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背景下高中计算机教学优化探讨

2020-01-22 14:37周富宏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周富宏

【内容摘要】针对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以及各种多媒体软件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个人计算机能力则是实际生活、工作与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目前,国家针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很高,中小学已经将计算机纳入必修课程中。对此,文章主要分析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师怎样创设计算机课程教学,才可以更改的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潜能和科技发展的形式、社会针对高中生能力素质要求的合理统一。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信息技术;优化

根据教育部在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教师在创设课堂活动时应达到课程结构的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特性;课程目标的建立保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1)基于2003年新课程标准相关教学理论的需求,高中计算机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必须对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与情感需求有着充分了解,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完整体现出来,对于学生自身实践要给予相对重视,着重于学生学习潜力的观察、研究和培养,通过灵活生动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加入课堂学习中,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自主性,让学生渴望学习、能够充分理解、找到学习思路、掌握知识,以此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一、利用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

俗话说:“针对于一切情况,唯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基于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等数字化、网络化设备在高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同时在家庭中也大范围普及。私人计算机已经变成高中生实际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工具,他们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与程度都是可想而知的。(2)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相对来说都会有一种“轻而易举”的感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高中生认为计算机课程的创建是无关紧要的,这种现象无疑对于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有着非常大的挑战性。所以,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应该根据目前计算机的新局势,更深层次去了解学生针对计算机的认知与理解的程度,适当地安排教学内容,仔细分析选择教学方式,科学创设教学过程,努力争取在课堂中能够给学生代开一股新风气,能够让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系统化,利用新知识逐渐夯实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在学习中有所成就。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德学并进

因为课程安排的需求,高中把计算机技术这门课程归纳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但是实际上计算机课程将数学、物理与社会科学等课程知识有效的综合在了一起,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更是波及到社会生产、实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有隙可乘。《课标》中明确表明:普通高中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推进沟通与协作,开阔视野,勇于创造新技能,提升思考与决策能力,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终身学习的技能。针对这个教学标准,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已经具备学习和认知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创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努力达到因材施教,保证完成教学目的;基于培养学识、构建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确立全面的网络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应该从学习、应用、专业等方面让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将文明上网,遵守规章制度,合理运用计算机列为学习目的,将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的相关知识学会,能够让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程度和实际应用的作用性深入贯彻给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应用计算机的习惯,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计算机是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让学生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益处,同时要教育学生远离那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要做到适度不沉迷,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加入到课堂学习中,能够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去搜集自己生活、学习所需要的网络信息素材,提升学生的网络信息收集、辨别能力,能够切实做到让学生德学并进。

三、教师应重视理论,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课程与其他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高中计算机的特点是它的实用性非常强。作为一种工具来讲,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际操作锻炼中提升自身的应用水平,而不仅仅是记笔记还有朗读。因此,高中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首先要把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彻底明白,尽可能设置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实际上机操作,把课程讲的知识理论通过实际操作去更进一步去证明,要学习与应用互相结合去学习,以此来培养高中生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针对这种工具类型的科目,应将重点放在“反复”锻炼中,根据这种重复性的训练,让学生实際上机操作,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独特地优势,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来完善自身理论学习上面的缺陷,确保能够做到学习的目的导向和学生的自主性参与的统一性,最终能够达成预计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应合理地将课堂教学实践这部分利用起来,同时这也是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基础。在固定的上课时间内,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规律,安排好学生的复习与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内容,并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通过实际上机锻炼的方式去熟记,能够有效地实现旧知识、技能的固化、内化,教师可以设置时间,最好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随后教师要对于新知识进行导入,将课程安排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这些部分通过演示、多媒体投影、教具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能够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难点、基本要点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要全部掌握,时间最好可以控制在10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教师要安排学生实际上机操作训练。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通过实际操作过程,首先可以利用操作来检验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给学生的内容,随后要求学生针对自身需求去安排相关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答疑解惑的辅助工作,帮助学生去解决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和难点。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高中计算机课程中,如果想要让学生学好计算机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如何能够维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去分析。那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就是要具有信息的取得、探究和解决应用的技能。但是在傳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都是注重于学生对于各个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都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是到了真正的实际上机操作的时候,这些较为死板的知识根本不能用于实际应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明显地证明不能够与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相匹配。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注重于信息知识本身,而是应该更加深入思考与分析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取得信息、解决信息与应用信息的技能,培养可以创新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能够让学生将计算机当成是一种工具,利用应用这一工具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并提升智力。

结语

总之,在高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相应的不足之处,应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建立更合理的教学氛围,应用更加高效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与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并为社会培养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静.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教学策略的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22).

[2]刘金株.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3]刘银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9).

[4] 孟庆瑗.论计算机教学与高中生创新能力提升[J].才智,2019(34).

[5] 王新刚.分组协作式学习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36).

[6]赵青.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4).

[7]崔燕.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价值提升策略[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1).

[8]王国军.网络技术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20(9).

[9]左晓琳,刘伟.探讨分层教学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8).

[10]陈霞.浅谈有效实施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