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意象的作用探析

2020-01-19 14:26:29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意象

张 薇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古诗词从古至今均为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被古今中外学者喜爱、传承。古诗词被选入高校教材起,就意味着不仅需要从浅层次进行古诗词语言概述,而且需要以古诗词中意象为立足点,从细微入手,深入揣摩、体会古诗词中意象蕴含的情感。基于此,提高高校古诗词学习中意象分析水平,对古诗词中意象作用及表现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古诗词中的意象

意象是古典诗词宏大意义表达的主要载体,其内涵也随着我国古典诗词格式发展而不断变化。从《周易·系辞上》中“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变而通之以尽利……”可得出,意象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未尽的含义,作为书面言语的补充[1]。而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贵在虚静……研阅以穷照,驯致以……”中将意象作为古诗词的审美特征。南朝以后,意象在古诗词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主体地位,如王昌龄《诗格》中明确写道:“……未契意象,力疲智竭……”,首次从诗学层面对意象内涵进行了完整诠释。随后在明清时期,多位学者在唐朝诗学经典的引导下,以意象论诗词,将意象作为古诗词中基本构成元素。从本质上而言,意象是古诗词创作者主体情感、客观物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产物。我国古典诗词中景象、事物大多与诗词作者主观情意有效结合,古诗词借助客观物象宣泄自身情感,也是意象表达的主要动机。以月亮意象为例,由于月亮意象是根植于我国古代民众对月亮崇拜之情而产生的,导致多数诗词作者在诗词中运用月亮表达对安稳幸福生活向往及团圆怀旧的情感。

二、古诗词中意象的作用

1.提高诗句形象性

由于古诗词中意象运用大多采用比兴即借物写人、借物抒情的方法,主要利用水流、月亮等具体事物表达情感,如“桃花潭水深千尺”“抽刀断水水更流”“翠娥婵娟初月辉”等。上述古诗词中意象的存在,可以促使内容表达更具形象化[2]。

2.提高诗句特异性

古诗词中意象大多依托借喻手法存在,具有借诗言志、托物言志的特点。而每一首古诗词意象运用的特异性,可以使古诗词散发不同的魅力,具有较高的独创性。特别是在《诗经》中,对于“爱情”这一主题的表达,采用了不同的事物进行意象表达。如“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中利用“荇菜”这一意象,将君子对女子的爱慕进行有效关联。古人也将荇菜看作品性高洁的象征;而在“静女其娈,贻我彤管”中利用“彤管”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爱慕之情。通过不同的意象表达,促使整体诗句内涵更加丰富。

3.给予阅读者联想空间

古诗词创作者情感的抒发多以意象为载体,读者对于诗词的解读,也需要从意象视角入手进行分析。通过对古诗词意象进行分析,可以为古诗词阅读者提供更加广阔的联想空间,降低古诗词阅读者理解难度。如在《霓裳词四首》其三中“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染霓裳月色裙”,可以从月光皎洁这一特色入手,从视觉上对诗词所蕴含的意象进行分析、拓展,促使阅读者自然而然地理解诗人王建所表达的情感。

4.更易生成画面感

在古诗词中意象并不是独立存在于句子中,而是将虚拟世界、现实情境进行有效融合[3]。诗词不仅具有艺术感,而且具有类似绘画作品的静态感。通过意象分析,可以便于阅读者以意象为轮廓,结合词句,形成完整的移动的画面,为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奠定基础。如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作者虽然以“游”为主题,但整篇诗句中没有涉及“游”,而是从山西村青山叠翠、柳荫花簇、箫鼓阵阵、鸡豚美酒入手,表达了游览村庄见闻及自身对山村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富含哲理、野趣。通过将上述意象进行逐一分析,可以形成生动画面,了解作者情感。

三、古诗词中意象的呈现方式

1.依托传统典故

诗词典故类主要是我国古代诗词作者根据神话故事或者寓言典故,将与典故或神话有关的自然意象运用到古诗词中。在前代诗词内化的同时,多数诗词作者还擅长将自身内涵顺势传承在后代作品中。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中“老树”“昏鸦”就借鉴了隋炀帝杨广的《野望》中“寒鸦千万点”。而隋炀帝杨广的《野望》中运用的意象“寒鸦”主要来源于霸王别姬的典故;而在《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中,李商隐依据人鱼珍珠泪典故,构筑了一个浪漫凄美的意境。

2.阐明自然景象

意象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我国著名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月出》篇,将月亮、荇菜、流水等意象作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而阐明自然景象也是古诗词中意象的基础呈现方式之一,其主要是在诗句中明确利用自然景象的词语,或者根据自然物体形状描绘自然物象。以月亮这一意象为例,前者主要表现为“月下飞天镜”“日月之行” “月照花林皆似霰”,后者主要表现为“峨眉山月半轮秋”“月如钩”“缺月挂疏桐”等。

3.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手法主要是古诗词作者在诗词中利用物象抒发自身感悟,此处,物象内涵也随着古诗词作者情绪的变化而存在一定差异,寄托古诗词作者特定的情思[4]。以“流水”为例,在我国古代诗词意象手法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这一物象内涵深刻程度也在不断发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等。

四、古诗词中意象主要表现特点

1.表达婚姻爱情观

我国古诗词中多位诗词作者利用磐石、蒲苇、连理枝、鸳鸯等物象表达了自身婚姻爱情观。如白君易《长恨歌》“在地愿为连理枝”就以杨贵妃的口吻,表达了其对唐玄宗深沉的爱及他们深厚的情感;而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也利用“鸳鸯”这一意象,表达了恩爱夫妇间情感。

2.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意象作为古诗词中可以被感知的自然景物或典故,因其自身充满绮丽、神奇色彩,启发了我国历代古诗词作者艺术遐想,也寄托了其对未来的美好理想,表达思亲怀乡之情是古诗词中意象主要表现特点。如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中,利用明月抒发了旅途过程中思乡之情。其利用拟人手法,将自身愁绪交托给明月,让明月和自身共同回到家乡。通过将明月人物化,可以有效引发阅读者共鸣,形成引起阅读者思念家乡之情的典型氛围。

3.表达勇于超越之情

作为自然界中始终生生不息的事物,其引发了我国古代多数古诗词作者遐想。如“太阳” “月亮”“星星”作为永恒的存在,促使多数古诗词作者将自身美好希望寄托给“太阳”“月亮”“星星”。如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多次运用了月亮,“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月何年初照人”,将画面、诗歌情感、自然哲理进行了完美结合。通过对大自然魅力景象的歌颂,也抒发了时间永恒、空间无限的思考及对宇宙探索的执着追求。

4.表达落寞失意之情

部分古诗词作者也经常用酒、流水、落花、杜鹃、梧桐等意象表达落寞失意之情,如李煜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利用流水表达了自己的落寞失意之情[5]。通过将与人类接触最广泛的流水这一自然事物应用在诗歌表达中,可以最大程度加深阅读者对作者情感印象的同时,依据水的特色,自然而然感受到诗词的深层次内涵,为诗词内涵剖析奠定基础;而在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中,则利用梧桐、细雨这两种景象表达国破、家庭破灭的处境及失去丈夫的孤独、落寞之情。

5.表达脱俗隐逸之情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许多古诗词作者利用不同的意象,表达了自身对乡村隐逸生活的向往,抒发了脱俗隐逸之情。如陶渊明在《饮酒》“秋菊有佳色,以露掇其英”中运用“秋菊”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生活淡然处之的风格,也表达了对摆脱尘世忧愁、脱俗隐逸的情感。

五、古诗词中意象解读论述方法

1.意象分类

为了更加系统、深入了解作品意象内涵,领会不同意象情感,需要以具体古诗词作品为立足点,进行意象解读,以便更加深刻了解意象所蕴含的情感。①杨素萍.巧用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感情[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2018。因此,在脱俗隐逸类、思乡怀旧类、落寞失意类古诗词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对表达不同类型情感的代表意象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以便为古诗词中意象解读提供有效引导。

首先,在脱俗隐逸类古诗词意象解读过程中,可以陶渊明诗词为依据,将田园景物作为主体,进行鸡鸣、犬吠(鸡鸣闻犬吠等)、方宅、草屋、榆柳(榆柳荫后檐等)等意象汇总。同时露葵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脱俗隐逸情感的意象,我国古诗词作者更是借用“莼羹鲈脍”表达向往归隐的情感,如“松下清斋折露葵”等。

其次,在思乡怀旧类古诗词意象解读过程中,由于古诗词作者经常将与亲眷、友朋依依惜别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除月亮、流水以外,多数古诗词作者也善于利用鹧鸪、柳树、长亭、兰舟、酒等意象,进行离别思乡情感表达。其中鹧鸪主要是由于其叫声凄婉哀怨,体现思乡怀旧情感;柳树主要是由于其谐音为“留”,古代有折柳送别的典故。通过柳枝这一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运用,可以更加深入直白表达古诗词作者伤感离别之情,如“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等;而长亭、兰舟则是由于长亭是我国古代为远行人建的休憩小亭,也作为送别之地。同理,兰舟作为船的一种,可以作为古诗词作者依依惜别情感载体,表达怀乡之情。

再次,在落寞失意类古诗词意象解读过程中,由于黄花、雁子、子规、猿啼、月亮、流水等落寞失意类意象具有一定思念含义,对于情感表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因此,可以在具体意象分类过程中,根据具体意象所营造氛围及深层次内涵差异,进行类别划分。如黄花为菊花,其营造了一种落花飘落、哀婉凄清的氛围。黄花的功效在于借助其凋零,衬托古诗词作者形容憔悴。如李清照在《醉花阴》“人比黄花瘦”中,就通过黄花凋零,表达了自身对丈夫的想念之情。在这一意象分类阶段,可以联合菊花掉落图片景象,比照自身理解,进行深入剖析,以便保证最终解读方向与古诗词作者所表达情感一致。

最后,在抒发婚姻爱情观类意象设置过程中,可以结合古诗词中描绘的爱情古诗,将各式各样的意象纳入古诗词意象汇总体系,为关于爱情的古诗词意象解读、内涵剖析奠定基础。在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爱情婚姻观的意象主要有淇水(淇水汤汤等)、蒲苇(蒲苇纫如丝等)、磐石(磐石方且厚等)、连理枝(枝枝相覆盖等)、鸳鸯(自名为鸳鸯等)等。

2.激发想象

在意象分类的基础上,为了感知古诗词中意象间关系,需要寻找古诗词中相关意象间联系,激发恰当、合理想象[6]。即将古诗词中意象概括为外在客观物象、人物内在客观情感的整合,从具体古诗词作品入手,寻找意象,并对意象在古诗词中作用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多样性进行全方位分析。同时结合意、象间联系,借鉴以往汇总信息,逐步学习正确感知、了解、寻找意象的手段,从根本上避免意象感知偏差导致的诗词内涵理解混乱的情况。如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解析过程中,其从“方宅十余亩”至“复得返自然”,描绘了归隐后怡然自得的生活。若将这首诗中涉及的“池鱼”均看作意象,就极易出现与“犬吠”“鸡鸣”等意象产生矛盾的情况,影响诗词含义的正确解读。

除意、象结合分析以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意象也涵盖了景象、事物两方面含义。在正确理解意、象间关联的基础上,需要时刻注意将创作者时代背景、人生经历等外在因素与寄托相关感情的载体紧密结合,以深入了解古诗词作者借景物或事物表达的情感。如在李清照《声声慢》“人比黄花瘦”“雁过也”等意象,通过意、象关联,表达了自己与丈夫离别愁苦及孤独落寞状况,两者具有内在关联,可以为诗词内涵分析提供依据,进而保证古诗词中意象解读的正确性、完整性。

3.合理把控

虽然现阶段多数学者对古诗词中意象进行研究讨论,但多数人仍然无法了解古诗词中意象解读的正确方法,无法合理把控古诗词意象。这种情况下,探寻古诗词中意象运用规律,寻找有效的解读方法,显得至关重要[7]。

考虑到同一种意象在不同古诗词中解读内涵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采用比较感悟法,对古诗词中意象进行正确解读。如同样的“落日黄昏”,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中表达了黄昏的空间性,抒发了古诗词作者对历史的感悟及历史变迁的感慨,赋予了落日黄昏一定哲学含义;而在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中,就从时间含义层面入手,表达了其思念亡夫、愁苦落寞的情感。从本质上而言,比较感悟法主要是对同一种意象在不同古诗词感情基调、深层次内涵进行分析,获得正确的解读方向,避免古诗词意象解读偏差的出现。

除此之外,为了深刻感受古诗词意象美,还可以在比较感悟的同时,进行诵读体验,更好地将主观情思、客观景物结合,达到良好的古诗词意境分析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鉴赏的基本单位为意象,具有内涵丰富、意蕴宏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在短期内并不能获得古诗词意象的真实含义。因此,相关人员在古诗词含义解析过程中,应从意象视角入手,对意象概念、作用、表现特点、论述方法进行逐一分析,以便全面了解意象在古诗词中的魅力,为古诗词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意象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诗词之页
中国诗歌(2015年1期)2015-06-26 11:57:16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