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芳 沙占军
摘 要:生产实习是工科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以银川能源学院为例,对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生产实习的改革,希望该教改方法能为本校及同类院校该实践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生产实习;实践技能;教学改革
我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敬业精神,具备一定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能力,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检修、调试和技术管理等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1]。
生产实习作为学生离校之前学校最后组织的一次规模较大且学生亲临现场的一门课程,无论是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工作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意义。它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是升华理论知识、锤炼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素养的重要平台。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生产实习教学效果与大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就如何提高生产实习教学效果展开探讨。
1 目前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产实习教学面临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使得生产实习拘于形式化。比如由于经费和管理的问题,企业接待实习的热情不高。即使学生获得了到电厂实习的机会,大部分时间还是像在学校一样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极少数的时间安排现场参观。企业员工处于上班时间,对学生的提问无法详细解答,学生看不懂值班人员的具体操作,只能迷茫的坐在警戒线外观望,无法学得知识。银川能源学院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的生产实习的地点主要是银川的各大电厂(如宝塔一厂,大坝电厂,青铜峡铝业自备电厂),在生产实习课程的开展中也面临了类似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生产实习计划缺乏与学生的紧密联系。我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类教学课程的大纲需要因材施教,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生培养要求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从当前几届学生来看,学生总体表现为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都较强,但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目前使用的教学大纲仍然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较低.因此,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大纲(计划)对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有重要作用。(2)实习形式不能与时俱进。随着“互联网+”在各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诞生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现代化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吸引着学生去探索、去学习。而我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校外生产实习仍是采用传统的形式,即在专任教师的组织下,全班学生去电厂进行实习。电厂抽调技术骨对主要设备系统如锅炉设备及系统、汽轮机设备及系统、水处理系统、脱硫除尘装置等各个系统进行理论讲解[2]。通过这种理论与现场参观的方式,让学生对发电厂的生产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对设备结构构造有一定的概念。然而,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技术人员的讲解方法和思路与校内老师的有很大不同,且往往一个技术人员要同时被40—50名同学围住听讲,有限的空间、嘈杂的环境等等因素,导致了学生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对实习失去了兴趣。厂里担心学生安全问题,很长时间都在室内讲安全生产的内容和理论知识,下现场看设备的机会少时间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鲜少有机会深入细致地观察、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3)实习内容不尽合理。基于电力行业生产的特殊性,非岗位员工不允许上岗操作,特别是对于没有任何现场经验的在校生来说,更是没有这个机会。因此学生的生产实习只能换个场所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与校园内的课堂学习没有太大差别,依旧限于听师傅讲,看师傅操作,需要现场动手练习的内容仍然无法接触到。例如,学生平时在校学习时,学的比较吃力地地方就是设备的结构,即使到了现场也不能清晰的看到设备的具体结构,除非电厂在大修,但是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整个实习的内容也是围绕火电厂的生产流程、设备运行特点、机组启停等知识进行学习,与课堂所授内容大同小异,这样的实习内容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用说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4)考核内容不够全面。现下的生产实习考核方法依然效仿理论课程的考核方法,实习成绩由最后的纸质报告和实习指导教师及发电厂的技术讲解人员决定,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表现无法考核到,实习成绩有失公允,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在为期四周的较长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难以兼顾全部学生,公平衡量每个学生的实习情况,故给出的成绩不能完全与实际情况吻合。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同组学生撰写内容大同小异,鲜少有创新,仅从内容来看无法分辨优良,能力的考核更无据可依,这与培养目标和大纲的要求严重不符。细化考核标准,注重考核过程将成为考核的重点关注内容。(5)带队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带队教师基本为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对实践指导局限在理论范围,部分与实际运行不符,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要求。
由上可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目前的生产实习在实习形式、实习内容以及实习考核标准及带队教师实践技能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满足学校和现代电厂所需的全能型、动手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 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
基于以上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产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体如下:(1)构建虚实结合的生产实习新模式。生产实习的现场操作部分和校内仿真有部分重复内容,这部分内容可借助火电机组仿真平台学习。仿真操作内容全面,能够较大程度的仿真真实现场,但感性体验不够。电力生产现场涉及知识内容繁杂,真实设备和集散控制系统混合存在,学生只能盲目学习,分不清主次。通过虚实结合,既能熟悉电力生产过程,又能掌握设备特性。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是目前一些实习困难的专业主要采用的实习方法,这种方法可行性高,也能满足学生实习中的部分需求,将被广泛推广和应用。我院有135MW、300MW和600MW发电机组仿真系统,完全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调整生产实习的教学模式,合理分配虚实教学内容,既能保证实习内容的完整性,又能在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指导教師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带领学生在仿真机组上操作,操作中学生遇到的不能理解或处理的问题先备注,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现场实习,即任务驱动模式下实习,目的明确,行动积极,对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非常有效。(2)校内进行安全生产宣传。尽管每次学生参加实习都会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强调安全规章制度,大部分学生也就是听听,并不能深刻理解,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能真实体会到违背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是人员伤亡。到了现场后师傅不得不不厌其烦地讲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导致学生不爱听,电厂不放心。为了解决这个大问题,我们想到了用视频代替现场发生情况,即教师通过录制或搜集各种电厂由于不准守安全规程而导致的各项事故及严重后果,在下厂前播放给学生看,并对应讲解给学生,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事故的发生,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安全规程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3)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企业专家可以进入到学校课堂,向学生讲解电厂的运行形式,设备的结构及运行特点等电厂相关知识,这样的介绍与教师课堂的讲授是不同的,更有针对性,更贴近生产实践。学生到该电厂实习时对现场比较熟悉,上手快,能较快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外,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教师队伍的合理化建设,方便教师与企业人员的交流和学习,对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4)优化实习内容。实习内容要符合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能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即内容要体现课程思政。此外内容要便于厂内、厂外混合教学。学生通过实习,在厂外通过仿真软件能进行机组的启动、停运,能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排除。在厂内学习主要设备的结构、布置位置及检修维护方法,主要系统组成运行及管理流程,辅助系统的组成及运行等。不论在厂内还是厂外教学,教师要合理的融入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5)硬化、细化考核标准。在实习过程中,除了通过最终的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外,还应对过程进行考核,且要注重过程考核。生产实习的考核可采用“N+1+1”的模式,N为过程考核,包括指导师傅的意见,实习期间在岗位表现,实习期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创新能力,答辩成绩等,1代表笔记(生产实习日志),另外的1代表实习报告。学生最后综合成绩必须达到合格(60分)及以上,否则要跟随下一届学生继续下企业实习,直至通过。这样才能发现学生真实的实习效果,以便在后续的实习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6)加强带队教师的培训。为了使青年带队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员给带队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实践内容的培训,让教师熟悉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其次还需组织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实践,使每个带队教师在对应部分都能独当一面,加深对实践指导的理解,提高教师指导水平;最后,抓住教师暑期下企业锻炼的机会,按时利用暑假时间下企业去学习专业技能,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较好的把握相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 结语
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能源与动力工程因为专业的特殊性,生产实习范围相对其他工科专业而言比较有限。实习内容的优化,实习师资队伍的建设,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期探索,不断调整。未来还需从更深层次去探索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完善生产实习的教学模式,以期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综合素质全面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能动教研组.银川能源学院电力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银川能源学院,2019.
[2]朱宝忠,孙运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6,33(6):101-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十三五”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子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索”的成果
作者简介:郭瑞芳,女,讲师,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主要从事火电集控运行和节能降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