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理论视域下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化解

2020-01-19 11:56吕自密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耐特关怀市场经济

吕自密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学术领袖阿克塞尔·霍耐特创立了承认理论,旨在解释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道德伦理动机,建立和谐社会伦理道德体系。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推进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一、承认理论的基本内涵及适用性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建构了“爱、法权、团结”三种承认形式和“强暴、剥夺权利、侮辱”三种蔑视形式,影响着个体的自信、自尊和自豪的实现。“为承认而斗争”的思路补充了马克思“为利益而斗争”的框架,解释了社会冲突的道德动机,在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中有一定适用性。

1.承认形式:爱、法权、团结。承认作为一种特殊的经验,是在众多不同主体中展示自己的、也看到对方的欲求和目标,然后寻求相互认可,最终目的是能够确证“自由的权利”。[1]“承认”这种在“他人中的自我存在”可分为三种形式:“爱、法权、团结”。首先,在爱的承认里自信开始生长,显露情感关怀。作为情感关怀的爱的承认是霍耐特承认理论的首要形式,也是主体间实践关系的首要和原初的承认形式,在爱和被爱的情感体验中,“未开化的自然的自我得到了承认”。[2](P44)他同时指出友谊、同情也内嵌在爱的承认形式中。于是,在这种家庭之“小爱”与社会友谊同情之“大爱”的关联耦合中,主体在情感关怀的温暖下切实地培植了自信。同时,在自信的基础上,自尊和自豪也获得发展的原初动力。其次,在法律的承认中自尊发育茁壮,彰显权利赋予。霍耐特指出:爱的承认里社会中仍然保留着“对自身那些不完整、有缺陷的自有概念所进行的自我理解”,但在法权的承认中,那些不切实际的理解“按照其结构而在我们的交往实践中找到适合于它们的位置”,[3](P39)于是,主体间承认变成了“平等的对视”与“具体的普遍”。“个体法人……在他们之中看到一个观念的客观化参照,他们具有独立形成判断的能力而得到了承认。”[2](P124)主体通过明确知晓自己是社会共同体的一员、自我权利被社会共同体所赋予和保障,而感受到社会尊重与自我尊重。最后,在团结的承认下自豪枝繁叶茂,凸显价值关怀。霍耐特认为,团结是“因主体彼此对等重视而互相同情不同生活方式的互动关系”。在互动关系中,价值共同体的每个成员都根据贡献大小原则寻求与之相匹配的声誉。在为公众社会的贡献中,主体会感受到自豪的体验。同时,每个主体都有平等感受到自豪的机遇,“我们才可以谈到社会团结”。[2](P134)

2.蔑视形式:强暴、剥夺权利、侮辱。承认理论认为蔑视是对承认形式的否定和拒绝,而对蔑视的抗拒构成了社会冲突的道德动机。蔑视形式主要由“强暴、剥夺权利和侮辱”构成。“强暴”指虐待、强奸等身体维度的侵害,它作为“爱”的否定形式,损害了自信。“剥夺权利”指个体丧失了社会共同体成员的身份或者丧失了参与共同体事务的权利,它作为“法权”的否定形式,损害了自尊。“侮辱”指对个体人格、心灵等荣誉形式进行侵害,它作为“团结”的否定形式,损害了自豪。

由于“自由的实现根源于主体间的交往实践”,[3](P82)在蔑视的体验社会中“互主体”的承认模式会逐渐崩坏,于是,被蔑视的社会主体感受到一种“不确定性之痛”,为了缓解和反抗这种痛苦,获得承认,实现主体自由,人们开启了“为承认而斗争”的征途。

3.为承认而斗争:承认理论在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适用性。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关注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利益,为那些被忽视、被蔑视的群体发声,致力于构建主体间相互承认的良好的道德伦理体系。因此,承认理论对于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方面有一定适用性。

(1)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需要爱的承认形式。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之间存在着部分市场主体为利益而选择不择手段的营销方法,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而且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虽然利己主义是客观存在的,但过度强调利己主义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甚至引发社会动荡不安。面临这种市场道德失范现象,广大人民群众成为被市场支配的弱势群体,这时就需要承认理论中的爱,爱代表着相互个体化所打破的共生状态,在爱的关系中,这种经验是相互的,既要运营市场经济也要遵循市场经济道德规则,对广大人民群众给予市场安全,培育人们改善市场道德滑坡的行为自信。所以,承认就具有双重过程的特征,这为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应用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2)市场经济各主体间地位不平等、权利实现程度有差异。社会生活的再生产服从于相互承认的法律,主体要学会从互动伙伴的规范视角把自己看作是社会的当事人,确立一种实践的自我关系。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具有盲目性、趋利性、自发性和滞后性,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如果不加以宏观调控,则市场进入无序状态,人们在交易活动中权利也得不到对等的保障。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存在不和谐的状态。同时,市场各主体间,尤其是商家和顾客间,在社会地位、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声誉等方面也处于“事实上不平等”状态,顾客在售后、交易、维权等方面受到隐性蔑视。由于承认理论注重法律保护和对蔑视的反抗,我国市场中法治不完善现象为承认理论提供了预设的前提。

(3)社会公平正义是霍耐特承认理论关注的重点,霍耐特注重分析社会分配的不均衡、道德伦理体系和法治体系建设的不全面等现象,为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发声,呼吁社会在情感关怀、法治保障和价值关怀等方面对弱势群体加以关照,构筑弱势群体的自信、自尊和自豪。其承认理论为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和培育市场行为主体道德素质提供了理论借鉴。

二、我国市场经济中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是一种“双向需求”的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道德失范、道德滑坡等现象影响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重新审视道德建设的困境。

1.市场经济中情感支持缺失影响市场主体自信的实现

霍耐特认为,情感关怀来自于朋友间友谊、家人的关怀和两性间的爱情,即少数人之间的情感依赖。如果说,爱代表着相互个体化所打破的共生状态,那么在爱的行为中,彼此承认的显然只是他者的个体依赖性。因此,爱的关系只能表现为一种承认关系,这种承认导致了在认识上接受他者的独立性。只有在情感上信赖共同关怀的连续性,才能使向独立性的过渡成为现实。这个独立性的过渡就需要各主体之间彼此充分信任,和谐平衡关系,这样才会使得主体完全获得自信及独立健康的心理,主体只有得到充分的情感支持,才会树立独立性,才能实现自信。

现阶段的市场经济道德建设,虽然从整体上对人们进行道德呼唤,对市场之风进行德和法的整治,从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经济交往的安全自信,但市场经济下的资本闻利而动,正如亚当·斯密说:“自利是人所具有的最根本的本性。”人们在进行市场经济活动时,往往会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为标准,从而采取不正当且损害他人利益的手段,再加上市场规则的无序、市场交易的勾当、市场欺骗和压榨等行为的盛行,会让社会主体交往时产生不自信,缺乏本质上情感的不支持,从而影响人们对道德之风自信的实现。

2.市场经济法治不完善影响自尊的树立

“与客观关系理论所揭示出来的爱的承认形式相比,法律关系在每一种本质内涵上都显示出了差异性。”[2](P114)在霍耐特看来,法律体系的建立必须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不存在任何法律之外的特殊情况的存在。这样法律制度才能制约互动伙伴的行为,让其服务于法律规范的自觉意志,个人才能承认道德规范且成为做出合理决断的法律遵守者。

我国现阶段从整体上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治理体系、过程和一般程序,但仍有诸多的法律、法权相关问题有待于解决。其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机制有待健全,道德整治各项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落实,矛盾多元化;部分普通民众因法权意识淡薄,不懂法不守法造成的冲突时有发生;市场道德合法权利保护不够,尤其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矛盾冲突多样和社会结构转型等因素变化加速了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矛盾的出现。所以,完善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体系承认结构势在必行。独立个人必须保持法律义务,具有道德意识,履行道德义务,社会群体有法制的保障才会在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局限性下树立自尊,才会有底气有信心地去正视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带来的问题。

3.社会团结不足影响自豪感的提高

霍耐特承认理论认为,个体化和独立化主体之间需要对等社会关系,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团结。彼此互相重视,互相对等,意味着价值可以互相评价,这就使他者能力和特性对共同的实践有意义。社会团结不仅能唤起彼此宽容,而且还能给予个体化和独立化主体的情感关怀。霍耐特指出:当个体的能力和成就被社会认可时,主体会“伴随着一种切实感觉到的信心”,[2](P134)产生自豪感,“团结”的场域为独立的个体对社会做更多的、更有价值的贡献也提供了价值信念。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在社会团结和社会尊重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导致消费者和经营者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矛盾,威胁社会稳定和谐。二是市场自身固有的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等缺陷也会影响经济发展,扰乱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威胁社会稳定。三是道德面临着严重“滑坡”,主要表现为自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欺骗和压榨等行为,严重影响着社会群体之间和谐共处。四是社会矛盾多元化、人们价值观的扭曲、社会发展缺乏价值尊重等也严重影响着社会团结。

三、承认理论对解决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借鉴作用

在市场经济道德建设进程中,需要关怀社会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情感支持,完善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市场经济社会群体团结,加强培育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自信心、自尊心与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道德水平。

1.给予市场情感支持是推进道德建设的前提

情感关怀在承认形式居于第一位,霍耐特认为,体现“爱”的情感理解为一种本源关系,在彼此都感受到爱的关怀时,主体认识到自己在他们的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中相依为命,且这种感情需要情感认可和情感鼓励。即:主体之间实现了在“他者中的自我存在”,这样不仅缓解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而且确证了独立个体自身实践能力,塑造了自信。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中,首先要摆正市场经济的定位,给予市场发展上的情感支持,促使市场本身的调控能力,从而推动市场经济道德建设朝良性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情感关怀是推动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前提。

(1)处理好“道德人”与“经济人”之间的情感矛盾,推动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道德上的发展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进行鼓励和发掘,道德上情感的支持能提升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保持自己的素养。“经济人”是闻资本而利,适当的自利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但“经济人”把目光过度集聚在盈利上,带来的焦躁心理会激发不恰当的市场营销方法。所以,对于“经济人”,我们要给予道德上疏导,缓解“经济人”心理负担,完善“经济人”交易行为,在企业管理上注重公司制度要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让“买者”放心,“卖者”自信。

(2)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价值的关怀和心理健康的疏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道德建设既要反映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一般特征,又要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像交税人偷税、漏税、逃税等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还有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违法乱纪,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等现象层出不穷,面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滑坡,人们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心理高度不安,这就需要政府在充分尊重社会群体在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消费理念等差异的基础上,对市场经济进行现代化改造。尤其是,在态度和情感上给予改变的信心。政府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价值的关怀和心理健康的疏导。一方面,要聚焦到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推行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渲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发挥道德和社会舆论的惩恶扬善作用。另一方面,要增强心理教育、沟通谈话等多方面手段的综合使用,使市场经济主体能够做到自我尊重、高度自信、诚实守信。

2.完善法律法规是推进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保障

法律法规是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发展的保障,是第二种承认形式。霍耐特认为,在现代法律关系下,主体互相承认他们具有道德担负能力,意味着全部主体所共有的这一特征,不能用来指代具有明确范围和内容的人类能力。所以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市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定主体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将市场经济活动中需要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意志,通过法律的约束力,督促公民践行道德基本规范,将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相结合,鼓励正当的道德行为,惩罚违背伦理的道德行为。法律权利的承认形式对于市场经济自尊的培育有着重要意义,自尊的实现对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又有着自信的提升。从这方面看,法律是改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和完善社会发展体制的重要保障。

(1)增强人们的法律法规意识,加强普法教育。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经济活动中,自利是人的天性,不少商贩为了盈利,通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手段来蒙蔽人们的双眼,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习近平说:“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现象。”[4](P722)所以,当社会群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受到欺骗时,要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正当的利益,增强人们主人翁的意识,同时,政府要做好普法工作,用法律法规来维护市场经济道德建设。

(2)建设道德规范体系,将市场经济基本道德规范上升到法律责任。习近平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谈到了道德建设问题,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调动全民积极投入到道德建设中,这为市场经济道德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进行道德建设的关键就是完善信用体系,让社会群体逐渐明白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垫脚石。市场信用体系完善需要对不守诚信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整治。对于诚信原则的培养,一是需要法律约束,对于违反诚信原则进行法律惩罚,二是建立诚信机制,加强诚信监督,宣传诚信原则。社会群体间信任在面临物质利益矛盾冲突时,会显得格外单薄,所以我们要在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上加强诚信原则的宣传,将道德上升为法律责任,违背最基本道德,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3)完善市场经济监督机制。针对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中的官商联合,政府必须运用手中的权力,不能放任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发展。在整治市场经济道德建设进程中,需要对内外两方面权力进行监督,内部监督采取各级党委牵头、上级部门行政监督、部门内部自我监督和各级人大代表监督相结合,外部监督包括市场基本监管机制,各种社会组织监管等,形成一个内外联动的有机整体的监督机制。

3.社会团结是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关键

团结是承认理论的第三种承认形式。霍耐特认为,个体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群体成员之一,社会群体的团结可以集体完成事业,因为在这些群体的内在关系中,互动形式正是获得团结关系的性质,从而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认识到自己得到了其他成员同等程度的重视。

(1)“经济人”与“道德人”团结统一。“经济人”和“道德人”分别出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5-6]“经济人”秉持利己主义原则,“道德人”是利他主义。如果运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中,就需要协调两者的关系,让其处于平衡状态。在市场经济运行下,“经济人”的自利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做到了利己与利他相结合,所以不能一刀切断“经济人”的作用。对“道德人”也要弘扬和支持,两者的团结统一会促进市场经济道德建设。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场中社群心理团结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针对道德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任务繁重。”[7](P6)首先,明确主体,压实责任。政府要起到引领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其次,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人”部分是闻资本而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因为从货币本身看不出它是由什么东西变成的,那么,一切东西,不论是不是商品,都可以变成货币,一切东西都可以买卖。”所以,在市场经济固有弊端条件下,市场经济道德建设要形成完整的道德体系,就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凝聚共识,实现社会团结和谐。

(3)健全市场矛盾化解机制,维护市场稳定和谐。当前,在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中,各种矛盾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道德建设面临“滑坡”风险,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假冒伪劣行为等弊端甚嚣尘上,影响着社会群体之间和谐共处,经济上利益的冲突,导致消费者和经营者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矛盾。市场也有自身固有的矛盾,如市场的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也会影响经济发展,扰乱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因此,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多元矛盾调解机制,道德滑坡需要优化社会环境,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宣传小组,进行价值灌输;解决经济利益冲突要建立市场调节机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节,优先协调化解;若矛盾严重,靠市场调节机制无法解决则联合公安机关、法院等共同解决。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需要化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切矛盾,优化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环境,以维护市场稳定和谐。

四、结语

正如美国学者诺兰所言,“每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至少有自己的道德含义。”[8](P324)市场经济建设需要一套道德价值体系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评判人们道德好坏的标准。霍耐特承认形式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提醒我们要注重对市场经济情感支持,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群体之间团结互助,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经济道德水平,进而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

猜你喜欢
耐特关怀市场经济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稳”字当先,不破不立——专访上海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能让人站起来的鞋子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能让人站起来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