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1900)
内容提要: 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仅需要对患者进行5~15mm的小切口,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基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良好治疗效果,很多专家学者对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文章将近些年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提供借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早于1991年引入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措施。本文重点对治疗胆囊炎性疾病近些年的发展进展进行论述。
目前临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以及胆囊炎等多种疾病类型,但是该术式存在较多的禁忌症,主要包括:①不能进行全麻的患者;②胆囊癌以及疑似胆囊癌患者;③肝硬化患者;④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患者;⑤存在腹腔内感染患者;⑥合并严重高血压以及高血糖患者;⑦膈疝、胸膜炎、急性肝炎以及急性阑尾炎患者;⑧合并出血类疾病患者;⑨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间超过72h患者;⑩合并严重肾病以及腹部疾病患者[1-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①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间不足72h患者;②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间超过72h,但是通过积极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患者;③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胆囊区域存在双边影病变患者;④未见黄疸、胰腺炎以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4,5]。
对于急性胆囊炎合并总胆管结石患者,如果其胆管内径<10mm,并且胆囊壁<3mm,则可以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如果胆囊壁>3mm,则应该首先给予抗炎治疗7d,然后再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如果胆囊壁>6mm,则应该首先给予抗炎治疗2个月,然后再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成功率。
患者在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前8h应该禁食禁水,对肚脐部位进行清洁,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并采用无菌辅料覆盖[6]。术前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处理,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胃胀气而影响手术视野。可以在术前给予患者阿品脱与鲁米那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镇静效果,同时减少患者术中分泌物的产生[7]。
现阶段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主要采用气管插管麻醉、静脉符合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等多种方式[8]。现阶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包括四孔式、三孔式、二孔式以及单孔式四种术式。整体来说目前单孔式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少。二孔式以及三孔式临床应用较多,二孔式主要选择肚脐下缘以及剑突下侧进行穿孔,三孔式是在二孔式的基础上增加锁骨中线与肋下交点位置穿孔[9]。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主要采用二氧化碳气腹方式,气腹压力约为13mmHg。
在胆囊炎性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胆囊三角分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步骤。通常术中采用钝性吸引器进行分离,通过边推动边吸引的方式将胆囊三角与胆囊管和血管进行分离[10]。在分离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止出血问题的产生,采用电凝止血方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粘连的情况,特别是胆囊与十二指肠以及结肠等发生粘连,如果粘连现象较为严重,则应该考虑是否存在内瘘[11]。
在胆囊切除之前首先需要对胆囊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对于难以提抓胆囊的情况可以在胆囊底部进行穿刺,通过将胆汁排出来释放胆囊中的压力[12]。在胆管以及血管夹闭之后切除胆囊,对残留区域进行电灼处理,有效防止出血。
通常情况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均需要对患者进行引流处理,一方面及时排除患者体内的渗液,另一方面有效防止发生腹腔感染[13]。所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需要在患者的肝脏下方置引流管,并对引流液的颜色、液量以及性质进行观察。如果引流液量<10mL,无胆汁,并且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无积液,则可以拔除引流管[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术后容易引发患者发生多种类型并发症,比如胆漏、胆管损伤、出血以及术后感染等。一方面手术医师在术中应该尽量避免对胆管以及其他组织造成损伤,明确了解胆囊三角区的解剖结构,并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为合理的分离方式和切除手段[15]。另一方面还应该针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情况,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风险情况发生之后应该及时进行科学有效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炎性疾病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症较多,需要在治疗前对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准确评估,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开展各项操作,最大程度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