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水浒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0-01-19 15:44萃,孙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水浒菏泽水浒传

王 萃,孙 琳

(1.菏泽学院图书馆,山东 菏泽 274000;2.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2019年10月25至27日,“回眸与前瞻——新时代水浒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2019山东省水浒研究会年会”在菏泽学院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山东省水浒研究会主办,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水浒文化研究基地承办。来自中国水浒学会、山东省水浒研究会、山东社会科学院、梁山水浒研究院、施耐庵研究会等研究机构及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大连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及出版单位的近百名学者出席会议,菏泽学院400余名同学聆听了大会报告。参会者既有年逾古稀的“40后”学者,亦有“00后”的年轻学子,既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职研究人员,亦有民间文学爱好者,老少咸集,群贤毕至。会议由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水浒文化研究基地主任田智祥主持,菏泽学院党委书记王焕良、山东师范大学杨存昌、江苏第二师范大学冯保善、湖北师范大学石麟、山东省水浒研究会会长杜贵晨分别致辞。此次会议成果丰硕,提交大会50余篇论文、2部学刊,学术发言60余人次,是新时代水浒研究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一、文学辐射

“水浒研究”并不仅仅是对小说《水浒传》的研究,水浒的影响至少在对同时代小说、衍续性小说、同题材戏曲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此次会议中有相当数量的学者从文学辐射的角度来研究水浒,并提出诸多新见。

山东师范大学杜贵晨指出《歧路灯》对《水浒传》中何涛捉白胜、“不完句法”,以及以绰号写人物等的模仿借鉴,认为李绿园既是“唐人小说,元人院本”“四大奇书”的公开的反对派,也是这些经典所代表传统暗中的模仿、继承者和挑战者,《歧路灯》反传统而实际未离传统,是“四大奇书”小说艺术的继承与发扬者。济宁学院周晴就《水浒传》与《绿野仙踪》“功名”论展开深入的比较,认为二书“以身殉名”与“访仙求道”虽体现不同,但实际上均是正统主流社会几千年来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儒家功名思想对人生理想的诠释,营造了宋江、冷于冰殉名、求名的精神家园。福建师范大学邓雷通过对诸种《金瓶梅》以及《水浒传》文本进行细致的校勘与分析,发现《金瓶梅》中存在不少的缺文,以及其他一些地方与简本《水浒传》相似,进而得出《金瓶梅》的底本是简本《水浒传》,此种简本是一种文字删节不多,类似于京本忠义传的简本,此简本大致刊刻时间为隆庆年间。曲阜师范大学何红梅就清代《红楼梦》评点中与宋江有关的批语,认为《红楼梦》对《水浒传》小说艺术多有借鉴,而“喻言独绝”则道着了《红楼梦》对水浒艺术的一种超越,反映了清代评者尤其是张新之对红楼艺术甚或小说艺术的深刻认知。

浙江师范大学刘天振就明传奇水浒戏进行探讨,指出明传奇水浒戏诸作其情节结构由自然叙事转为双线交织与彼此衬境,其主题思想选择消弭悲剧意味而表现而突出教化中的理性意识,其人物刻画则从直接描绘走向主次人物以唱词宾白彼此发明,首要原因是传奇体制的规范与确立,其次是明代中后期戏曲家们文学观念的转变与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姜维枫认为从《水浒传》到《水浒记》,随着文体由小说向戏曲的转换,在文本中则出现了由男子中心向女子中心的转移、由崇尚英雄的忠义力勇向珍重民众的个体生命倾斜、由关注家国君臣之大伦向注重世俗生活日常情感的转变。《水浒记》较全面地观照了阎婆惜性格、心理、命运的生成逻辑,大大拓展了阎婆惜关乎“婚内婚外情”的心理表现领域。山东农业大学刘铭就李开先与《水浒传》的渊源,认为一是他的《改定元贤传奇》和《词谑》对于《水浒传》成书时间的研究有启发意义,二是他的传奇《宝剑记》广泛流传,对《水浒传》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复旦大学董炜就清代水浒禁戏展开考论,认为水浒戏的内容因为多为武打和表现男女私情之戏,以致在清代历次禁戏行动和律令中都首当其冲。官方、民间士绅和大众媒介的代表《申报》由于出发点不同,对水浒禁戏的关注点各有侧重。在对水浒戏的查禁中,花旦戏和武戏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但同时,客观上也使花旦戏演出得以规范和净化,并促使花旦、武生等行当的表演技艺更加精湛。

扬州大学温庆新就“语—图”视域下陈洪绶《水浒叶子》的创作旨趣与塑图艺术展开论述,陈洪绶试图通过《水浒叶子》以画脉维系家国,以至于其对《水浒传》人物的刻画与图赞的归纳,皆希冀能实现警示观览者的目的。《水浒叶子》的创作既考虑了当时“水浒叶子”的创作特点及本质,又考虑到“叶子戏”的受众对象及其娱乐特征;而且,能精准概括《水浒传》所写,以尽可能经济的笔画将《水浒传》人物干练地反映于规格固定的“叶子”中,从而寻求警世与娱乐的统一。这就促使《水浒叶子》采用以“取神”为塑人展开的主要方式,以直线平铺为图像展现的主要手段。菏泽学院孙洪波以《水浒传》赛珍珠和沙博理的两个英译本为基础,建立英汉文本的平行语料库,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水浒传》连接词的对比研究,对于结合经典文本研究汉英翻译翻译策略、讨论语言与思维关系、贯彻翻译目的论、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展开讨论,给与会者诸多启发。

大连大学高日晖认为《后水浒传》采用转世的手法,映射出明末清初的遗民心态。小说对南宋逼迫英雄入草莽的现实和国运不再的暗示,反映出清初遗民对前明灭亡的反思;小说主要人物既不称王又不诏安的行为抉择和强化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的言论,与遗民特有的心态相吻合;结尾出现的岳飞,又是遗民愿意接受的文化符号,小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忠君思想的局限,但并没有冲破传统的封建思想的桎梏。山东大学徐爱梅《后水浒传》以“托生转世”的神魔手法,重写水浒故事,使梁山水泊变作洞庭湖,杨幺再续宋江传奇。在结构上沿用了原著《水浒传》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写作目的是反思梁山水泊英雄失败的教训,弥补原著的遗憾,所以故事的走向就和原著完全不同:不但蔡京托生的贺省、童贯托生的董索被杀令人心大快,而且杨幺的形象也比宋江可爱的多;小说构思巧妙,首尾呼应。济南大学郭浩帆教授从晚清《新水浒》作者孙静庵生平著述情况考略入手,指出小说续书既是对原著的演绎阐释,又可以看作对原著主旨、艺术特征等问题的解读和研究。不同时代的续书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特征,其中包含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即使被斥为“狗尾续貂”的末流之作,也具有重要的小说史意义,不应被轻视甚至忽视。

山东大学贾艳艳从金圣叹小说戏曲评点术语与八股文术语的比较分析入手,指出二者同处当年浓郁的科举氛围中,都认同相对稳定的“死法”和“活法”程式,故而呈现出双向渗透的态势。山东大学王双腾认为金评《水浒》中的“楔子”由元杂剧的“楔子”、话本小说的“入话”发展而来,并在金圣叹“泛文论”文学思想的影响下最终产生,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金圣评的小说理念。

二、文化纵深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文化研究的角度上展开研究是新时代水浒研究的一大特色。扬州大学董国炎认为《水浒传》包含两重矛盾:一重是国家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平民百姓与贪官污吏的矛盾。另一重是对外的国家民族矛盾,关联家国情怀和民族利益。国内矛盾中《水浒传》维护平民百姓利益,对外矛盾中《水浒传》在国家民族立场上维护朝廷。当对外矛盾缓和国内矛盾激烈时,《水浒传》容易受到否定;当对外矛盾激烈民族危亡之际,《水浒传》容易受到肯定。两重矛盾转换碰撞,造成复杂多变的评价态度,造成作品传承的起伏式进展。

大连大学王立以《水浒传》的小说江湖文化建构入手,认为《水浒传》孙二娘叙事的一些“哥们义气”,虽然丰富了江湖黑道文化描写,但对于梁山好汉侠义观的整体评价,也是带来一些负效应或曰代价的。菏泽学院程日同从《水浒传》的“江湖”立场出发探讨其“侠义”主题,认为《水浒传》主题立意无论忠君爱国,还是江湖道义,因为行为主体都是江湖之侠,势必蒙上明显的江湖色彩,含有较大比重的“江湖”因素。

菏泽学院陆保良认为水浒文化反映了儒家文化内部的矛盾和张力,以及儒家思想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使水浒文化构成了对儒家理想社会的反思和批判,把水浒作为儒家文化与伦理世界中大众文化,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应该会给水浒研究带来新的理念、结论。

齐鲁师范学院张明远从电视剧《武松》看《水浒传》的改编,认为此剧从巧妙选择切入点、得当提炼情节、量身选定演员等方面为我们古典文学名著的影视化改编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和借鉴,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例。菏泽学院程娟娟认为网络时代的《水浒传》批评大致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学院派批评通过电视等新媒介的传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具有启蒙色彩。一是网络写手以发帖等方式自由、开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打造了一个集体狂欢的文化广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研究路径代表着学术的通俗化努力与批评权力的下放,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当下的水浒批评。

菏泽学院刘玉芝以竞合关系为分析问题的视角,利用协同发展理论,探索出竞合关系下水浒酒品牌协同发展新模式,从理论构建、可行性分析、模式分析和策略探究等多个方面对这个模式进行了探究。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赵永泉提出文旅模式下旅游产业是载体,文化产业是内核,水浒文旅融合下,水浒文化产业反哺水浒文化,要从理念、融合、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构建科学的反哺机制,从公益性和营利性两方面均衡发展满足多样需求,增强水浒文化旅游体验。

北京人文在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范继义指出《水浒传》是一个忠义悲剧,按行为素模式这个悲剧有六个功能、三组成分。忠义悲剧的主题在这六个功能的相互作用中彰显出来。用普洛普的理论看英雄个人公案,“义”是英雄行动的信条,“强”是英雄行动中的条件,“悲”是英雄行动的结局。从英雄个案叙事的四种模式,寻绎梁山力量壮大的原因,在模式互补中揭示社会规律。

三、主题新阐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断,忠与义的问题、如何看待招安的问题等,错综复杂,而这也正是《水浒传》独特魅力之所在。湖北师范大学石麟认为“忠义”思想是《水浒传》的核心思想,然而《水浒传》中的“忠义”却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它既是以儒墨兼容为主体的多家思想的超时空组合;又是众多作者在不同时代徘徊于统治阶级思维方式与广大民众思维方式之间错综复杂的表现,作为章回小说的《水浒传》,在经过广泛传播以后,又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忠义”文化,并对后世广大读者产生深刻影响。菏泽学院孙琳认为伴随民主、科学、法制等观念大量涌进,传统的“忠义”价值观在清末民初逐渐消解,尤其是君主制崩解之后,传统“忠义”价值观的基础彻底瓦解,而“水浒”中深具反抗色彩的绿林题材在主题阐释中所占分量愈来愈重。新概念、新名词不断添加在“水浒”主题阐释之上,同时“农民”“市民”“游民”“流民”等水浒人物出身的不同归纳体现了我国从“民”到“人民”的内涵演化,传统水浒“忠义”论的消解体现了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与转移。“忠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忠义”指向的对象从君主转向为民族、国家、人民,同时对“义”的阐释亦添加进“平待”“相互”的时代新意,“忠义”观实现了某种重构,应该从动态角度理解水浒“忠义”观。梁山青山书院李维东认为弘扬忠义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我们正确诠释水浒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树立文化自信和彰显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正视现实和水浒的警示,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展四德教育和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

山东大学王平认为《水浒传》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展示上层腐败导致“乱自上作”、官员以权谋私导致“官逼民反”、上上下下贪贿风行等几个方面,从而揭露并批判了北宋末年的贪腐社会,为后人敲响了警钟。济宁学院吴宪贞认为《水浒传》以虚拟官场揭露北宋末年徽宗时期的吏治的黑暗和腐败,揭示了因官场贪腐而导致的官逼民反、黑恶势力横行和社会风气败坏的严重危害,并在时代的认知内揭示了“乱自上生”的官场成因,这为后世提供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反面教材,极具警示垂戒作用。山东电力报社张传生就《智取生辰纲》故事的分析入手,指出这一情节是反腐败的典型篇章,在整部《水浒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人物别解

《水浒传》作为杰出的古典小说,其最吸引人在于其创作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新时代水浒研究中人物分析一直占据重要篇幅。江苏第二师范大学冯保善从宋江何以成为梁山领袖的分析入手,指出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其内涵,将影响到对整部小说作品思想倾向及其意蕴的评价。聊城大学刘化兵认为宋江是《水浒传》小说的灵魂,是“忠义”的化身,一部《忠义水浒传》实际上就是一部《忠义宋江传》,宋江的结局实是以自己的生命与声名为祭品,以自污的方式为梁山英雄与梁山事业正名,践行和诠释了他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忠”与“义”。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院窦旭峰认为燕青是《水浒传》中少有的可亲可敬可爱的完人形象,居处恭,与人忠,执事敬,尤其面对李师师的诱惑,为梁山大军招安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大圣人、真丈夫。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政法委员会宋伯勤认为《水浒传》中塑造林冲、卢俊义、燕青等人物形象,旨在彰显嘉靖财富阶层道德观念,而作者竭力把大财主卢俊义“骗上梁山”,撰创动机出于吸引社会上层阅读《水浒传》。

菏泽学院肖兰英深入分析了《水浒传》中的小吏形象,指出《水浒传》中的小吏身份虽然只是官府中“服役人员”,地位虽然卑微,能量却很大,花样翻新的敲诈勒索手段和贪墨狠毒行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且《水浒传》中一连串惊天动地的大案也多与这些小吏有关,给我们不少启示。《泰安文化通览》编辑部刘传录细致分析了宋江老乡朱仝的排名大大高于雷横的原因。

淮北师范大学冀运鲁探讨了《水浒传》塑造的三种妻子类型:不守妇道的淫妇、理想的妻子、巾帼英雄型妻子,认为前两种妻形象的塑造看似不同,实则依然未跳脱要么把女性塑造为女神,要么塑造为女妖的男权思维,但是第三种妻子形象却突破了传统男权思维,历来男权视野中把“健妇持门户”视为对男权的挑战,但是《水浒传》却把她们视为理想人物加以歌颂。菏泽学院董艳玲认为《水浒传》中有些“明媚”的女性形象如柴皇城继室、徐宁妻、王进母亲、公孙胜母亲等,她们是传统女性的代表,相夫教子、温柔体贴又沉着冷静,在整个水浒故事中,她们是助燃剂或导火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又让梁山好汉的性格更加鲜明,使人物塑造更具有血肉和人情味。

五、文本细读

水浒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在小说《水浒传》中,对小说文本的细读亦是近些年来水浒研究的重镇。山东大学李桂奎从“怒气”解读入手,认为作者通常将人物“怒气”发作及其后果置于某种情理逻辑下,特别将被“激”而“怒”,获知真相而“怒”等情境写得顺理成章,有声有色。使得各种“怒气”叙述既含有褒贬分明的“淫威”与“神威”定性;又有纷繁复杂、是非乖错的意蕴含混。这里有“合理”与“乱法”乖错,有“正气”与“魔性”含混,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并形成了“怒处亦乐处”这一艺术经验和审美秘诀。

山东财经大学刘召明认为《水浒传》中的江湖语言生态对作品的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叙事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以宋江上山、“上位”为例,运用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分析宋江利用江湖语言生态成为梁山义军领袖的过程,深入揭示江湖语言生态所折射的群体心理特征。

齐鲁工业大学王守亮从《水浒传》中的猪肉与白菜分析入手,认为小说中的某些细节作为辅助证据,可能对我们考察《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时代等问题有所助益。山东师范大学刘洪强指出《水浒传》中许多事件的发生都与一类“庙”有密切的关联,“庙”或作为故事发展的背景,或预示着故事发展的趋势,或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及暗示人物的结局,它们与故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写作手法上或实写或虚写,显得异彩纷呈。

山西师范大学王以兴从宋元、明不同的花绣习俗及文学表现谈起,认为从《水浒传》对于花绣的熟悉和喜爱程度之高,以及借花绣刻画好汉形象的自觉用心来看,元末成书说似应更加合理。

钟丹霓从梁中书巨额贺礼的来历分析入手,指出小说《水浒传》细节运用的独具匠心。江苏乾景检验有限公司王宗乾出于个人阅读经验,认为小说中描写的梁山义士非为流寇实乃游侠,武松杀嫂、杨雄杀妻等情节对《金瓶梅》成书有着较多的影响。

六、地域文化

水浒文化在产生、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多的地方色彩,像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均有关于水浒人物、作者等的传说保留,伴随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地域文化研究亦成为水浒研究的热点之一。

伊犁师范大学朱仰东认为菏泽作为水浒故事发源地,水浒文化近年来业已成为菏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自信、传承相适应,利用地缘优势,整合研究团队,全方位整理、发掘相关文献资料,建构以“水浒”文化为重要支柱的曹州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水浒博物馆(筹)浦玉生结合自己的著作《草泽英雄梦——施耐庵传》的写作,认为地下文物、纸上材料、民间口碑 “三种证据法”的诗史互证研究方法,在纪实文学创作中可以成功运用,同时对正史资料和民间口碑的辨别需要去伪存真。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施耐庵研究会陈仕祥介绍了大丰努力彰显水浒历史文化,打造现代大丰城市形象的文化实践,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浦海涅就盐城与水浒文化的关系作了探讨。

七、研究回眸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回眸与前瞻”,山东大学樊庆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年《水浒传》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水浒传》研究以1949—1978年、1979—至1999年及2000—2019年三个时间段形成了三次高潮,在成书、作者与版本研究、文本研究、评点与传播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青岛理工大学迟敬义就水浒取材、书名、章回内容、作者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辽宁省葫芦岛市法学会吴玉平就《水浒传》小说研究中的“考据”方法运用进行了回顾。

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2019山东省水浒研究会年会”,由研究会秘书长樊庆彦主持,会长杜贵晨、副会长王平分别致辞,就一年来学会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讨论,研究讨论学会的发展问题。

研讨会最后,山东大学教授王平进行学术总结,充分肯定此次会议“回眸与前瞻”主题的选定与体现,对广大中青年学者所获得的成果表示祝贺,认为《水浒传》研究必须既坚持学术立场,又要充分重视新视角、新方法的运用。王平并就水浒传研究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像作者研究、版本研究、主题研究等传统研究模式固然重要,但亦应以动态和开放的观点来考察和评价《水浒传》,学术贵在创新,通过以文会友的学术研讨方式能够更好地加深了解,对于水浒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学术研讨会规模盛大,议题集中、深刻、前沿。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密切了我国水浒文化研究者的联系与交流,扩大了水浒研究的影响力,对繁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菏泽“水浒好汉城”,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对下一步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诸多专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猜你喜欢
水浒菏泽水浒传
梦回水浒
童说水浒——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胡澹三维场景设计作品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