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敬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固定资产占国有企业总资产的重要部分,其管理工作则成为保证国有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高效利用固定资产可以做到优化企业的资源,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做好后备工作。反之,不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处置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新会计准则完善了诸多问题,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有更高的要求,本文依据新准则分析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随着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企业对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是电子设备类及专用设备类,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许多企业没有将固定资产采购纳入全年的财务预算中,而是在需求部门提出申请时才临时采购,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配置没有进行通盘考虑,可能存在某些部门的资产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而另外一些部门的资产都很老旧的情况,完全取决于各使用部门是否积极地提需求。因此,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就存在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经营时会有专门的部门定期进行采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利用固有资产的份额来购进货物,但由于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并为全面落实信息化建设,使得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无法及时上传,后期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整合。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快慢与工作效率是呈正相关的,若当下时代依旧采用传统的固有资产管理模式,即使在当下没有过大的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也必定会影响到资产的管理。
国有单位会计核算需求的程序相对繁冗,有时手续不全,使得固定资产无法入账,从而导致账实不符。如果上级部门向下拨款没有相关手续资料,则也无法入账。同样的,捐赠的资产没有适当的手续程序,它们也将无法入账并变成预算外资产。如果固定资产调出或者打报废,但手续尚未完善,则该账目空有其名,这些都会导致账实不符。这样的想象不利于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更不利于企业了解掌握自己的财务真实状况。
国有企业内部通过设立相关管理部门来进一步落实监管效应,并不断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在管理部门中,要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配备以及人才的配备,为有关职能安排足够的人手去实施,进而为监管工作保证好首要条件,有效地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进一步专项实施,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规范固定资产采购也是管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工作。在实际购买过程中,所有关联的部门要对当地展开调查,估算本利值,并进行一系列的风险评估报告以及策略可行性分析报告,监管人员在陈述好相关内容后交由管理层进行审核。管理层要认真探讨有关采购的风险及策略是否可行,通过互相探讨,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来确定采购的性质,避免盲目采购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企业从固定资产的购买,运输,存储,使用,折旧和报废,在这个过程中的数据非常复杂非常多。若仅依靠传统公司的手工记录进行管理,肯定会降低效率,也很难确保数据记录及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并难以适应现代数据要求。因此,总的趋势是使用现代信息管理方法来管理固定资产。当将每个管理流程转换为电子文件并将各种财务账务数字化时,有关公司固定资产的信息不仅变得更加清晰,透明化,并可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中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用途,简化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为管理层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科学决策依据。但是,电子化管理也存在某些风险,企业必须为出现紧急情况做好准备,以确保企业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能够按正常运行,降低业务风险并避免不损失。
改善清查情况,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置特色卡片名录,为固定资产的定义加限,做到有例可归、有迹可循。附加不定期对实际固定资产进行复核查实。其次对全面清查设立规定,加强各部门的配合,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后期管理各部门及时跟进,了解使用状态制定合理处理、处置方案。为了有效提升固定资产清查的效果,在原有清查方式的基础上应该增加互查的方式。由上一级的管理部门负责,从各企业抽取专业资产清查人员,以小组的形式对企业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清查,进一步做到见物清点。
国有企业要加强对于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够保持企业内部资产的稳定,还能够避免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还有利于减少企业活动的成本,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只有国有企业从根本上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并通过一系列行为来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