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丹
摘 要:对幼儿的教育是包含方方面面的,幼儿所处的教学环境也是对幼儿的一种教育,所以作为教师和幼儿园设计师要认识到打造幼儿园趣味建筑空间的重要性,分析如何才能建造适合幼儿教育的趣味空间,将趣味空间的作用最大化,利用趣味空间优势进行教学和引导,做到在无形中教育幼儿。
关键词:幼儿教育;建筑空间;趣味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益阳市社科课题“适用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托幼建筑空间优化理论与设计研究”(2019YS022)研究成果。
幼儿处在一个对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事物都能成为学习的对象。而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地方,需要满足幼儿这种阶段特征的要求,并对这种特征加以引导,打造趣味性空间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幼儿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可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充满趣味,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从而提高幼儿教学的效率。
一、趣味空间的必要性及建筑空间设计幼儿园现状
(一)趣味空间的必要性
首先,打造趣味空间是对幼儿天性需求的满足。幼儿的探索欲较为旺盛,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普通的建筑空间无法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打造趣味空间可以让幼儿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同时锻炼他们的探索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幼儿生性好动,趣味性空间可以让他们完全地释放自我,充分享受活动的快乐。
其次,打造趣味空间更利于幼儿接受知识。如果一味地让幼儿处在沉闷的学习环境中,他们难免会感到厌烦,而如果在一个具有趣味性的空间中,幼儿会处于兴奋状态,只要教师利用这些趣味空间进行教学,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相应的知识上来,就会让幼儿更容易地接受知识。
最后,打造趣味空间可以开拓幼儿的思维。幼儿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只要加以引导,这些想象力就会变成一定的创造力。趣味空间不仅可以给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还可以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受益。
(二)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现状
当下我国现有幼儿园的建筑风格都比较呆板,幼儿活动的空间较少,往往是几层楼外加一个活动场所的模式,建筑空间趣味性不强。充满活力的幼儿在这样缺乏趣味的空间内很容易感到乏味,而仅有的娱乐设施大多并不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所以幼儿园中的幼儿时常需要错开时间进行活动。教室面积一般较小,在做室内活动时不能让幼儿的身体得到更好的伸展,且狭小的教室会让人感到压抑,并不适合教学使用。就色彩来说,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建筑除几处涂鸦外,色彩较为单一,并不能带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就行走空间来说,普遍是楼梯和走廊,不具有探险性质,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1]。
就上述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现有幼儿园的建筑空间设计并不能很好地贴合幼儿特性,很难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趣味空间设计理念
(一)采用活动单元模式
在幼儿园建筑空间规划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同质化设计,充分运用幼儿园现有的各种资源,为幼儿创设趣味性的交流与活动空间。在进行各类活动单元空间组合时,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将各个模块进行灵活组合,才能达到创设趣味空间的目的,使幼儿在各个活动单元中充分激发探索欲和求知欲,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識。除此之外,在活动单元组合的过程中,要打破原有空间的组合,丰富空间层次,例如增设阁楼夹层,这种设计不仅节约了空间,也形成了上下对视的趣味效果,在满足各类消防要求的同时也能达到创设趣味空间的设计目的。最后,在创设幼儿园趣味空间的过程中,打破现有的平面式布局规划,以多功能厅为核心,围绕多功能厅设置班级,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班级孤立封闭的室内空间形式,巧妙地将各类教育主题的活动区域与班级、多功能厅联系在一起,拓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
(二)满足幼儿的社会性交往需求
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幼儿已经开始了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在设计幼儿园趣味空间的过程中,要考虑幼儿的社会性交往需求,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社会性交往需求特点进行设计。如针对大班和中班幼儿,他们已经具备了团队活动的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一阶段的幼儿已经开始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因此,在设计幼儿园趣味空间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造自主活动的平台,使幼儿在平台中不断探索,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相应的伙伴进行探索,满足幼儿的社会性交往需求。
(三)私密空间和灰空间的趣味设计
幼儿园作为幼儿活动的场所,需要多变的空间,也需要足够的私密空间满足幼儿的需求。私密空间的设计可以通过幼儿园的活动角实现,利用视觉形成外界空间和内部空间之间的隔绝,这种设计为幼儿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灰空间则是指建筑和室外环境的过渡空间,在幼儿园趣味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光影虚实变化、自然色彩变换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为幼儿营造新奇多变的空间环境,并且在这种空间中设置主题知识模块,为幼儿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与理解,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将被动探索转化为主动求知,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三、如何打造趣味空间
(一)自我转化的室内空间
在传统的幼儿园设计中,重点要把握几个主要室内空间的设计,如活动室及卧室,这些空间一般已经形成了模式化的设计,内部功能基本一成不变。那么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幼儿园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又有何新的要求呢?笔者认为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幼儿园应赋予室内空间更多的可能性与多变的体验性,以满足幼儿的心理与精神需求。因此,幼儿园内的室内空间一定要实现自我的转换。何谓空间的自我转换?空间的自我转换是指利用空间分隔、功能转变的方法来实现空间的多变性以及趣味性。设计师可以赋予这些空间某些主题,让孩子们通过空间内颜色的变化去认识其对应的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使空间充满趣味性,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空间的自我转换也可以满足空间功能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幼儿园活动室,其内部空间往往比较大,我们可以利用某些家具,如小书架、玩具柜等来灵活分隔活动室,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二)合理运用自然景观
幼儿最先接触世界就是自然世界,自然元素是大自然给予儿童的玩伴,所以在设计时可以利用幼儿园内已有的自然景观,在面向自然景观的一面开设窗户,让幼儿在教室内就可以感受到自然景观的魅力。西方某些国家强调“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教室”,即“自然教室”,因此幼儿园空间设计时,应该打破传统教室设计观念,突破教室的空间范畴,使之更开放、更自由。可以结合室外自然景观进行室外教学,如在园区开辟一小块土地,让幼儿亲手种植植物,种植的过程中既充满乐趣又可以让幼儿学习相关的种植知识,把动手和趣味融于一体,让孩子主动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另外还可以結合景观设置其他体验性游戏、创造性游戏等,如设置拓展运动训练区,可培养儿童的勇气、团队合作精神等。
(三)不同的色彩搭配
通过了解幼儿的需求,打造多色彩的空间,刺激幼儿感官。但这并不意味着色彩越多效果越好,相反,过于杂乱的颜色不仅会让人产生厌烦心理,而且不利于幼儿视力发育。所以,空间设计对色彩的运用应该在幼儿可欣赏的范围内,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的元素,从中提取相应的颜色,进行主题彩绘,为幼儿打造专属的空间,不同的元素对应不同的房间,让幼儿在不同的教室感受到不同的乐趣,从而让幼儿不再厌烦在教室上课。也可以打造专属幼儿的色彩区,让幼儿画出自己想要的区域,并标上自己专属色,让幼儿对色彩更加敏感[2]。
(四)多变的行走空间
幼儿园室内行走空间以楼梯和走廊为主。这些行走空间在设计时需要符合建筑功能特点,即简洁明确,具有导向性,从安全性方面考虑,须严格遵守建筑防火规范要求,保证紧急疏散时的安全。幼儿园的楼梯和走廊这些行走空间,除了满足这些要求外,还应注意增加一些趣味性,以便供孩子奔跑锻炼、探索学习等。可设计旋转楼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在平时上下楼时就能感受乐趣。走廊空间也可以一改直线型,增加曲线设计,并且可以在走廊空间中,每隔一段间距将局部空间放大,设计成一个个趣味空间,有利于儿童的社交。走廊的宽度也可以适当放宽,以便幼儿因天气影响而无法去往户外时在走廊进行一些小型活动。相邻班级之间也可以设计交流空间,增加不同班级的孩子的交往机会。
也可以在走廊上装饰相应的自然元素,如花草等,让幼儿在走廊中仿佛置身于自然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五)富有安全性的幼儿空间
当然,我们在打造幼儿园的趣味空间的同时,必须重视空间的安全性,这也是幼儿园空间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因为孩子年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加之对空间的认知不成熟,缺乏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随时都需要幼儿园老师的关注,因此,空间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家具的尺寸,避免有任何家具之类物品阻碍视线。室内地板应注意防滑。窗台、墙体、转角等棱角部分需做成圆角。各个房间的出入口处应有足够的空间,避免幼儿因行走或奔跑过急而出现摔跤或者相互碰撞等危险。
四、结语
应该从色彩、行走空间等方面着手,切实改善现有幼儿园的建筑空间,改变乏味陈旧的空间设计,通过了解幼儿的心理和身体需求,打造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活动的趣味建筑空间。趣味空间往往可以激发幼儿意想不到的天赋,让幼儿充分享受在幼儿园的时间,同时贴合幼儿特征的趣味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并加以指导,通过趣味性的教学,让幼儿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
参考文献:
[1]林阳,高婧.幼儿园建筑空间趣味研究[J].四川建筑,2011(5):85-87,90.
[2]朱丽敏.浅析幼儿园趣味性空间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7(20):165.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