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于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的万寿公园旁,承担着白纸坊地区3.11平方公里、18个社区居委会、近10万户籍人口、2万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目前中心下设右安门、自新路、双槐里、白纸坊胡同、南菜园五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近年来,中心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强环境改造、创新医疗服务,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提升社区居民就医获得感。
家庭医生是搭建在患者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居民健康的“第一守门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模式,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打造优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程,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和家庭医生签约电话回访区,让患者和签约居民感觉到温馨周到的服务。
同时,中心大力宣传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入户服务工作内容,并深入辖区失能老年人家庭进行入户访视工作。访视过程中,全科医生对老人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并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做心电图,并根据体检结果,指导老人运动、饮食以及服药。护士为老人和家属介绍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患者及家属对家庭医生的入户出诊纷纷表示肯定,主动签约家庭医生,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将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和需求,定期为老人出诊,切实解决失能老人的就医问题。
另外,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充分利用紧密型医联体优势,建立三级医院下社区专家门诊,让社区居民在社区就能够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并充分利用医联体核心医院优势,优先向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号源,方便为患者实施预约转诊服务。
中心还不断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和改进服务流程,通过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提高居民就医获得感。如,中心依托信息化平台,在叫号平台上公示当日全科出诊医生和专家名单,并实施了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实施叫号分诊,从患者取号、到健康小屋进行测评建档、到其签约医生就医、再到药房取药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减少患者的跑路时间,让其感受到社区就医便捷,中心还建立用药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
谈及中心全科人才的培养,中心主任徐静表示,吸引、留住全科人才,不是某一单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取决于待遇、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平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全科医疗范围广泛,服务对象包括胎儿、新生儿到老年人,服务包涵包括内、外、妇、儿、眼、皮肤等学科,涉及急性病、慢性病、早期未分化疾病等。为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全科医生不仅要掌握全科医学专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还需在全科医学专业基础上具备某些专业特长。
徐静主任认为,分级诊疗发展到今天,对全科医生能力要求已不能仅停留在对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判断和识别上,而需要社区全科医生能够发挥专长,在某项系统疾病诊疗中掌握更精细、更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以应对上级医院转下来的涉及生命全周期的各类患者的处置与管理。这样也可以在基层首诊时降低患者向上级医院的转诊率,减轻上级医院专科医生负担,避免大医院人满为患,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居民对全科医生的认可度和信赖感。
“因此,每一位全科医生都应该有自己擅长的‘专科’方向,在全科医生培养时,还应培养其‘专科’特长。目前,中心也在综合利用多方资源优势,结合每一位全科医生的实际情况,在全科的基础上,向‘专科’方向培养,这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进一步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的需要。”徐静主任进一步补充说。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慢性病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多,人们对康复治疗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积极规范的康复治疗不但可以将各种疾病造成的患者功能障碍降到最少,而且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其家庭负担。
近几年,为了让社区康复发挥最大作用,满足辖区居民的康复需求,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康复器材等硬件设备的同时,更加注重康复人才的培养,不断邀请市、区康复专家深入社区,以带教形式,增强康复人才的业务技能和水平。随着中心康复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批批有着康复需求的患者纷纷走向社区,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实现了“打通了康复患者回家‘最后一公里’”的目标。
徐静主任认为,未来,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也将越来越显著,中心在努力做好医疗卫生与康复服务结合工作的同时,将探索预防、医疗、康复三类服务协同推进、融合发展,以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康复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