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 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队
1.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举措,在高层会议上也反复强调了其重要性,然而落在实处上却仍存在较大困难,审计全覆盖,意味着审计成本、人员、资源投入的增加,在愈发高昂的审计成本面前,需要从制度上进行规定,给予有力支持,需要审计成果得到理解,明白审计成果来之不易,对需要整改的项目内容进行落实。
2.审计能力尚待提高。我们审计人员的队伍结构复杂,有从财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转入的人员,而即使是专业的审计人员面对审计全覆盖也不一定显示出专业性,比如一个审计专业的审计人员也可能看不懂施工图纸或者工程流程,无法进行工程审计。审计全覆盖,要求我们审计人员是全能型,这与现实有较大差距。
3.审计手段的落后与内部管理强化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审计行业的特殊性,一些程序和方法无法数字信息化,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去现场审计,监督盘点物料、核查等。大大制约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很难满足审计全覆盖的要求。
新形势下,深化地勘单位体制改革已初见端倪,地勘单位面临着从注重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履行公益职能为主;面临着从提供矿产资源保障为主转变为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地质工作面临着从就地质论地质,转变到推行1+N 服务模式;经济体制的转变意味着内审工作思路转变,除了围绕经济二字服务外,涉及整个单位发展方向,目标谋划,资质建设,各项政策法规,内部制度的各项落实,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应体现审计监督作用。
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在审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以此作为推动内部审计转型、深化、提升履职绩效的重要突破口。同时明确发展思路,扭转原有审计项目的固有模式,围绕系统建设、数据深化、技术突破、人员提升,把握本行业重点方向,逐步实行对地勘行业主要职能及业务全覆盖的地勘单位。
内部审计人员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两个维护”坚定政治方向,把推动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把推动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决心立起来,以此推动实践。
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来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这对内审工作水平的提升和内审全覆盖的实现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到这点,相关部门和领导层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并且根据内部审计的需要来进行相关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同时还应该注意引进更加先进的内审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多参加审计局组织的审计项目“以审代训”,通过考试各种审计职称来“以考代学”等方式来培养内审人员的专业技术,提升专业能力,以此提升内审工作的效率。
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中,应通过财政收支审计、绩效考核审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综合开展。
做好财政项目收支审计。地勘单位承担公益性、基础类项目,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是政府的最基本要求。因此,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是财政项目收支审计最根本的要求。
要扩大绩效审计力度,进一步促进提升高质量和倡导厉行节约两个方面着手。要进一步扩大绩效审计的范围,不能仅仅把绩效审计作为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活动,而是需要举一反三,从表面深入更深层次内柔,找出在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从而揭示制度漏洞和腐败问题。
要深化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与资产经营效益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廉政工作相结合,强化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自我约束意识,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动单位政治生态健康发展。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纪律等的问题,要做到应审尽审,准确揭示重大风险问题。对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反映的问题及群众举报的事项应加大审计力度,增加审计频次。全面更新审计整改观念,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切实做到三个转变:由事后惩处向事前防范转变、由处理处罚向积极建议转变、由被动监督向主动服务转变。
有效运用审计结果是审计监督的目标,也是审计全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审计及巡视提出相关问题多措并举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全面整改。突出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建立整改台账,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建立销号制度,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根据清单逐条逐项整改,全面落实、做细、做深审计整改工作。
实现举一反三,防患未然,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建设性作用,真正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预防和遏制腐败的发生。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审计全覆盖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构建新时代的审计监督体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审计全覆盖工作要求。全面深化地勘单位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转变思路,创新发展内部审计全覆盖工作,为地勘单位改革保驾护航,促进经济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