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巍
尽管“水变油”的闹剧仍然时有发生,但对于大多数现代人和不少头脑清醒的古人来说,点石成金的“炼金术”要么被视为痴人说梦的呓语,要么就是卷入诈骗漩涡的先兆。然而,许多科学史上的“正面”人物,例如牛顿、波义耳等,都曾痴迷于炼金术。这并不是要为炼金术招魂,只不过是说明这类活动一边倒式的狼藉评价是直到近代才逐渐出现的。从本质上讲,古代炼金术既有伪造、修补或替换贵金属的工艺属性,也有验证和探索古代元素理论的探索属性。不同动机塑造的各类炼金行为,经过漫长时间,在物质认识、提出问题、反应器具、操作过程等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知识,从而为近代化学的诞生打下基础。换句话说,作为近代化学孕育成长的母体,炼金术在科技史上的意义不应被低估。一些炼金术家甚至被称颂为所在时代科技发展的先锋人物。本文所要介绍的这名学者,无论在科学活动的目的,即形成更深刻认识,还是在过程层面,都获得了非凡成果。他就是拉齐(al-Razi,854—925)。
不倦问学
拉齐的正式职业是一名医生。他的名字意味着他来自于现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的古城雷伊(Ray)。这里以纺织品和陶器等特产闻名,甘洌的泉水引诱着来往于撒马尔罕和巴格达间的行人驻足,成为贸易通道上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来自中国、地中海沿岸、高加索、印度和阿拉伯半岛等地,各类商品凑集于这里的8 个集市。这使拉齐从早年就获得了广博的见识,也提供给他后来繁多的著作丰富的知识储备。
不过拉齐并非从一开始就投身于医学或炼金术,而是从学习音乐和哲学起步,这意味着他的成长很可能遵从了当时流行的亚里士多德教育体系,由此自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学术理念成为他根深蒂固的思想底色。转行医学已经是他将近三旬之年的事情,他对此付出极大热忱,并长期保持孜孜不倦的学习习惯,以至于后人记载了他与中国“头悬梁”类似的轶事:夜读时拉齐会对墙站立,把书撑在墙上,书上放着油灯,如果睡意袭来,油灯便倾倒发出声响,这时拉齐会捡起油灯,抖擞精神继续攻读。
学有所成后,拉齐先后主持过雷伊和巴格达的医学机构。在那里他不只是一名擅长循序渐进教学方式的好老师,也获得了对贫苦患者悲悯慷慨以待的美誉。在繁重的治疗和教学工作之余,他更勤于著述。朋友描述每次去拜访拉齐时,他都在不停地撰写初稿或誊写修改稿。另外一个故事与中国有关,据说拉齐接待过一名中国来访者,这位中国人渴望学到尽可能多的医学知识,而他启程离开的日期已经临近。拉齐起初不太相信他能在短时间内掌握那么多著作,但中国人展示了惊人的速记技巧,从而让他圆满完成了愿望。这则故事无疑显露了阿拉伯人对中国文化的敬仰。
不懈的求知和写作让拉齐留下了卷帙庞大的著述,各家记载他的著作数量不等,少的有一百余部,多的则达二百多部。出现这样的差异是因为与当时其他大学者一样,拉齐的著作里既有数十卷的大部头论著,也有犀利精悍的短篇。他的著作绝非对前人亦步亦趋的撮抄,而是充满质疑精神。他勇于向亚里士多德、盖伦等先贤大哲挑战,这符合当时阿拉伯科技正处于创造黄金时期的时代特色。
慎思明辨
拉齐所有著作中,医书大约占一半比例。在这个领域,他的成就堪称彪炳史册,甚至被认为是阿拉伯医学之祖,以及中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他的《医学全书》是在毕生行医记录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名著,后来被多次翻译成拉丁语,影响非常广泛。在此书中,拉齐展现出简化配方、注重观察和实验、尝试心理疗法等鲜明特点。这些特点也贯穿了其他著作,例如他在一本为旅行者等不便就医者而写的医书中记录了许多简便的治疗方案,在《天花与麻疹》中首次清晰地描述了这两种疾病的不同特征,而对天花病人进行细致观察在当时仍要冒着很高的被感染风险。在另一部书里,他指出当时被奉为權威的盖伦所持体液理论与实际观察并不符合,这超出了当时普通医家墨守成规的认识,加上拉齐对时代接近的贾希兹、肯迪等学术大腕也多有批评,因而招来很多同行的诋毁。然而,拉齐坚持认为如果盖伦仍然在世,也会赞赏他从实际出发的立场。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并不会遮掩一位伟大医家的光芒,相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才是自古以来应弘扬的治学精神。
在对脑膜炎、痛风和结石病等顽疾的治疗,以及许多药物的使用上,拉齐都留下在那个时代称得上相当高明的见解。这些成就大多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把条件加以变化后进行比较等手段取得的。拉齐的炼金术著作更加系统地展现了这些接近于现代实验的方法,这也使得他成为利用实验室开展研究的一位先驱。
实验先驱
对于是否需要无条件服从权威这件事,我们应当持赞同拉齐的立场。而在同样争议纷纭的热衷炼金术一事,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用对错进行评价。较拉齐稍晚的比鲁尼不无同情地评价道:“我不认为拉齐是个骗子,但他却允许自己轻信他人,甘心上当受骗。”在炼金术的理念上,拉齐显然并没有贯彻他用实践检验理论的作风,而是自始至终坚持不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不过,他还是以较为严格有素的操作准则,让自己成为一名较为实在的炼金术家。
拉齐的炼金术实践比较集中地记载于《秘典》和《秘中秘》这两部书中。虽然书名看似吊人胃口,其内容实际上相当翔实直白,很少出现其他炼金术家常用的隐语。《秘典》所记389 个配方里,有许多都可以依靠其内容予以复原。这意味着书中记载可以相当实用地指导后世炼金术家,而在学术规范并不严格的中世纪晚期,《秘典》也成为很多炼金著作未注明的来源。
《秘典》的影响之所以能持续数百年,一大原因就源于拉齐的分析性思维让整部著作呈现出结构完整、前后一致、说明清晰而富有条理的组织性。根据书中散见的陈述及相关细节,可以体会到拉齐认同炼金术的实践者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操作技巧,需要足以摆放各类原料和仪器、分别开展不同操作程序的空间,需要源源不断的庞大资金支持,以及炼金过程和结果在不同时间、地点和操作者皆可重复性等基础条件。
仅有这些基础原则还不够,为确保得到可重复的结果,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实践程序。这些分别在书中三个主要部分,即对物质本原、仪器设备和具体实践的认识中得到分别阐发。无论对原料、设备和操作步骤,拉齐都尽可能细致彻底地给出明确说明。而在具体实践方面,《秘典》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明确、实用和安全等实验操作规范。他把各个操作步骤的细节条分缕析,避免其他炼金术家“反复蒸馏数百次”等模糊叙述,并对其中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预警。拉齐主张把一些有毒操作放在沙漠无人处进行,炼金术家本人也应作好防护措施。在记载操作步骤时,拉齐清晰地规定了操作时间和温度等环境条件,以及标准化的计量单位。对于最终结果,拉齐也细致描述了所得物的颜色、气味、黏稠度、溶解度等可验证的状态。以上这些特点都展现了拉齐著作中符合科学规范的一面。
显然,拉齐尽力尝试建设一个可控的实验室环境。当然作为古人他有其局限性,但从他的著作中,我们依然可以观察到一个严谨细致的科学家形象。拉齐的著作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而他倡导的规范操作也使他的著作成为近代实验室起源的一条线索。虽然炼金术在现代早已边缘化,但拉齐著作中倾向于科学的一面仍使他在历史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