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峰 王志军 国网昌吉供电公司
一般情况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环境较为复杂,为确保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需以相关绝缘工具作为辅助,但由于绝缘工具使用年限较长,其绝缘性能逐渐下降,无形中形成了对带电作业的阻碍。在现代化带电作业中,需确保绝缘工具性能的良好性,进而更好的为后续工作提供机械保障,降低吸湿性,达到抗老化目的。但经实际探究发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带电作业未能及时更新绝缘工具,与此同时,相关电力部门在带电作业工具方面受制于传统理念,研发资金投入量较低,对带电作业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为有效防止和减少带电作业中发生污秽闪络现象,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冲洗绝缘设备,但若系统过电压超出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形成极其严重的污秽时,将引发严重的间隙放电,对现场作业人员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通常,输电线路同时开展带电作业时,杆塔处安装有固定的水枪或水管道,尤其是对于间隙较小的杆塔,尽管在带电作业工作点进行保护间隙的安装设置,也未能实现作业安全性的全面提升[1]。另外,相关作业人员沿绝缘子串进入等电位或开展绝缘子更换作业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检测设备落后、保护间隙不足等,再加上电压作用,一旦保护间隙沿绝缘子串放电,将对作业人员安全形成威胁。当线路上被电压所充斥,且保护间隙与绝缘体配合不合理,将增加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不同地区、单位带电作业发展水平层次不尽相同,若要从根本上保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发展的综合性、全面性,需各地区和单位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但从实际来看,国内带电作业在这一方面缺失严重。在110-22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发展过程中,尽管该电压等级应用范围已得到全面拓展,但受传统固定、保守、单一发展理念的限制,部分带电作业信息沟通与信息交流平台自身功能作用难以得到全面发挥,不但无法实现对不同地区带电作业整体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且对其他单位优势之处的借鉴学习与实现自身不足的有效弥补不利。
110-220kV输电线路在开展相关带电作业时,依托于光导纤维在操作者与机械手两者之间实现对安全电气的有效隔离,促使输电线路作业朝着安全化、效率化、省力化方向发展。由操作人员在高空或地面对台中遥控进行有效控制,机械手控制部分在计算机存储移动程序的辅助之下,积极引入视觉辅助功能,如距离识别、形状识别等一系列尖端技术,最终实现控制作业的自动化。与其他方式不同,遥控方式可在高电场下完成诸多重复性作业,在送电线路带电作业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机械手前端进行多种作业工具的装配,以摄像机为依托,机械手可实现向操作者进行定位信息的反馈,进而实现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机械化,从根本上降低出点、坠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未来带电作业发展过程中,带电作业技术将逐渐趋于科技化、智能化、现代化,作业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不但可拓宽带电作业中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且有助于带电作业整体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对于带电作业而言,安全始终是其开展的重要前提,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容易对电网安全和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因此,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相关电力系统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带单作业人员相关培训,促使带电作业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未来,110-22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将逐步实现科技化、机械化以及现代化,为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与可靠,可以现代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进而完成带电断线、带电更换跌落保险、带电界限、带电修复、带电水冲洗等一系列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以某电力公司电力机器人技术实验室为代表所研发的一系列设备装置,如,机器人携带视频装置、除冰装置、红外探测元件装置等,可以与导地线近距离的接触后开展相关带电作业,如检测或消缺工作,此类装置在连接方式上较为稳定,可同时携带一定载荷的巡检设备。但由于机器人在某些功能方面的缺失,如,登塔翻越金具和绝缘子,登上导线等成为机器人输电线路巡检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大难题。对此,相关技术研究公司提出了“无人机+巡线机器人”电力巡检两栖无人机概念,为机器人和无人机两种高技术产品结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它采用八旋翼线上机器人的总体结构,在巡检和上下线、跨越塔杆等障碍时采用飞行模式,线上作业时采用线上机器人模式。
综上所述,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电力系统从中起着基础保障作用,相关部门需树立正确的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加大在基础设施层面的投入力度,提高设备整体安全性能,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学习,引导其熟练掌握现代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并积极研发完善各种现代化技术,充分满足现代电力发展对带电作业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操作,在形成对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生命安全有效保障的同时,推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朝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