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强
摘 要:视唱练耳为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学生音准、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等的培养,提高其声乐演唱准确度、表达能力。文章围绕音乐课程中视唱练耳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对声乐演唱音准、节奏、和声等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不同艺术作品多元节拍、多条旋律走向的演唱策略,以提高声乐教学、学生练习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声乐演唱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学习状况,加强视唱练耳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演唱内容相结合的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外演练实践之中,不断提升其声乐演唱的音准、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通过探讨视唱练耳、声乐演唱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视唱练耳对声乐演唱的辅助作用,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前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等都属于音乐学科某一门类的知识,其中视唱练耳为基础的音乐理论课程内容,而声乐演唱则为音乐艺术作品的表演教学内容,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视唱练耳教学课程包括听觉训练、听写和视唱三部分基础内容,涵盖旋律、音准、音程、节奏感等练习方向,主要通过对学生读谱技能、音乐语汇的教育教学,发展其音乐听觉能力、记忆力。如音乐课程听觉训练,通常围绕音色、音高、音程展开教学。教师针对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对演唱者进行不同和声、曲式的教学,使其了解音色调节、乐器之间搭配的技巧。而针对普通学生音高、音程的教学,往往运用钢琴、吉他等,向学生讲解两个音的音高距离、全音数量,以此确定两个音的音程、两个音之间的关系,可以采取教师弹、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视唱练耳教学。
而声乐演唱则是对基础视唱练耳学习内容的表达,主要在即兴伴奏情况下,对音乐艺术作品进行演唱表达,因而声乐演唱的艺术性、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如高职院校声乐演唱课程教学,包括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等类别,其中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更多针对旋律曲式、节奏、和声等专业知识点,讲授常用的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所以声乐作为一种音乐表达的艺术,也需要结合音色、音高、音程、旋律与节奏等不同要素,进行音乐作品的演唱练习,展现某一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由此来看,视唱练耳为声乐演唱的基础内容,声乐演唱为视唱练耳的外化训练,二者在整个声乐知识的学习、表达中缺一不可。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对声乐演唱的重要辅助作用
(一)使学生具有准确的音准
音准作为音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包括音高、音色、音调、音程等,不同学生音乐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不同,艺术作品演唱中的音准也存在差异。因此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首先要从音准的讲解入手,向学生介绍音程、音阶等概念,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程的模唱,从纯一度、纯八度开始练习,再展开纯四、纯五、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的讲解和练习。而视唱练耳课程主要通过各大小调音阶进行调式、调性结构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音阶的训练,提高学生声乐表达中的音准记忆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旋律、节奏感知力
不同音乐作品除音色、音调、音高以外,最重要的元素为音乐的旋律、节奏,其中节奏作为自然律动的一种方式,广泛存在于生命运动的所有环节中。在音乐课程视唱练耳的节奏教学中,针对不同乐曲的节拍、速度等要素,打开视唱练耳节拍器,进行学生节奏听写、旋律速度记忆的科学化教学。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节拍、速度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节奏识记、训练的基础上,掌握快速节奏、舒缓节奏的律动规律,并做好不同节奏类型的梳理与划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不同声乐内容的旋律走向的表达,提高其节奏感知能力。
(三)培养学生声乐演唱的多声思维
高职音乐课程的声乐演唱教学中,主要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对唱、轮唱等内容,其中只有独唱属于单声部的演唱主旋律,而其他演唱形式则覆盖了多声部的音乐内容。所以针对不同乐曲的多声思维专业课程教学,通常围绕多声听觉、感觉及多声欣赏等情境,进行主调、复调音乐的合唱或齐唱教学,多个声部横向旋律、纵向旋律相互融合,加强学生多声思维的培养。如在贝多芬《欢乐颂》的教学中,按照高音声部、低音声部的行进规律,先引导学生弹奏一组音程、标准音,之后针对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各声部音程、音阶变化的演奏训练,运用音阶构唱方法展开上下行练习,增强学生视唱练耳的听觉感应能力、内心感受力,实现声乐演唱中多声部旋律线条、节奏的融合表达。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的教学实践
(一)注重视唱练耳课程的音准教学
对于当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声乐演唱教学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学生读谱能力的教育,包括音程、音阶、和弦等基础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作品的反复训练之中,提高声乐演唱中思想内涵、艺术情感的外在表达。首先围绕大调、小调音阶的演唱,按照1234567i的对照关系,进行两个音的音程、音阶的记忆与实践教学,开展11、12、13、14、15、16、17、1i,以及i7、i6、i5、i4、i3、i2、i1的钢琴弹奏训练教学。其次,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多人合作,每人一个声部开展和弦练习,在不同调性、调式上进行大小调的和弦连接。对视唱练耳的音准训练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音调、音色、音高、音程、音阶概念,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声部演唱的协调能力,增强其多声部音乐演唱的表现力。
(二)加强声乐演唱旋律、节奏的实践教学
在同一音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由于每一乐段的音高、音调、音色的跨度较小,因而可以对音准课程内容进行正常教学,着重加强声乐作品旋律、节奏的教学。比如对于那些旋律线条有着较大跳跃性的音乐情境,可以根据旋律线条的不固定走向,进行音乐作品变化音级、音程的教学,教师给出节拍、节奏速度与标准音,学生自主展开整体旋律线条的弹奏、演唱练习,注意不同节拍乐句走向、旋律音程的关系,引导声樂演唱者逐渐适应变化的节奏律动。特别是吟唱型乐曲的旋律线条、节奏表达,要加强音乐时间线、空间结构的织体形式教学,带领学生聆听丰富的旋律,以及不同旋律之间的交错、重叠,从而实现多种音阶、音程的“流线式”音乐风格表达。
(三)横向、纵向思维的训练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多声思维教学,一般分为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的引导与训练教学。其中横向思维是指在音乐作品视唱、演奏中,按照同一调式音阶进行弹奏,这一声乐训练模式容易出现声音太分散,主调式、和声难以对应的问题,整体弹奏的声音较为不和谐。而纵向思维是指将多声部内的和声进行连接,形成多层次结构相结合的演唱训练方式,以上两种思维被称为“多声思维”。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多声思维教学,应以歌曲旋律走向的横向思维为基础,开展复调音乐的合唱、齐唱教学,培养学生多声部歌曲演唱的旋律记忆能力、听觉思维。之后再以纵向思维为导向,进行多声部和声伴奏、复调技法的分析教育,并与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准确把握声乐演唱的思想内涵、情感表达,以此全面提高学生多声部音乐视唱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视唱练耳、声乐演唱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其中视唱练耳训练为声乐演唱表达的基础。因此高职教师对于学生的视唱练耳、声乐演唱教学,应在开展基本识谱技巧、音准、音阶、音程等教学的同时,加强音乐旋律走向、和弦连接、多声部视唱的教学,建构学生良好的视唱练耳能力,提升其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的音准、和声衔接熟练度及情感表达,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旗,张东东.视唱练耳对声乐演唱技巧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9(12):65.
[2]杨莉莉.探究视唱练耳课与声乐课的交叉渗透式教学实践[J].戏剧之家,2017(12):227.
[3]郭姗姗.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盐化工,2017(2):84-85.
[4]陈晓.浅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舞蹈相结合的重要性及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18(15):196.
作者单位: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