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部分高校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探讨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关注点,本文以课程《传播学概论》为例,以一门课程为讨论点,从教学思路、课件设计、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探讨其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及可能性,抛砖引玉,希望对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传播学概论》
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传媒行业对于人才的全媒体业务技能、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在一流的实验实训设施条件、领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师资等方面呈现出局限性,因此,加强行业引导,深化校媒合作的开放式办学改革任务极为重要。
一、教学思路紧密围绕学生对相关理论的实际运用
1.用实际问题导入课程内容
利用一个问题后者事件贯穿该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利用有关传媒的一个问题、现象或者事件作为该门课程的切入点。初期让学生在还不具备相关理论的情况下对问题进行讨论,中期围绕最初的问题讲解《传播学概论》的相关知识点,后期让学生围绕最初的问题,并结合传播学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再一次的讨论。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
具体的教学思路如下: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初期,也就是在学生了解了传播学关注的基本问题以后。笔者会专门利用一个教学时段,让学生对当前的热点事件或现象进行广泛的讨论,激发学生对热点事件的关注。在讨论出的热点事件中,让学生先自行判断,选出哪些现象是传播学可以关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尝试从传播学的视角去看问题。根据学生的选择,结合老师的判断,最终确定出可以从传播学的视角进行分析的热点问题。问题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如果是一个问题,就让全班学生围绕这一个问题撰写论文。如果是多个问题,就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讨论一个问题。论文的撰写可以让学生在任务布置后的第二次课的上课期间来撰写,目的是防止学生在课后直接抄袭网上内容,同时,两次课的间隙时间可以让学生充分收集素材。保留学生所写的文章,进行正常的理论教学。在教学阶段的中后期,让学生重新对最初讨论的问题再次进行讨论。拿出学生最初写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对比在哪些方面获得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2.将理论解析变为案例实验
理论的讲授和案例的分析往往起到的效果差不多,大都还是教师的一言堂。所谓的案例分析,在有的教学中无非是在理论讲授中加了一个例子。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方式。其实理论成果本身也是来自于研究者的实验室或者实地调查,其研究活动本身就是实践性的体现。我们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尝试回归研究本身,通过模拟最初研究者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自己操作,重走理论产生前的研究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和梳理研究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的理论堆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教师通过模拟理论提出者的研究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原有理论的理解。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节奏的掌控能力,也是一种锻炼。不过,要做到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变,首先就需要教师本身深刻理解理论产生的背景,追溯理论产生前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对其进行加工、简化,使研究过程可以植入都课堂中。也许这样做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备课任务,但是产生的教学效果,一定是非常积极的。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也非常有帮助。
二、优化教学课件突显核心内容
现代教学中,PPT课件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课件的好坏,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所以笔者也在课件的表现形式上做了调整。笔者从内容、版面和动画三个方面,对原有课件进行了重新设计,融入了时尚的设计元素,试图将原有的沉闷、枯燥、毫无设计美感的PPT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1.界面设计
笔者运用扁平化的设计原理,以圆形和矩形作为整个课件基础图形,去掉界面中包括明暗效果、投影等修饰效果,以达到界面的简洁、明快。这样也有助于突出课程内容。在排版布局的过程中,对内容和修饰图形进行合理布局,以便在注重美观的同时,便于阅读。
在字体选择上,笔者主要使用了黑体和微软雅黑两种非衬线体,因为非衬线体简洁、大方的风格与笔者整个课件的设计理念是一致的。
在颜色的选择上,笔者选取了四种颜色作为整个课件的基础色,在进行每一页的内容设计时,通过变换四种颜色的搭配方式,让整个课件在保持色调统一的基础上,显得灵动,避免视觉疲劳。
2.动画设计
在合理的板式设计基础上,如果能够将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件的吸引力。笔者利用PowerPoint中自带的动画功能,将每一页的内容加入动画效果。在笔者看来,加动画的目的是为内容服务,所以加什么动画,每个动画的逻辑顺序是怎样的,一定是围绕能够将内容讲清楚为目的。所以笔者在制作动画效果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一页PPT会讲到什么内容。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动画要体现出这种逻辑关系。
三、考核方式
考核的成绩构成还是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不过我们会把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加大,由之前的30%提升到40%。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除了出勤之外,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会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由4人左右组成的小组,任务是围绕某一主题或事件,制定信息策略。策略的类型可以是视频、文案或线下的活动。通过这些形式,让这一主题或这一事件受到关注。通过内容的被关注度,来作为评价任务好坏的标准。比如被转发或被点赞的数量。
期末考试仍然采用闭卷形式,因为该门课程中的大量理论知识还是需要学生通过记忆去加深印象。试卷的内容要尽量涵盖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做到难易结合,题量合理。
参考文献
[1] 贺建平,徐涛,韩振.传播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研究回顾与前瞻[J].新闻界,2009(6):189-191.
[2] 刘毅菲.浅谈新闻高职教育中的传播学教学[J].新闻知识,2007(10):81-82.
[3] 马玉洁.转型发展背景下传播学教学改革初探[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2 -65.
[4] 徐语曈,卢建东.民办高校传播学课程教学革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8):212-213.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新闻传播类专业群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机制的改革与探索”(JG2018-91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赵玉文(1985—),男,四川江油人,四川传媒学院传播与经管学院教师、广告专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学、广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