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例如电学、光学、力学等方面的应用都与物理知识相关,因此,学好物理知识,具备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物理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物理教学,通过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物理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实验教学课 培养 物理核心素养
一、实验教学课及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实验教学课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使用仪器、设备、材料等手段,对某些特定的问题进行相关观察,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验证的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了解各类运动现象,研究探索当中运动规律的技能。实验教学课程主要通过现场实验进行相关教学,有教师直接演示实验,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师生共同协作实验几种类型,这种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具有直观明了,生动有趣的优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有利于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后形成带有物理学科特征的品质,是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成分。
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物理观念,是指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这些观念能用来解释自然中的现象也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二是科学思维,是指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物理问题,探求物理现象本质,掌握物理知识的规律,通过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直接体现学生的物理思维,这种思维具有建构模型,进行科学推理论证的能力。三是实验探究,也叫作科学探究,是物理知识学习中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评估和反思实验过程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四是科学态度,是指正确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学习研究物理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主动的与他人合作,实事求是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遵守物理研究的道德规范,理解科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素养,我们可以发现,物理核心素养的构建,归根结底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通过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实验教学逐步实现,因此在实验教学课中应重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将核心素养与物理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体现物理核心素养
1.教学模式单一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模式固定化,老师着重于理论知识、考试技巧的讲解,学生着重于理论的记忆和习题的解答。同时,由于高中科目多,学科压力大,老师和学生互动时间非常少,课程的紧凑使学生疑问过多,而老师并没有太多时间进行解答。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过多的记忆内容和习题练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使学生对学科学习失去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结构失衡
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还是受以往课堂中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没有真正践行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课堂中绝对的主导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高中学生大多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逐渐弱化课堂教学中老师绝对权威的局面,创建和谐平衡的教学结构。
三、实验教学课中体现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体系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完整的物理教学体现,提高学生物理方面的综合素养。而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如以上提到的问题),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须对此进行优化提升,通过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来提高物理核心素养,解决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课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传统物理教学课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摸不清方向,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全局领导的姿态来进行教学。物理学科有很多的理论,定律,这些物理结论在生活应用广泛,物理知识毋庸置疑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是因为这些既有的知识已经被很多科学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验证,到今天这些验证结论已构成物理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所提出的物理理论像科学家一样去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从而理解掌握物理实验的精髓。
例如,上《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课时,学生已经对平抛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研究前,教师可带学生先回顾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向学生明确平抛是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运动的合成运动,要求学生根据“如何记录轨迹来计算物体的初速度”这一问题,指导学生结合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一边操作一边观察记录而出现错误,而这些错误正是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直到解决问题。在探究原因时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发散,因此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来训练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运用。
2.重视实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实验教学的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物理教学上要求教师重视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思考,自己动手操作基本实验,通过实验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教材中典型的基本操作,引导学生使用教学教具,自己动手。或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将实验材料普遍化,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代替实验室的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找寻实验材料。例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节实验课,根据教材,此实验难度系数不高,教师在课前就可直接要求学生自备实验材料进入实验课堂,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备的方形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直尺、三角板、细线这些材料结合实验步骤动手操作,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由于这些材料非常常见,学生在实验时顺手,实验教学的参与度因此也能提高。
3.鼓励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物理实验设计提高科学创新思维
学生素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上,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针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物理实验的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物理活动,选定实验器材,教师只负责引导及安排演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如在实验室《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先让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实验器材中有两个直径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有些学生就會有疑问,“为什么会有两个一样大小却质量不一样的小球呢”,此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带着发现的问题自己动手进行验证,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组,一位同学进行实验验证,一位同学记录实验数据,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的结论。在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物理实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适时给与学生足够的指导和建议,对学生的实验进行优化、改进。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也应积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结语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特别重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展现,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内化学生的物理品质,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实验教学方法多方面引导学生突破既有的物理学习模式,大胆创新,提高物理科学思维,促进学生更好更优秀的成才。
【参考文献】
[1] 刘洋.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J].教学研究,2016(36).
[2] 何赛君.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J].物理教学,2015(12):30-31.
[3] 杨宏天.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J].中学教育,2016(29):213.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