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图书馆特色服务转型升级策略

2020-01-19 18:06刘丽萍王蕴洁段滨艳卜琳琳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转型

刘丽萍,王蕴洁,段滨艳,卜琳琳

(黑龙江工程学院 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以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标志,我国进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的快车道。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这既是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强国”迈进的历史性战略,更是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发展的时代使命。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信息资源供给服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科研与教学的重要支撑,是学术成果展示与评价的窗口。在“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和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大“双一流”建设目标下,本文致力于从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转型的必要性出发,深刻认识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对特色服务的转型升级策略开展多角度分析,寻求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服务优势,助力“双一流”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转型的必要性

1.1 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是“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要求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其实现路径就是将大学建设与学科建设统筹协调推进,重点大学强调一般学科发展、非重点大学强调重点学科的发展,补齐短板,形成本校核心竞争力,使高校朝着具有办学特色、学科优势的方向前进。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中支持教学与科研的主要力量,无论从高校发展还是学科建设上都需要图书馆提供越来越有效的信息资源服务。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要求下,高校图书馆必须重新进行角色定位,通过科学管理、丰富资源、拓展功能、开放平台等手段不断提供和升级特色服务,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这是高校图书馆助力“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使命,也是“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转型提出的时代要求。

1.2 “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带来新契机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将统筹考虑中央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纳入中央高校预算,给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2]。图书馆作为各高校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指引下将加大资金支持,摆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经费不足的窘境,使图书馆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此外,“双一流”建设要求各高校坚持问题导向,不惟身份,不惟排名,倡导公平竞争。这对于“985”及“211”之外的众多高校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3],有效激发了国内各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各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下,纷纷将发展视角投放到图书馆服务转型中来,通过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优化推动重点学科建设[4],进而助力“双一流”建设。

1.3 高校图书馆实现特色服务转型升级是高校建设的现实需要

图书馆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与教师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共同成为拉动现代高校发展的“三驾马车”。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系统的主体,图书馆在服务教学和科研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办不成一流的大学”[5]的观点已被图书情报管理学界广泛接受和肯定。在当今信息资源爆炸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必须勇于迎接挑战,通过优化服务模式,推出特色服务来不断满足用户的日益增长的新需求,以此提高图书馆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性,拓展生存空间。作为资源依赖型组织,高校的学科建设和自身发展也对图书馆及时实现特色服务转型、提升信息资源配置合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1.4 高校图书馆实现特色服务转型升级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

“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是图书馆的宗旨,“以读者为中心”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以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为主,在互联网覆盖全球、大数据实现共享、“双一流”建设推进的背景下,高校读者对信息资源的丰富性、获取渠道的便捷性、图书馆服务的多样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若要尽快解决高校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需求和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加速实现图书馆特色服务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发挥高校图书馆服务科研,支持教学,助力“双一流”建设的积极作用。

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面临的挑战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对学科建设不断加强,高校读者对科研和教学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运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读者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需求: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更新速度慢且数量有限;使用受到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传统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借阅,属于单一被动服务;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需要不受时空制约地获取信息资源;更加便捷准确地查找所需资料;得到更加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这些对传统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服务质效提出严峻挑战。

2.1 传统服务模式滞后于时代发展要求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借阅、资源采购、文献编目等基本业务仍采用人工操作模式,耗时费力,且影响文献资源的流通效率。从电子资源建设来看,电子资源的直接受益者应是高校内的各专业学科、学院,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科研和学科建设衔接不紧密,电子资源不丰富,利用率不高,且高校图书馆之间的电子资源共享方式单一,渠道不畅,这些服务模式的滞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服务的输出,与“双一流”建设的时代发展要求不符。

2.2 有限的文献资源难以满足读者需求

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调查可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读者需求基本持平,但大多数文献因借阅、使用权限的限制,或部分古籍文献缺少数字资源,导致文献的利用率不高,难以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实现资源共享。高校教师主要通过图书馆的数字文献资源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但本校图书馆资源的有限性难以完全满足需求;学生对于图书馆的利用集中在馆内阅览以及自习功能,借阅量有限,且主要集中在专业文献和考试相关文献。由于本校图书馆资源的有限性,使得读者更倾向于知网、万方、维普、爱学术等学术资源平台,图书馆的文献使用率偏低,一方面导致图书馆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使读者的阅读使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3 单一服务功能限制了信息资源流动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仍停留在书籍借阅、在馆阅览以及读书自习等方面,能够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并且由于办证条件严格、借阅程序繁琐、开放时间受限、对于进入阅览室有诸多限制条件,无形中建立了高校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壁垒。缺少良好的阅读体验,亦是高校图书馆近年来持续陷入读者流失、借阅量下降困境的重要原因[6]。与社会上各类实体书店纷纷转型,在书店功能拓展、文化产品增设方面获得成功的案例相比,高校图书馆单一的服务功能降低了读者的使用体验,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有效流动。

2.4 有限服务水平难以彰显人文关怀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日常服务较为简单,仅局限于文献资料的保管维护和流通服务,图书馆馆员也仅需承担书刊的保管、借阅等服务项目,属被动型服务。从高校图书馆功能上看,馆员实际上是图书馆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应秉承“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7],承担着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任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纸质文献资源使用率下降,读者的需求不断提高,原有的图书馆馆员单一的、被动的、封闭的服务模式难以实现“读者至上”的服务需求,缺少人文关怀。

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转型升级的策略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对智能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势在必行,这既是“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要求,又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良好契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信息资源支柱和教学辅助单位,通过应用新媒体提供个性化服务、自建数据库提供特色服务、探索智慧化嵌入式服务、打造图书馆员专业化服务转型策略,使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聚焦服务学科发展中心任务,在“双一流”建设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3.1 应用新媒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转型应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依托“互联网+”的大环境,引入“智慧图书馆”理念[8],充分应用新媒体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符合用户期待的特色服务。一是加强移动端的推送服务。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抖音账号等方式,加强手机客户端的个性化推送服务。识别用户登录账号的身份、分析用户使用数据的类型,及时按照用户需求和信息偏好向其推送相关信息资源;二是丰富PC端的服务功能。加强图书馆网站功能建设,整合线下和线上资源,在官网主页丰富相关栏目,形成馆藏图书索引、学术期刊查询、重要论述浏览、常用资料下载、精品课程推荐等资源;三是通过开展活动增加与用户的互动。对于教师和科研用户,开展优质微课、慕课评选,丰富线上信息资源;通过电子问卷调查、追踪用户检索记录等方式对数据实施分析,完善资源体系,提升服务的针对性,整合零散的信息资源,使图书馆信息资源更有价值,更有效率,全面保障教学与科研,助力“双一流”建设。

3.2 通过自建数据库提供特色服务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智慧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电子化管理,把握高校学科特色,实现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将图书馆馆藏资源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社会各类专业图书馆开放共享资源充分整合,以时间轴、地域轴等不同视角呈现给用户[9],实现高效能的文献资源协同管理和全方位的图书馆馆藏深度互联。一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结合学科特点、科研需求以及本地区地域文化特点自建符合本校实际的数据库;二是加强对自建数据库的应用和维护,及时收录本校最新科研成果,将自建数据库及时向相关用户实施推送,提高自建数据库的使用效率;三是与其他高校共享自建信息资源,既能避免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学术资源浪费,又可以丰富本校馆藏信息资源,助力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建设。

3.3 探索实现智慧化嵌入式服务

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委员会在2014年9月发布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不断变化》研究报告指出,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和服务引起图书馆的更大变化[10]。对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而言,将专业服务嵌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决策等各个方面是高校图书馆转型的方向所在。图书馆服务嵌入教学领域,首先是面向全体师生用户提供教学相关的基础信息推送,共享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以此对各专业课程进行普及型教学支持;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层次的高端人才提供个性化订制服务,实行学科专员制,由图书馆员担任学科专员,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知识导航服务,通过大数据实现智慧型教学服务。图书馆服务嵌入科研领域,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嵌入,即:在科研项目筹备期,配合提供该项目前沿热点、项目查新及项目分析等内容;在科研立项期,依托图书馆资源优势,提供数据分析、分析工具的使用培训等;在项目结题期,着重帮助提供著作出版权咨询、专利申请流程、学术期刊刊源等辅助支持;在成果推广期,要利用图书馆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开展科研成果宣传与展示等服务,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完成。此外,图书馆在科研决策中也可拓展特色服务项目,包括项目的相关数据的宏观分析,项目的前瞻性预测,国际合作前景探索,学科间交叉融合及竞争力分析等,通过对科研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4 打造图书馆员专业化服务

图书馆学大师谢拉提出:“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12]特色鲜明的高品质高校图书馆服务会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为他们的科研学习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和价值不断提升。美国图书馆学家约翰·达纳评价道:“好的馆员是好的图书馆的一半”。[13]高校图书馆实现特色服务转型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馆员的作用。培养和引进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学科背景和较高专业素养的馆员,定期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更好地辅助教学科研,服务师生读者,以人性化、嵌入式服务方式完善高校图书馆功能,助力“双一流”建设。一是能够对各类电子资源进行分类梳理,按照专业类型、学科分布、中外文献等多维度进行科学分类,方便用户检索和使用;二是能够向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意见参考等服务。随着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升级,图书馆与用户间的互动性不断增强,管理员应及时回应用户关切,答复用户咨询,成为用户与图书馆之间沟通联系最为密切的桥梁。三是针对用户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专业指导,提出可行性建议,特别是对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甄别、推荐、答疑解惑;四是向用户提供实时在线咨询,语音信箱咨询,微博、微信、网站“两微一端”平台咨询,这是图书馆员新的特色服务内容和方向。

4 结 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传播的核心部门,承载着服务教学科研,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功能。“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时代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通过分析查找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服务模式滞后、服务资源利用不足、服务功能发挥不够、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通过应用新媒体、自建数据库、嵌入式服务、图书馆员专业化等方式优化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转型策略,为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转型升级探索新方向,力求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尽早实现转型,更好发挥功能,为自身发展找准方向,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持保障。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