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颖忆 刘志峰 冯年华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亚文化的思想冲击,课程思政是破解传统思政教育困局的有效手段,媒介融合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场域支撑。本文以超星学习通、学习强国、自媒体平台融合为例,构建了基于媒介融合的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协同框架,分别解释了专业课程、课外学习、课外研讨的建设策略,以及“虚拟与现实联动”“线上与线下一体”“课内与课外互补”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媒介融合;超星学习通;学习强国;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4-0200-03
Abstract: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re the goals and purposes of higher education.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w media technology is lea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be easily impacted by network subcultur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s a useful method to breakdown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edicament. Media convergence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and field domain support for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hrough convergence case of Chaoxing Learning App, Learning Power App and We Media, this paper provides coupled collaborative framework betwee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media convergence. Beside this, this paper also explains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and after-class seminars respectively.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construction mentalit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virtual and real interaction”,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and “in and out of class complement”.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media convergence; Chaoxing learning App;Learning Power App;We media
在新媒體、自媒体、融媒体层出不穷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海量用户及信息发布者极大挑战了传统媒体对权威资讯的发布权利。舆论的辐射式传播及思想意识的纷繁复杂,对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高校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意识形态是社会各种理论观点的产物,具有多样化、渗透性、交互性等特征,学生在接触网络亚文化时,因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易受网络亚文化的冲击和煽动,出现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三观)的思想与行为[1]。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等教育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那么,如何将正确的三观内化于专业课程教育中,探明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耦合路径,找准德育元素在专业教学中的“触点”和“融点”,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中之重。媒介融合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既顺应了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也能行之有效地将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相连,通过专业知识中德育元素的融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育提升中。
1 基于媒介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义
1.1 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是根本目标
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也是高校教育的最高目标[2,3]。随着高等教育中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信息的受众转变为信息的传播者。在信息交互传播中,大学生因心智尚未成熟,思想意识与行为规范容易受网络亚文化的误导,这一身份转变与时代变革的碰撞,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十分重要。并且,高校毕业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会面临多重挑战与诱惑,那么,职业道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显然十分重要。对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是引导学生规避多重思想上的诱惑与挑战的可行策略。因而,如何将立德树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协同育人效应,最终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中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1.2 课程思政是破解思政教育困局的有效手段
很多大学生认为思政课程是副课,应付差事、得过且过、浑水摸鱼思想在高校中已是常态,并且,传统的以思政课来引领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生更多是将目光聚焦于今后安身立命的专业知识学习中。显然,任由这样的思想蔓延,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职业生涯,对高等教育体系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4]。这样一来,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成为破解这一困局的有效手段,将思政元素有机植入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一些案例,情文并茂地传达积极正面的思想,立体化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促进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5]。不仅能够弥补单一的思政课程进行德育教育的形式缺陷,还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
1.3 媒介融合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5G的迅速崛起,带来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模式及主体意识均发生了深刻的转变[6]。媒介融合是指将各种媒介(新兴的和传统的)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媒介工具,将内容以极宽的价值观通过多渠道投放给受众,把信息达到率和传播内容转化率最大化。这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了福音。选取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媒介与平台,进行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识投放,能够帮助形成“虚拟与现实联动”“线上与线下一体”“课内与课外互补”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新方法,这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步、同向、同行,提供了自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建设思路和可能实施路径。
2 基于媒介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2.1 超星学习通、学习强国、自媒体平台融合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借助超星学习通这一主流高校在線课程平台、学习强国这一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学习平台和思想文化聚合平台,以及学生常用的、以微信和QQ为主的自媒体平台,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课外学习、课外研讨等形式,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把思政元素落实到每一次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得原本空洞、枯燥、平面化的思政教育转换为丰满、趣味、立体化的课程思政,进而能够深入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现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例,绘制基于媒介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该框架共包含三个模块:一是基于超星学习通上的专业课程教学。建设能够切实推进思政教育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人文地理学在内的多门课程,做好课程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细化到章节和教学环节。二是基于学习强国的课外学习。通过对专业课程教学知识点的课外延伸,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强国主动学习专业相关内容和接受意识形态教育,同时,学习强国App提供的丰富的图文及视听信息,不仅能够增加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度和广度,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通过以微信、QQ为主的自媒体平台进行课外探讨。通过微信群、QQ群举办不定期的、以专业教学知识点延伸为主的专题研讨,建立课程思政自媒体舆论场;通过对师生协作的原创帖或转发帖的评论、点赞、转发,建设教师与学生共存的“意见领袖”团队。上述三大模块通过专业课程教学相串联,彼此联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思政与专业协同育人效应。
2.2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超星学习通是广泛应用于高校的专业课程在线学习平台,通过该平台,建设一批富于思政元素“触点”和“融点”的专业课程,是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例,《人文地理学》是专业限选课,主要讲述经济、人口、宗教、语言、民族、民俗、文化、行为、资源、政治等诸多社会人文要素与地理环境之间互动关系,其中涉及现实社会中诸多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如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人口迁移与流动、地缘政治、文化产业化等。该课程因其兼具高度的社会性与综合性特征,在扩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空间意识的树立,使其具备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空间感,对弥补工科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长于设计短于思考的普遍弱点,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程伦理等诸多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同时,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在今后从事规划设计工作中能够时时牢记“以人为本”,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基于上述缘由,本文以《人文地理学》课程为例,详述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可行策略。
《人文地理学》课程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其中不乏能够较好地传达正确三观的知识点内容。对照表1,在人口与地理环境章节,拟介绍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流动规律,从科学角度理解和阐释李克强总理“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解释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所面临的突出矛盾的解决策略,向学生传递多重选择中如何遴选的基本准则,而衡量的标尺即蕴含于专业知识中的德育教育,是分析问题中的科学思维,崇尚科学精神,牢记社会责任、以人为本,胸怀家国,爱家爱国。在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章节,阐释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警戒学生要规避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陋习,呼吁大家爱护环境,不将不良风气带入古镇和古村落,不破坏旅游地的历史文化遗存,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在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一章,为学生讲述国家领土的位置、大小、形状对政治活动的影响,教会同学们如何快速识别问题地图,那么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使同学们更为深刻和形象地认知伟大祖国的壮美山川和人文历史、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包含了德育中的爱国精神、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等多元教育。
2.3 基于学习强国的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相较于传统的思政教育,学习强国App具有明确的价值标准,借助音图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各类思政资源和社会资讯,通过积分系统与成绩系统实现奖励量化,以此激发学习者参与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能够满足高等教育中针对学生群体有指导、有服务、有管理、有组织的思政教育目标[1]。学习强国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支撑策略主要是:一方面,学生可从学习强国上学到丰富的专业相关知识。比如,学习强国的每日慕课中,《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建筑评论》《高速铁路工程》等都是本专业不开设,但能大大拓宽专业视野和知识面的课程;在生态文明相关内容中,“两山理论”的释义、践行,生态文明五十讲,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等都是城乡规划建设中的重要论题;在美丽乡村板块,专题视频、乡村振兴、建设示范案例等为学生提供了村庄建设规划的优良素材和学习范例。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强国获得意识形态教育。比如,理论及新思想等板块,学生可在此获悉最权威最具时效的新时代重要理论、重要会议、重要讲话与重要活动等;最美中国人板块呈现了诸多奋斗在一线工作的战“疫”卫士、抗洪武警、铁路工人、消防人员……他们为我们谱写了普通人民但却最美的华章;思政与德育板块有思政大课堂、思政微课堂、思政星课堂等。这些都是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优秀素材。
2.4 基于微信、QQ等自媒体的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自媒体为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课外延续,又不拘泥于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教育,借助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能够形成互动性强和时政性强的专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新形式与新力量。可行的策略包括:一是通过主流社交媒介形成自媒体舆论场。自媒体具有“社会记者”、个体态度鲜明并能迅速且广泛传播等鲜明特征。那么,教师通过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一些事实案例的点评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三观,通过专题讨论等形式在学生群体中促成一种舆论场的形成,比如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抛出“两山理论”的认知、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解析、美丽乡村、康居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联等主题,分组探讨,構建融入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的舆论场。二是建设教师与学生并存的“意见领袖”团队。通过在权威媒介进行原创发帖,比如,请日常学习或生活中具有带动作用的学生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撰写时评或短文,经过教师审核与修改后进行发帖操作,其他学生跟帖转发,或是对一些与专业教育相关的热帖进行转发、点赞、评论,通过“意见领袖”的力量,促进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帖子在学生群体中传播与发展。
3 结语
高校专业教育中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高度耦合性,同时也是专业教育中需要深入挖掘其思政内涵并作为思政元素植入课程教学的重要因子。这是对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释义与体认。因而,思政元素如何融入每一门专业课,融入校园文化,纳入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等各种“育人”环节和“育人”场景是今后值得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也是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轨迹。也正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与成效提升就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能够将专业知识和价值引导要素在教学内容中水乳交融,自然而然地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政元素,做到“如盐在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应是高校教师未来课程思政建设道路上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卞波,吴春梅.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学习强国”App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8):94-96.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 吕燕红,高晓静,包奇昌,高原.基于超星学习通在线平台探索方剂学课程思政建设[J].科技视界,2020(23):130-132.
[4] 孙从众.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研究——以“跨境电商实务”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0(4):22-28.
[5] 李晓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以“学习动机”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20,37(4):93-96.
[6] 李奇.自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创新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8):100-102.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