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山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管理情况分析

2020-09-09 02:40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肇祸重性达标率

238000巢湖市卧牛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徽巢湖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性精神病患者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会给社会带来疾病负担和危害。我国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约1 600万人,其中约10%有肇事、肇祸行为及危险。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和管理,对提高该人群的疾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潜在危害行为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卧牛山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为后续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提供基础资料。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12月卧牛山社区纳入重性精神病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随访管理情况。

方法:从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系统中采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建档日期、随访次数,根据随访累计月和随访次数计算随访频率。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将平均<3 个月/次评定为达标,并将3 个月/次以上的再分为3~6 个月/次和>6个月/次两组。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Excel 2003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不同性别患者达标率比较[n(%)]

表2 不同年龄组患者随访情况分布[n(%)]

结 果

重性精神病患者总体随访情况:年龄14~78 岁,平均(48.5±13.9)岁,其中<45岁占39.0%,45~65岁占44.1%,65岁>占16.9%;男66例(55.9%);女52例(44.1%)。所有研究对象均得到规范精神药物治疗和控制,危险性评估均为0级。随访管理平均(5.6±6.2)月/次,其中<3 个月/次为54.2%,3~6 个月/次为33.1%,>6个月/次为12.7%。

不同性别患者达标率比较:不同性别患者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同年龄组患者随访情况:45~65岁达标率略低,其中随访频次>6月/次的达标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管理是以社区卫生机构为基本服务单位,建立一支以重性精神患者管理为目标的团队[1]。本研究发现,通过社区机构管理,能够达到良好控制患者病情和降低肇事肇祸目的,但随访管理达标率尚不够高,其中对高龄者随访管理频次可能存在偏低问题,应该在后期工作中加强该群体管理。总体上本社区立足卫生服务中心,依托服务团队,自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管理工作以来,积极联合社区家庭与上级精神卫生部门配合,与患者家属一起,通过多途径综合管理,达到较好效果。

目前我国精神卫生医疗资源仍然缺乏,各级精神卫生机构及基层卫生间联系尚不够密切,双向转诊机制仍有待完善;社区医院缺乏具有一定精神卫生知识的专业人员[2]。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中,社会参与、治疗依从性、经济情况、家属态度为患者康复重要影响因素[3]。重性精神疾病康复管理医院社区一体化式管理,加强管理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可达到有效控制精神疾病病情,降低肇事肇祸发生率的目的[4]。建议坚持以全社会的联合联动为基础,紧紧围绕“三早三防、六进社区村屯”等综合的管理模式[5]。

猜你喜欢
肇祸重性达标率
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社区综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相关因素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的预防与管理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给予强制治疗的245例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
长沙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在江北区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