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贵光 黄金燕 劳小燕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提供素质教育环境下,各所高等教育学校越来越重视为社会培育出高素养技术型人才。就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大家更看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对其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而此项工作在学生未来就业和今后发展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力度。基于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有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含义为学生们将精力投放在工作中,从而持有的一种谨慎和专业的精神和态度。现阶段,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度逐渐增强,学生们为了更好发展与就业,需要保持一种工匠精神。学校借助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和学校在企业印象中的赞同度得到增强。而事实上,大部分国内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尽管已经做好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训练,但学生依然在责任感方面有欠缺,导致无法更好的完成工作内容,因此,学校应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当前,国内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重视力度不够,从而出现校内教师在社会上认可度低的现象,此时高职院校存在学生知识水平高低不等,师资力量有限的问题。国内高职院校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学校招生人数增长非常快,此外,由于教学实习条件与师资力量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高职院校开展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工作。
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存在办学定位与目标模糊的现象,以及在培育技术类人才过程中教学方式与一些培训机构相类似。此时大多数高职院校随意拓宽学校范围,无法保证学生质量和确定培育学生职业素养规范,导致学生工匠精神得不到训练。
国内很多家长受到传统理念影响,存有学生应该去学术型院校读书的想法,认为孩子上高职院校无法保证未来美好前程。所以,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受其影响,并不重视在学校的学习,认为只要学习技术就可以在社会上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与此同时部分家长自身教育能力有限,为减轻自身压力而将孩子送到高职院校读书,从而出现家长忽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给学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抑制学生未来更好发展。
国内高职院校在自身实际发展中学生质量高低不等,从而出现很多学生没有自觉学习和探索精神。一般来说,高职学校的学生自身基础不强,对于学生缺少自信心与勇气,从而出现学校在培育学生时受到各种不良影响,抑制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工作顺利进行。
就高职院校来说,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专业成绩好坏和未来的就业状况,常常忽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因此,怎样培育学生专业技能,各个学校都拥有符合自身发展的形式与规划,与此同时在此方面探究的教师也非常多。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保证培育学生专业技能方面采用师资团队构建和课程形式变革等策略,使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取得很好成绩。但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与培育其职业素养相同,只通过几科课程是不够的,需要做出长久的筹备与计划。
此外,国家政府单位与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评价都是在学生专业水准基础上,而不是工匠精神,此现象造成高职院校领导与教师尽管认识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但是依然没有制定出有关政策与此项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工匠精神的了解非常少只停留在表面。
1.教师自身的素质制约着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职院校教师培育学生属于一种比较繁杂的工作,此时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其培育要素的主要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在校学习结束会到企业工作,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各单位文化和生产方面的相关情况。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提出成为“双师”型要求,有些学校一些专业基本都是“双师型”教师,在这些教师中,即使是“双师”型教师,也只是具有相关证书,而在企业实际工作经验非常少。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诸多教师实际教学任务量大,同时还要负责非教学类工作任务,无法在探究学生教育理论和培育工匠精神办法方面安排充足时间,而学生们对于教师来说,好比生产线的产品,大量工作无法让教师像艺术家那样细心雕刻自己的所有作品。因此,就高职院校教师而言,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工匠精神以及敬业精神。
2.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就现阶段高职院校而言,学校大部分专业培育目的为社会输送优秀的高技能型人才,使其将大量资源与精力都花费在培育学生技术技能方面,与此同时将教师与学生考查重心放在此领域,而忽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在所有专业教学内容安排过程中依然与以往相同,只有基础课、实践课和专业课等三部分。此外,高职院校在此过程中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来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室。例如,高职院校的理工科相关专业,与德、美等国家相比,在设置人文方面课程比其少很多,导致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方面与其产生极大差距。例如有的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容非常有限,尽管部分学科与专业将培育学生职业素养认为是最终的培育目标,编写在课程规范与相关人才培育方案中,但是实际执行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大部分实践学科的课程规范标准都包含培育学生时需要其做到“5S”或者“6S”,并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将工作重点放在考核学生技术技能上。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方面,而并没有做任何经费投入,从而导致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在工匠精神概念方面认知度低,与此同时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一项技术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的观念,在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方面非常欠缺。
高职院校为了更好解决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转变传统理念,将重心放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过去的高职学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只是培育具备相关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以及相对较强的综合性职业能力高素养技术性优秀人才。而在“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养”理解方面,每个高职院校和教师都各不相同,由于高职教育存在差异,因此,学校在使学生形成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以往老旧教育理念,加强培育工匠精神认知度,并且在培育学生过程中,不要向学生一味地灌注知识点,而是应该成为学生未来的设计人员,将工匠精神理念传递给学生们。
高职院校在教育学生时,其中在学生言行举止方面起到主要作用的就是学校教师,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强化所有校内教师、外聘教师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工作。高职学校的教师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占据重要位置,需要自身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并且对其技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应该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以便工匠精神得到很好的弘扬与传承。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强化教师工匠精神培育和传承,以便在培育学生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就传统技术工艺而言,工匠师傅们在向其徒弟传达知识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耐心和专注的精神品质。就高职院校来说,教师不仅仅需要重视培育学生能力,还需要在培育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调整总体课程教学体系,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个人素养和社会能力等方面,但是要想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还应该基于各项目学科,注重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借助所有策略内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把工匠规范标准涵盖到学生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认真做好优化和调整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融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展开深入研究,然后详细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因素,再次阐述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其中包括学校要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加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传承以及努力优化调整课程体系等三方面,旨在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得到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