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韶华 奋发有为

2020-01-25 16:17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韶华防汛考古

聚焦热点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到处是青年朝气蓬勃的身影、意气风发的英姿。无论是与病毒赛跑,还是与洪水搏斗,都有青年逆势而上,奋勇向前。

拥有全国长跑冠军、全国女子铁人三项冠军等闪亮“名片”的清华大学学生郭婧放弃保研机会,参军入伍。面对全新的一切,她从零开始,最终以新兵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女子特战队。年初滞留武汉的“网红”志愿者蒋文强,在家乡大连重新穿上防护服,再次成为一名志愿者,主动请缨到隔离酒店为隔离观察人员送餐,并做起保洁工作。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高分报读北大考古专业引热议,有人质疑考古专业没“钱途”,她却说:“我个人特别喜欢,喜欢就够了。”18岁的张宁,自愿参加防汛志愿活动,还曾捐骨髓救母。22岁的蔡锞,领取大学毕业证书后立即返回家乡成为了一名防汛志愿者,白天开挖导浸沟、巡堤查险,晚上值守涵闸。一大批“90后”“00后”主动投身防汛一线;一支支青年突击队,一批批青年志愿者,筑牢“青春堤坝”,让青春在防汛一线绽放芳华。

纵深剖析

1.珍惜韶华,敏于求知。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积累阶段,因此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我们应当珍惜韶华、惜时如金,更要孜孜不倦、敏于求知。同时,青少年时期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养成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

2.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青少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我们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人人都是一块璞玉,要时常雕琢自己,奋发有为、敢于担当。

任务驱动

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总是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或折射出时代的风貌,或留有清晰的时代印记,引导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传统观念,鼓励青少年要勇于担当、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无悔青春。

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少年要志存高远。

志向是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精神就会“缺钙”;志向是价值观,如果把人生的价值定位在谋求名利而不是做大事上,其道就会“走偏”。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信念、梦想、奋斗、奉献才能撑起青春的风骨,让青春绽放芳华。新时代青年,唯有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当中,才能不负韶华,才能在自己的“小天地”开创出“大格局”。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少年要敢于做先鋒,而不做过客、不当看客。

新时代开启了新篇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奔腾之势已经呼啸而来,那些即将走出校园的学子,每天都在勾画超越自我的前景;那些拔地而起的创业园区,每天都有年轻人入驻;就连外卖小哥,都在利用奔跑的间隙温习唐诗宋词,给平凡的生活点缀诗和远方。青春唯有以奋斗者的姿态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才够闪亮,才会无悔,才能收获幸福。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青少年要脚踏实地,苦学本领,知行合一。

多一些自律,多一些坚持,多一些钻研精神,你的青春就会与众不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汗水滴下的地方,才会开出鲜艳的花朵;只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才能更好地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多方观点

珍惜韶华 奋发有为

曹雪盟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时刻:害怕失败,索性放弃尝试;担心出错,遇事便往后缩;犹豫不决,不敢抓住机会;顾虑重重,难以做出改变……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同样有许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鼓起勇气,将不起眼的点点滴滴汇聚成明亮温暖的光芒。

奋发,是面对挫折时的坚忍不拔,也是身处安逸时的步履不停。做出新改变、面对不确定的过程总是充满艰难,但成长的最佳时刻,往往发生在一个人的身心为了达成艰难目标或完成有意义的事情,而自愿挑战极限的时候。向惯性告别,勇于挑战未知,走出舒适圈的那一刻,常常意味着成长的开始。

诗人郭小川曾说:“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大胆的想望,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对奋发者而言,要坚定的不仅是不畏惧、不胆怯的生活方式,更是不服输、不言败的人生态度,如此方能愿拼搏、敢担当、可成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8月2日)

致敬冷门专业里的热情人生

张文雅

致敬年轻的女孩钟芳蓉——致敬她的纯粹与淡泊。满地都是六便士,她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在给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回信中,钟芳蓉写道:“去选择北大,选择为考古献身,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

致敬她的智慧与胆识。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到尼采“成为你自己”,每个人的一生都面临这样的哲学追问,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又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相匹配的能力。钟芳蓉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报考了考古专业。“虽千万人吾往矣”,面对网上众多不同声音,她力排众议,坚守初心,镇定地说出自己选择考古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樊锦诗也对钟芳蓉的选择予以赞赏和支持:“我们怎么去坚持人生,怎么去实现理想,这是每个人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年轻人的根本问题。”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20年8月7日)

“不当看客”“闻汛而动”是最美的青春模样

孙秀岭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体现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青年的一线去,不畏狂风暴雨,豁得出来、冲得上去,这就是“90后”“00后”的最美模样。在抗洪战汛斗争中,闻汛而动,不做过客、不当看客,在迎难而上中淬炼青春本色,在奋勇担当中实现自我价值,在风雨考验中交出合格答卷。这样的青春才是充实的、温暖的、无悔的,这样的“后浪”方能不负青春,更不负时代。

(摘编自《大众日报》2020年7月21日)

猜你喜欢
韶华防汛考古
Plans for the Future
泗张镇:代表严督防汛工作
“考古”测一测
生死相依
咏霜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晨起观草尖露珠
考古学家
安徽天长:用防汛实践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