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衢生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更是新时代下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记者是眼睛,是口舌,是传话筒,其能够通过自己的真听真看真感受来向公众传递农村的真实情况,也能够通过自己的笔杆子和话筒来传递乡村振兴的切实需要,助推乡村振兴战咯。本文基于记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作用,探究其有效发挥路径,提升“三农”建设质量。
关键词:记者;“四力”;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作用;人才
一、记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作用
(一)展现乡村振兴面貌,推进产业转型和招商引资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记者的报道就是一个窗口,社会各界是通过记者的文章报道或者视频报道来了解乡村振兴情况的。因此,记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展现乡村振兴面貌,推进乡村产业转型,推进乡村招商引资工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很多企业想要投资,但是又不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记者则可以“打头战”,通过实地走访和持续报道的方式,展现某一地区农村建设情况,介绍当地政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给出的优惠政策,增强地区投资吸引力。这样一来,也能够帮助搭建企业和农村的沟通桥梁,基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大环境,增加土地利用价值,推进农村产业转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二)宣传乡村振兴先进人物,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近年来,返乡大学生创业、大学生村官以及“三支一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前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被视作失败,当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返乡创业,利用互联网经济红利展开线上销售,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记者通过宣传乡村振兴先进人物,也能够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社会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记者在社会观念转变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通过新闻报道,让年轻学子或者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在乡村振兴中看到机会,返乡创业或者就业,能够有效改善农村人口外流的情况,不仅能够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也能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三支—扶”工作的开展以及大学生村官的加入更是能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人才支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做好乡村文化风貌宣传,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和生态旅游发展
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藏在农村的,农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卯榫技艺还是柳编工艺,都承载着人们的技艺和智慧。记者的任务便是做好乡村文化风貌的宣传,让社会看到农村的文化光辉,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的智慧。记者通过专栏设置或者系列报道,系统化地探索和报道乡村文化,记录乡村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能够提高乡村知名度,为其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文化寻根等活动,也能够引起人们对乡村文化振兴和保护的关注,有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着眼乡村生态报道,引起社会对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关注
在人们的印象中,乡村应该是春天绿油油的麦田,应该是夏天永不停歇的蝉鸣,应该是秋天丰收的金黄,应该是冬天满山的银装素裹。但是真实的乡村可能是发臭的小河沟,可能是堆积的垃圾山,可能是泥泞的街道,可能是消失的河滩。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推进乡村经济发展,还需要兼顾乡村生态振兴。为此,记者需要真实报道乡村生态情况,引起社会和环保部门的关注,让有关部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改善乡村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才能够切实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记者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有效发挥记者对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作用的路径分析
(一)奔走一线,发挥脚力,传递最真实的乡村振兴情况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到想要的信息,部分记者也会通过网络寻找新闻线索,甚至有的记者直接将网络信息进行拼接,进行洗稿,全然不顾其信息的真实性,导致媒体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虚假新闻和反转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记者职业的公信力,影响了民众对新闻信息的信赖度。
要想發挥记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作用,记者需要不忘初心,奔走一线,发挥脚力,传递最真实的乡村振兴情况。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记者只有深入到基层,走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才能够掌握最为真实的情况,也才能够在新闻采编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如果没有实地调查,作者是没有权利凭靠一些信息的拼凑和自己的想象来介绍乡村振兴情况的。奔走一线,需要记者秉承实事求是的新闻报道态度;深入基层,需要记者抱着对真相的探求意识,多方采访调查,不能听信一家之言;发挥脚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寻找真实的乡村振兴景象,需要记录好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真实的新闻报道都会成为地方或者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和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助推作用。
(二)突出重点,发挥眼力,挖掘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
乡村振兴报道并不是流水账的记录,新闻报道还需要突出重点,发挥眼力,挖掘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如若不然,新闻报道也会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此,记者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需要保持敏锐的新闻感知力,找到观众可能感兴趣的报道内容。这需要记者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提升自己的新闻敏感度。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乡村振兴情况。但是到了新闻采编环节,记者则需要重新梳理自己的采访内容,重新整理采访脉络,并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到部分,找到其中的典型人物或者典型事件。以针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报道为例,高学历返乡创业大学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他为什么返乡创业,他没返乡之前是从事什么工作,他返乡之后的生活过得好吗,他适应乡村生活吗?这都是观众关注的问题,记者不妨选定一个典型人物进行追踪报道,通过多期报道,为人们展现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真实的返乡创业大学生从不适应乡村生活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参与乡村振兴。
(三)创新报道,发挥脑力,提升乡村振兴报道的舆论度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针对乡村振兴的报道并不在少数。如何在几乎多如牛毛的乡村振兴报道中脱颖而出,是记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创新报道,发挥脑力,走出新闻报道同质化的困境,不仅能够避免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还能够提升乡村振兴报道的舆论度。当前,乡村振兴报道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返乡就业、大学生村官带领乡民致富以及乡村经济前后对比等方面,记者需要从这些报道的相同点中寻找灵感,开辟新闻报道的新路径。比如说,记者可以采用第一视角看乡村振兴战略,站在享受到乡村振兴红利的村民角度,用第一人称进行新闻采编。这样能够拉近新闻报道与民众的距离,也能够融入真情实感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这样的新闻报道也会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朴实的话语更添亲切感。
(四)提升能力,增强笔力,提升乡村振兴报道的可读性和影响力
部分记者生活在城市,对乡村真实情况不了解,对乡村文化生态认知不足,这都会影响到乡村振兴报道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有效发挥记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作用,还需要提升能力,增强笔力,才能够提升乡村振兴报道的可读性和影响力。为此,记者需要沉下心来,在专业知识技能层面努力,掌握多种文风,能够用自己的笔杆子真情实感地反映乡村振兴情况。同时,認真去感受农村的环境和人,站到农村的视角来看待乡村振兴工作。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和报道才是有力量的,才能够对乡村振兴战略起到助推作用。比如说,在报道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记者需要先认真学习和了解经济学和社会学内容,站在专业角度去解读政策和方针的深意。在报道乡村振兴给农村人生活带来的变化时,则需要转变文风,采用更为朴实和亲切的笔触来尽可能地还原采访场景,让人们透过报道仿佛能够看到生活改变给农村人带来的喜悦和富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记者是窗口,也是眼睛,代替人们去看他们没办法亲眼看到的场景,代替人们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记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作用,表现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人才振兴和回流、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乡村生态维护和修复四个方面。有效发挥这种助推作用,还需要记者加强“四力”建设,奔走一线来获取到最为真实的乡村振兴情况;突出重点来体现乡村振兴成效;创新报道形式和角度,增强乡村振兴报道的舆论度;增强笔力和能力,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只有深化记者“四力”建设,才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持,才能够让全社会看到乡村振兴成果,才能够帮助乡民改善当下的生活和境况。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