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重庆
多年来,在我国高等医科院校中,医学教育大多数采用三阶梯式教学模式,把医学课程分为基础学科、临床专业科目以及临床学习三个部分。这样划分会引起不同学科以及不同专业的分裂,造成学生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之间转换、运用困难。对学生临床诊疗思维的构建以及知识活动造成障碍。因此,传统的医学教育方法和模式亟待改革。
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理念的医学整合教育模式和方法逐渐被高等医学院校采用[1]。这种课程模式,把传统学科界限打破,采用器官系统为线索,重新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同时,采用整合方式教学,从而实现功能和形态、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微观世界和宏观体系、诊断与治疗等多种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从而达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机结合[2]。
国外经历几十年逐渐发展和持续完善,以器官系统为理念的医学整合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上医学教育的一个趋势,但在我国高校,其教学实践尚处在初步摸索阶段,且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本文将探讨泌尿系统整合医学模式的方法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及举措,现总结如下。
目前医学整合课程的理念是基于“器官系统为基础”原则。以人体器官和系统为核心,每个器官和系统通过结构基础与疾病形式来重新整合各个学科。泌尿生殖系统的整合课程包括以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的基础医学、药学、诊断学、实验技能及临床疾病诊疗部分内容[3]。
整合课程在授课中,不能把以前的教学模式以及授课内容机械的拼凑到一起。相反,需要对整个系统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形态和功能有机融合,达到深度和广度的有机结合[4]。
以泌尿生殖系统的学习中泌尿器官肾脏为例,先学习肾脏解剖学知识和组织形态学,再阐述肾脏的功能。通过学习解剖结构,学习肾脏皮质、髓质、肾小管等形态。形态和功能相结合,接着讲解肾脏滤过、物质转运、尿液稀释和浓缩。并在此基础上,从生理到病理过渡,讲解疾病状态,比如休克、高血压、肾小球肾炎、肿瘤等肾脏疾病;从临床角度,介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脏肿瘤等肾脏疾病的症状、诊断,最后介绍各种肾脏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泌尿系统药物原理及选择。反复强化泌尿生殖系统相关基础及临床知识要点,避免遗忘,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由于我国当前运用以器官为核心教学整合模式处在起始阶段,在实际运用中,有诸多不足,有很多不足等待我们去发现并加以改善。同时,我们在具体运用中也发现到新的教学模式存在潜在不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发现和持续改进。
编写整合医学教育配套教材及教学大纲:当前,我国缺乏统一的医学整合教材。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需要先阅读基础医学和临床课程多本教材,因而很难把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相互联系起来,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整合系列教材通过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且已投入使用。笔者全程参与“器官系统为基础”的系统教材-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教材编写过程。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尤其注意通过把基础与临床内涵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尽力避免形式上的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内容“机械拼合。”我校在系统完成了整合医学教育配套教材后,接着撰写了“器官系统为基础”整合课程教学大纲,从而让师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能更好把握重点。
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多年来,我国广大教师在授课时,均采用传统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理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可能需要学习非自己专业内的知识。由于临床教师更加熟悉自己专业的临床知识,对于基础知识,如形态学、功能学比较生疏。相反,基础医学教师熟悉形态学知识,而对临床知识相对生疏。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大家仍然不能脱离传统授课方式,不能将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机结合。因此,我校针对以上问题做了一系列举措。首先,初期参与泌尿生殖系统整合教学的师资均具有整合医学理念,对整合医学的精髓理解深入。并且这些师资均教学经验丰富,并且能够将基础和临床知识联合起来。同时这些教师均热衷于教学研究,并且乐意主动参与整合医学的教学及改革。其次,我校从管理层到教师都非常重视医学教育改革,并且定期召开泌尿生殖系统整合教学师资教学会议,进行师资培训。在正式课程教学开始以前、课程中以及课程结束考试前,均进行集体备课、商讨。并且及时与学生沟通,通过学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持续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这种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授课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和学生及时沟通、反馈的模式有利于整合医学课程的持续改进并逐渐完善。同时有利于整合医学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5]。
开展整合医学教育模式的教学试点:我校从2012年开始实施卓越医师培训计划。在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开设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医学教学课程。经过近5年实践,我们发现,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及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教学,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均有积极促进作用。然而,整合课程班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面临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尤其是远期的效果,还需要长期地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