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2020-01-25 16:08邸亚婷朱俊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课程体系

邸亚婷 朱俊

【摘 要】“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按照产业集群内部岗位链的逻辑关系和对应关键岗位所嵌套的知识体系构建课程体系。H学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按照康养产业集群上中下游相关核心岗位的能力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康养类专业群;课程体系;“双高计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4-0039-05

【作者简介】1.邸亚婷,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1510)健康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朱俊,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36)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专业培养标准的落实,[1]也是高水平专业群实施与实现的关键、重点内容。本文以H学校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健康产业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为例,通过对接当地健康产业集群,分析集群企业的生产单元、技术链和关键岗位的生产领域,构建了“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

一、专业群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过程

传统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也是对生产岗位嵌套知识的编码过程,[2]普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构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相关专业根据自身能力选取关键生产岗位进行岗位分析,具体做法是按照企业的生产特点,专任教师挑选岗位附加值较大、技术替代难度大、影响产品核心指标的生产岗位,将岗位能力按照专业视角进行“解剖”,获取岗位能力的各个能力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按照专业领域将岗位的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专业教师将第一阶段获取的能力要素,按照专业知识形成与累积的职业教育规律,把这些能力要素映射到知识层面,并制定专业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和学习计划;三是根据学习领域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分类,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构建相关课程,集合成为课程体系。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以及对应的课程体系中应用了这些理论,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系统构建,但这些理论与实践都是基于单个专业或单一学科视角,对生产单元、关键岗位的嵌套知识挖掘并不充分。因为单一视角(专业维度)的教师在对岗位嵌套知识进行归纳时,会自动“屏蔽”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导致专业对岗位知识编码不充分。

因此,“双高计划”中专业群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从单一专业到复合专业的跨越,[3]最终根据产业链的岗位任务要求进行跨学科、跨专业整合形成专业群,通过专业群合力为产业链培养适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4]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尽管还是按照传统的流程进行,但对岗位嵌套的可编码知识,需要按照专业知识属性映射到相应专业,并按照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逻辑对岗位涉及的不同专业知识进行转化,从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二、健康产业集群的岗位群分析

H学校健康产业学院根据“双高计划”建设要求,对接中山市健康产业集群,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龙头,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妆品生产技术等3个专业为骨干。为此,健康产业学院组织了4个专业的教师及相关企业的专家按照药品、食品和化妆品三大领域混编为3个组,集体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调研,要求每个组都要涵盖4个专业的教师,并根据自身专业视角系统梳理健康产业集群内部影响工艺、产品创新和生产质量的关键岗位群及这些岗位的需求数量。

(一)健康产业集群关键岗位群分析

经调查,全市健康医药三大产业基地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28家,产值230亿元;规模以上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3家,产值190亿元;规模以上化妆品生产企业61家,产值150亿元。基地聚集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形成了涵盖生物制药、化学药、现代中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药流通、健康服务业等多领域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建立起了包括研发、中试、检验检测、孵化加速等过程的创新体系,将加速推动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和行业领军企业等国内外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的汇聚,加快提升中山市健康产业发展原始创新能力,逐步形成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新药新品研发、成果转化多位一体的产业创新局面。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的产生,传统的医药产业逐渐与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融合发展,在形成中山特色集聚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对高技能型、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2019年中山市健康产品加工制造、健康产品质量管理、健康产品服务咨询三大类专业对应岗位群需求如表1所示。

(二)健康产业集群岗位群行动领域分析

表1岗位群的行动领域大体可以分为情感领域和专业行动领域两大类。

一是情感领域的目标:掌握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本行业各类行业规范,比如食品加工行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特殊要求、药品生产行业对生产卫生条件的关注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具有生产岗位的核心素养,比如精益求精的态度、团队精神等。

二是专业行动领域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生产单元:加工制造方面包括药物制剂前处理、药物制剂生产、食品加工研发、化妆品配方设计、化妆品工艺技术、设备使用和维护,质量管理方面包括产品质量检验、制剂生产质量控制、车间运行与管理、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健康食品安全监测,服务咨询方面包括药品营销、健康产品咨询与服务、食品营养与健康、化妆品使用与评价。除此之外,相关岗位还需要了解不同产品的特点,做好市场规划,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产品解决方案。

4個专业的教师共同合作,完成了健康类岗位群行动领域的归纳与概括,这些行动领域还只是相关岗位的工作范围,需要进一步提炼为岗位能力。

(三)健康产业集群岗位群能力分析

专业教师根据各自专业的知识角度对上述生产领域的核心能力进行提取和编码,形成不同岗位的核心能力。结合健康产业学院专业设置的现实状况,确定了健康产业集群的制药工艺员、药物制剂操作工、食品生产技术员、化妆品制造工、药物质量检验员、食品检测技术员、化妆品质检员、QA技术员、执业药师、营养师、化妆品咨询导购和健康顾问等12类岗位。

这些岗位群的能力包括:健康类产品(比如药品、食品、化妆品)辅助研发、生产工艺和设备维护的相关知识,健康类产品原料、半成品和产品检验分析的基本方法,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GMP、GSP、GA、GS的执行标准,生产管理法规、专利、标准等技术情报查询、解读,对不同类型产品(剂型)生产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等。

在产品C端(终端消费者)的健康产品服务与咨询领域,相关岗位需要了解不同产品的特点,做好市场规划,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产品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过程,不难发现作为企业最小的生产单位——岗位,其嵌套的可编码知识是根据岗位能力和工作领域的内在逻辑对多学科知识进行编码得来的,具有高度复杂性,在新兴行业、新兴产业中尤其如此。比如在食品加工行业拥有广泛用途和较大市场的某机器人公司,教师对食品行业机器人维护调试岗位的可编码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该岗位不仅需要人工智能、电气工程、控制自动化等专业知识,还需要食品加工生产技术专业的知识,涉及人工智能、控制自动化、食品生产技术、食品化学等专业和领域。

高职院校应对照自身办学目标和区域行业发展态势明确服务的产业链,从产业集群与专业群协同的视角设置专业群。[5]从“双高”计划建设方案来看,专业群建设多基于产业链相互关联的职业岗位群建构人才培养新载体和平台,[6]目标是实现从单一专业到复合专业的跨越。

三、健康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H学校根据健康产业集群的岗位群能力分析,确立了“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是强调系统性,课程体系要对应产业集群的岗位群。课程体系要瞄准三大产业领域的加工制造、质量管理和服务专业三个生产单元的岗位核心能力和通用技术,构建共享型岗位的知识体系、技能标准,打破基础课程、实训基地和教学师资的专业限制,按照生产单元重构课程,人才培养既满足共享岗位、通用能力标准,又符合不同产业特征的技术要求。

二是强调前瞻性,课程体系要助推产业集群价值链提升。课程体系设计要按照新技术、新业态等产业新趋势,把反映产业发展的最新内容、要素反映到课程设置中,要能有效承接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区域的优质创新资源;要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支撑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健康产业集群价值链。

三是强调共享型,课程体系要实现内部互通互補。一方面,健康产业的生产体系按照GSP、GMP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实施,统一了岗位能力标准和技能水平标准,强调课程体系内部课程内容的标准化;另一方面,强化课程体系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要求一致,形成课程体系内部互通互补结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既满足共享岗位、通用能力标准,又符合不同产业特征的技术要求。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

按照“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要求,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按照岗位群的能力要素进行构建。由于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复杂性、集成性大大增强,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关联,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统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的融合,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模块等。

一是以现有专业课程为基础,实施课程思政内容改造。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强调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过程与工作世界的生产过程相融合、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体系标准相融合、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为此,将化妆品专业的职场礼仪课程进行了改造,根据行业、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要点,系统设计课程内容,提炼能够体现时代精神、职业特点、岗位素养的价值要素并融入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程融通,培养“思想道德好、专业技能精、职业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针对生产过程关键岗位群的核心能力需求,系统开发典型教学任务及相应的实训项目,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针对企业真实生产案例、产品特性和生产手册,设置课程模块,每完成一个课程模块的理论课教学任务就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实训,以促进课程模块中各门课程理论知识的交叉复合及整体应用。同时,针对课程的建课内容,要求教师编写活页教材,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这些教材以生产流程(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原料选择、验收、预处理、配料、加工、质量管理、后端应用等工作流程,聚焦不同行业领域的产品生产、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等实训任务某个环节的技能点,反映岗位能力的知识点及其与技能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每个专业依据自身专业特点,构建了“基础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检测”“天然药物化学”“化学分析与检测”5门理实一体化的专业公共课,各专业分别构建了7门专业特色核心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是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方面强调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岗位实施具有专业特色、岗位特点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进一步细化到每门课程中。特别是根据食品类专业易于开展项目制教学、专创融合教育的特点,食品专业教师针对本专业群专业特点设计一门创业课程,供整个专业群的学生进行选修。

四是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以强化专业特色、充分利用资源为目标,优化专业群课程结构,与企业合作,构建融入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特质的“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新型专业群课程体系。同时,依托中山健康产业领域先进企业比如安士制药、咀香园食品等企业,组建综合虚拟车间,开展工程教育,让学生在技能学习中接触和掌握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开发与实现。

【参考文献】

[1]林健.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13,24.

[2]朱俊.知识编码与组群逻辑:“双高计划”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53-159.

[3]王亚南.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重在专业资源整合[N].中国教育报,2019-05-07(9).

[4]聂强.专业群引领下的“双高计划”学校建设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13):16-20.

[5]孙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6-50.

[6]梁克东,成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逻辑、特征与行动方略[J].教育与职业,2019(13):9-16.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