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艺术课与兴趣小组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0-01-20 05:31孙磊
甘肃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艺术课延伸兴趣小组

孙磊

【关键词】 农村;艺术课;兴趣小组;多路并举;补充;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3—0037—01

常常欣喜于这样的场景:很多学校在常规的艺术课程教学之外又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课内学技能、课外求发展”,构建了课内课外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在这样的“活水”中,学生的艺术视野扩展了,艺术能力强化了,艺术生命丰富了,何乐而不为?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在艺术课与兴趣小组的有效结合中,是否坚持了“以生为本”这个原则,这样的结合是否使学生的艺术修炼和品性得到了同步的修炼和成长?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我们必须重建一种更加全面、更加人文、更加和谐的育人观。尤其是面对农村艺术生缺乏这一严峻现实,我们必须以生为本,以发展更多人的艺术素养为目的,打造农村艺术课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新时空。

比如,在组建美工小组时,并非一定要选一些能画善画的学生,而应根据其兴趣、潜力、爱好的不同,吸纳更多的“组间不同质”(不仅仅是善画的,还有喜欢手工的、擅长电脑绘画的等等)的学生加入进来,成为一股新鲜的力量活跃于美术天地。另一个选拔的理由应该是,一定要依据艺术课的实情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状况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即要让那些在艺术课上掌握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参与到兴趣小组中来。

此外还要注意:小学兴趣小组并不是为了选拔“最佳人才”,也不仅仅是专门的特长生培养的摇篮和平台,而是更多平平常常的学生甚至是学困生的品性滋养室、人格成长室和生命栖居室。基于此,兴趣小组的发展目标不应以培养多少个特长生为主,而应真正以生为本,以更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教师应该经常俯下身子、关注细节、注重全体、珍视日常,构建真正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内外结合新模式。

二、课内和课外有效结合

如果说课内艺术学习仅仅聚焦于一个方面,那么课外兴趣小组就应该多路并举,蹚出一条大美术之路、大音乐之路。课内培养的仅仅是兴趣,而课外养成的才是品性。所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这里的“小”中可培养兴趣、可习得技能、可学得知识;这里的“大”中包括习惯养成、情感滋养和品性纯化。成功地融合“大”与“小”,高效地连接“内”与“外”,应该成为农村艺术课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中的经常性工作和基础性工程。比如,美术课堂中教师仅仅注重了技能、画法和知识的讲解,无暇顾及作画习惯的养成、人文思想的传承和情感世界的熏陶,那么在课外兴趣小组中教师就应该有效地弥补这一点;不在于完成数量的多少,不在于学校检查结果的优劣,而在于艺术品的精雕细刻,在于情感和心灵一点一滴的润泽、纯化与淬炼。

三、发挥课外兴趣小组的补充和延伸作用

艺术课与兴趣小组并非两张皮,并非没有干系。无论兴趣小组如何创新、如何实践,都应该是课内艺术教学的适当补充和必要延伸。基于课内、基于现有艺术教材而开展恰到好处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应该成为学校艺术教育内涵式发展和科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视点。

比如,在学完四年级美术“跟奶奶学手艺”后,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剪纸可以放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内完成;更可以在这个时间段乘机收集剪纸资料(包括关于剪纸的诗句、扇面上的纹饰和相关美术作品),以此形成一个“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拓展”的良好循环系统。再如,在课内学完音乐《嘀哩嘀哩》,课外就可排练相关的舞蹈;课内学完《长鼻子》,课外兴趣小组就可模仿大象和小象的动作;课内学完《黄河船夫曲》,课外兴趣小组时间可唱唱方言版的《黄河船夫曲》,或者其他的陕北民歌,等等。

当然,尽管很多兴趣小组都是基于课内的真实学情而开展的,但仍然离不开师生的创新,即两者的结合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演绎了新的精彩、重构了新的空间、搭建了新的舞台?对此,作为艺术课教师应该扮演多种角色:一个合适的开掘者——开掘更多有益于艺术课与兴趣小组高效结合的活动资源;一个积极的引領者——引领学生在课内外互补的艺术大天地中尽情翱翔;一个热情的创新者——积极创新农村艺术课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载体,真正让“课外活水课内补”落到实处。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艺术课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实践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772)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艺术课延伸兴趣小组
表演艺术课舞台空间的构建及运用
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
——对一道高考概率题的探究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上好插花艺术课
做一个幸福的艺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