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000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衡阳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包含尿路上皮癌、导管腺癌、鳞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前列腺腺癌的发病率最高,超过90%,常发生于55 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1]。目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疗常用方式之一,但在术后可能出现各类并发症,尿失禁就是其中之一。为提高患者控尿能力,本次试验实施保留尿道膜部括约肌和前列腺侧旁神经血管束方式进行手术[2]。2018年1-6月收治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81例,获得同意后进行试验,分析提高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能力方式,现报告如下。
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81例,年龄55~71岁,平均(62.4±6.8)岁;病理分期:B1期49例,B2期3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进行确诊,B1 期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而B2期患者在进行3~6个月去势加氟他胺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方法:对患者先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将切片冰冻,保证未出现淋巴结转后可以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①需要对尿道远端括约肌进行保留,在切断结扎前列腺背深静脉丛后,前列腺背侧就会有缺损,需要随着缺损区域将前列腺两侧盆壁筋膜切开,并将尿道和前列腺尖部分开,保持尿道远离前列腺尖部1 cm 左右,使尿道外括约肌分离,但分离过程中需要缓慢剥离盆侧筋膜层,并于接近前列腺尖部时将尿道剪断。②保留前列腺侧旁血管神经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保留双侧或单侧,随后进行膀胱颈部重建,应用锐性解剖后将膀胱前壁切开,于双侧输尿管切开1 cm 左右创口横断膀胱颈,对膀胱颈部采取间断两侧缝合,并将太大的膀胱颈进行整修,保持直径在1~1.5 cm,根据Walsh 方式并给予3-0 可吸收线对膀胱经黏膜进行外翻和缝合,随后于尿道各个点位进针进行整修,缝合膀胱经黏膜,注意进针时不能进针过深,避免对血管神经束和盆腔神经丛造成损伤。
观察指标:术后2年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1例患者中,术中出血量为370~1 300 mL,平均800 mL,有4例未输血,且均无尿瘘情况发生。通过2年随访,排尿通畅79例(97.53%),未出现尿道狭窄、剩余尿的情况,最大尿流量超过30 mL/s,且均在半年内恢复控尿能力。B1期2例(2.47%)在咳嗽时出现轻微尿失禁。
通过PSA、B 超复查均未出现复发,B1 期49例中,阴茎正常勃起43例(87.76%)。
有关报告显示[3],在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有20%患者出现尿失禁,大部分患者还是可以控制排尿。导致尿失禁的主要因素是尿道外括约肌受到损伤,或者血管神经束损伤、膀胱颈部挛缩等,同时也和患者年龄相关,年龄越大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就越高。
本次试验针对尿失禁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注意对尿道括约肌进行保护,同时通过重建膀胱颈和保留前列腺侧旁血管神经束,降低患者尿失禁发生率[4]。
尿道括约肌在控制排尿功能中作用不言而喻,通过收缩来打开、关闭尿道内口,是由横纹肌构成并由人体意识自行控制,避免出现漏尿等情况。而重建膀胱颈部的目的是避免吻合口出现狭窄,避免膀胱颈挛缩,从而对尿失禁进行预防[5]。
本研究成果显示,所有患者中只有2例出现轻微尿失禁,其余均获得良好恢复,且控尿能力良好,说明该方式值得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得出,对于需要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保留尿道膜部括约肌和前列腺侧旁神经血管束的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提高患者控尿能力,可以进一步实践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