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曾超宇,赵志远
(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91)
新时代设备的变革发展对设备检修、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设备检修和管理工作需要有更大的提升,设备操作人员、维护维修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需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以满足维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维修费用,提高检修效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达到生产与检修的统一协调性。
新时代的设备维修理念,从原来的以“修”为主的传统思想转变为“防”为主,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预防,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故障发生。
建立设备定期维护工作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设备状态检查跟踪表,掌握设备运行和维护维修规律,使设备处于受控状态。把设备纳入定期维护工作中,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管理,由专人负责实施。
通过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设备操作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和责任意识培训,使操作人员具备设备维护和小故障处理能力,深化全员维护责任意识,做好“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和“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避免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只能处于被动等待状态,而检修人员人力不足,设备维修周期过长。
对每次定期检修时的设备运行的状态、设备参数变化、检修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并对设备检修参数进行归档记录备查,提高设备检修质量。
设备检修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法,它的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检查(保养)为核心的全员参与的计划维修制度,使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达到最佳化。通过建立设备检查(保养)表,根据设备检查(保养)表进行检查(保养),避免了检查(保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丢项、落项,提高了检修的准确性。
2.2.1 建立设备结构物料清单SBOM
根据设备原始技术资料,如操作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备件图册、图纸资料等,设备技术人员绘制设备简易结构图,建立设备装配结构关系分解图。根据设备装配结构关系分解图对设备进行装配结构逆分解,建立设备结构物流清单SBOM。明确设备装配层级、检查项目、目标值、检查周期、检查类别、检查方式、检查时间。装配层级表示组装成成套设备的装配层级。0 级为最高层,即成套设备;1 级次之,为设备部件;依次类推,分解到机械零件、电气元器件、连接件、密封材料、辅助材料等最小装配层级。检查项目和目标值依据设备设计制造的原始数据及现场状态确定,参考国际、国家标准、厂家操作与维护说明书、同类设备或类似设备维修技术管理值及工作中积累经验,识别出设备工作环境要求、主要风险点(易出现故障的零部件、电气元件、易损件、耗材等)及安全技术参数范围、安全附件检查要求、运动部件配合面公差要求等。检查方式,可通过人的五感(看、听、嗅、触、味)、专业仪器工具、或委托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查。设备技术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厂家建议,结合自身经验确定最合理的检查方式。
2.2.2 SBOM 运用-建立设备检查(保养)表
通过归纳、提取设备SBOM 信息,建立日常检查(保养)表、月度检查(保养)表、年度检查(保养)表,并按检查周期有序实施检查(保养)工作。检查周期在每日至每月以内的检查项目,为日常检查,纳入日常检查(保养)表内。日常检查(保养)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包括定期清扫,给油润滑,异常观察(发热异常、振动噪音异常、漏油异常、仪表指示异常),是预防设备故障最根本的措施,通过日常检查和保养,及时清除设备小故障、调整设备不良状态(如润滑不好等),防止设备突然出现大故障,造成更大的损失,如停机停产、人员伤亡等。检查周期在每月至每年以内的检查项目,为月度检查(保养),纳入月度检查(保养)表内。通过人的五感和相关仪器对设备的主要部位,或在设备解体的情况下,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劣化程度判定,将劣化部位能即时复原的进行复原,无法修复的磨损部位,进行磨损量检测,根据检测报告决定是否进行更换或者保留使用。检查周期在每年及每年以上的检查项目,为年度保养。对设备基准件、大型磨损件、设备运行不顺畅的部位,进行复原,重新认定设备的功能。根据设备使用情况, 对设备进行部分分解(数控设备可不进行分解),修光滑动面上的拉伤。所有油箱、水箱进行彻底清洗,换水、换油。所有电机、电器进行清洁、换油,全面检查配电线路、接头是否牢固,达到整齐可靠。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按工艺要求恢复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分解部分较大的零部件,修理主要零件,修理或更换易损件,局部刮研或填补、拧紧地脚螺钉,检查基础,检查设备水平。
2.2.3 检查(保养)要点图示化
在设备检查(保养)表的基础上,针对设备关键部位,建立图示化指导手册,形象地辅助指导操作、维保人员进行检查(保养),具体很强的实践意义。实践中,针对检查(保养)表和检查(保养)要点图示化,对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务必使操作、维修和管理人员熟练操作各项检查(保养)内容。
2.3.1 设备检修实施
日常检查(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进行,着重简单切实可行,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最有效的检查(保养),比如利用上班前十五分钟时间,由设备操作人员通过用人的五感进行以下作业:清扫,去除灰尘、污秽物,清理设备重点部位,进行润滑,锁紧松动的螺栓等;检查压力表、油位;检查设备防护装置完整性;力求达到排除因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因素,防止强制劣化;找出潜在的缺陷并处理,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月度检查(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或维保人员实施,主要对设备的外观、内部进行彻底擦拭检查,做到脱黄袍、清内部、漆见本色铁见光,油路通、油窗亮,操作灵活,运转正常;根据设备使用情况,部分分解(数控设备可不进行分解)、清洗,修磨摩擦面,合理调整配合间隙;清洗毛毡、毛线、滤清器及各种防尘、防屑装置,使各种管路保持畅通无泄漏;检查电器线路是否正常;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按工艺要求恢复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年度保养由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检修人员一起进行,通过设备年度保养交接单进行任务下达、实施、关闭。结合生产任务,合理安排年度保养时间,遵循设备运转规律,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停机检查。
2.3.2 设备检修检查
在设备检修工作完成后,检修人员必须如实记录设备运行状态、设备参数、设备润滑、设备故障处理等信息,填写检查(保养)表。设备保管人在检查(保养)表上确认签字,确保设备检修人员严格按照检查(保养)表要求进行检修作业。设备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检查设备检修情况,对不符合项列入整改计划,并跟踪至整改完成。同时,通过每季度设备维护指标统计值,全面监控设备故障率及修理情况,若指标统计值在一个大周期内波动明显,设备技术人员必须组织查找根本原因,并进行纠正,以期达到设备检修的最终目的。
目前来看,逆向构建设备零部件装配关系,建立设备结构物料清单SBOM,落实检查(保养)标准,结合专业化工具和专业技术技能,对设备进行规范化检修,使设备的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达到最佳化,从而实现设备低故障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