶壺、茶碗,二组做动漫形象皮卡丘,一切准备就绪后,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我在两组之间巡视指导。说实话,学生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没有出现手忙脚乱,组内成员相互争吵的场面,只听到折纸的哗哗声。遇到问题,成员间相互讨论协商解决。两个小组经过折、拼接、上色等环节最终完成了作品。
我表扬了孩子们的佳作,并告诉他们,生活中很多看似无用的物品,只要我们肯思考,巧动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今天的三角插作品就是很好的证明。当然,更少不了小组成员间的协调配合,看似简单的作品,实际上是经过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才完成的。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精彩的作业效果,常常为了美术课中所需材料感到烦恼,其实,材料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就能将其中的灵感因素转化为教学资源,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把它们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服务于美术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美术课也能上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