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东俊
(福建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础上,在领导和推进青年工作与青年事业的实践中,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当代青年的本质和主流,以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发表了一系列与青年和青年工作有关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这一重要理论把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党的青年工作思想提升到了新境界,成为新时代青年和青年工作的价值指引和根本遵循。在这一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新时代青年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个思想理论的特征往往渗透着其丰富的内涵并深刻彰显着该理论的精神实质,科学准确分析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特征,不仅更易于全面理解习近平青年观的丰富内涵,而且有助于推进新时代青年工作和青年工作理论研究,为我国新时代青年和青年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前列、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奋斗目标出发,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视角,在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再一次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青年和青年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和深邃思考,以宽广的视野,深刻阐明时代发展对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时代与青年的关系这一重大命题放在当今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对时代变化发展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进行了深刻阐述和鲜明回答,凸显出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特征。
着眼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是世界未来的希望和担当。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疲软,贫富分化明显,恐怖威胁不断,气候变化加剧,面对世界格局与国际形势发展的重大调整变化,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和积极应对世界发展变化大势,直面时代之问,以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天下情怀,致力倡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历史过程,需要破除文化、地域、种族等壁垒,需要全球协调共进,求同存异,凝聚最大共识,形成一致行动。而这样的责任和使命,责无旁贷的落到了全球化视野最为宽广、包容互鉴的心态最为突出、前沿技术掌握最为娴熟、开放创新精神最为强烈的世界各国青年身上,青年的力量和智慧理应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革命性力量。为了让青年领跑“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一代代青年将接力棒接稳传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了青年是“人类的未来”“世界的未来”的相关重要论述,敏锐地指出青年是国家沟通和全球治理中的可持续力量。在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中外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勉励全球青年协同合作,共同担当,促合作,谋共赢,为完善全球治理主动搭台铺路,积极出谋划策,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勉励世界青年的同时,也提出让中国青年要树立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胸怀气魄,重友谊、促合作、谋共赢,在加强跨文化交流和增进国家友谊等方面要发挥独特作用,“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中俄青年接过中俄友谊的接力棒,积极投身两国人民友好事业。”[2]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中国青年能积极扮演国际交流的使者,文化交流的传播者,用言行诠释中国形象。
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的实现寄托在青年身上。新的历史方位,产生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提出“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新时代奋斗目标,擘画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要求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而勠力同心、接续奋斗,特别是强调历史的接力棒要传到新时代的青年手中,明确指明广大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深刻阐述了当代青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3](P15)“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3](P18)青年的使命是由特定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关系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紧扣时代主题,回应时代需求,对青年地位和使命进行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把青年的地位和使命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来审视,为青年承继历史责任、担当时代使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效的践行路径,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了青春力量,展现了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时代使命。
针对新时代青年遇到的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科学的思想对青年给予了有力的教育和引导。当前,西方意识形态不绝如缕,国内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时代发展变化又日新月异,青年的理想信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冲击。面对时代发展变化给青年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结合青年的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根据青年的行为特征和情感需求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聚焦问题,与青年推心置腹,对青年循循善诱、殷殷重托,相继对青年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五点希望”,“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十六字诀”,“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四点要求”,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当代青年思想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青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中面对的现实困惑和价值诉求,给予及时、科学的阐释,给出有说服力的解答,帮助学生解疑释惑,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锚定了方位、指明了路标。
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对新时代青年观进行了富有民族性的研究和阐释。他多次强调在新时代要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并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彰显了浓郁的民族性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抓住青年这个重点群体,他多次在各种场合对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要求,予以重托,指出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P25)在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路径上,习近平总书记注重以文化人,强调文化对于青年的教化作用,注重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P36)“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P3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青年抓起,从学校抓起,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注重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挖掘滋养青年的养料,让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去吸收“营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构筑起青年人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强固民族脊梁,进而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实现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爱国主义精神,强化个人与祖国、民族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共鸣。2018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4]“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3](P6)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和关键,要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3](P36)习近平总书记以深沉浓厚的情感,对青年发出了明确的爱国指示与号召,并指明了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以此激荡青年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的爱国行动,让青春的心跳与爱国的情怀同频共振,勉励青年人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献策献力,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习近平青年观不仅植根实践、在扎实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同时也面向实践,具有强大的实践指导能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既“解释世界”,又“改变世界”,贯彻着鲜明的实践性品格和原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的实践导向,具有深刻的实践性。
习近平青年观源于对实践的深刻把握。从来源视角考察,习近平青年观这一新的思想体系是以党的十八大为起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推进中国青年运动的实践中,在谋划和部署青年工作与青年事业的过程中,科学总结了青年实践的经验教训,对实践进行认识上的深化和方法上的总结,积累的大量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新鲜经验,形成了丰厚的实践基础。这些丰厚的积累为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和必要的理论准备。习近平青年观广泛汲取青年实践创造的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从而形成了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科学认识和富有规律性的把握。
习近平青年观指导新时代青年进行新的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更要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是理论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之一,这样的理论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以理论促实践,用在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青年观指导青年进行新的实践,创造性地解决了新时代青年和青年工作中遇见的新问题新挑战,直接为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指明具体的方向和操作手段、方法,有力地彰显了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出发,对新时代“培养什么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等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释,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对策。这些理论不是泛泛而谈,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针对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发展背景,对青年和青年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出的应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深化共青团改革,把握青年工作的正确方向等青年工作方法,提出“中国梦”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双创”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青年教育内容,总结的问题导向、思想引领、文化熏陶、读书学习、榜样引领、实践锻炼等多种青年教育方法,倡导“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3](P46)的青年教育路径,既有对青年和青年工作在宏观上的把握,也有微观上的实际指导,对青年工作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青年观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只有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的理论,才能有不竭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习近平青年观继承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四代领导人的青年理论的基础上,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沿,结合时代发展和青年运动的实际需要,辩证地、系统地、发展性地思考着新时代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问题,及时分析、主动回应新时代青年工作实践的现实问题,形成了在青年本质、青年教育、青年发展、青年工作、青年运动等诸多方面的重要论述,在青年和青年工作领域形成了改革创新实践的结晶和理论成果。乘着新时代青年事业发展的浩荡东风,习近平青年观不断从当下鲜活丰富的青年工作实践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升华为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守正出新、博采众长,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不断推动青年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高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等青年集中的地方,同青年开展对话、座谈和交流,把脉青年发展,倾听青年心声,不仅为青年长远发展谋划设计,同时也关注和聚焦青年现实问题,要求“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3](P99)这深刻地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思维和理念,其新时代青年理论体现着以青年为本的价值旨向,自始至终贯穿着鲜明的人本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尊重青年主体地位,要求把握青年思想特点与成长成才规律。他指出,“要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把准方向,摸准脉搏”,[3](P69)要清楚的认识到“青年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量和活力,要充分认识青年的这种特质,适应这种特质去工作,否则就会落后于青年”。[3](P66)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顺应时代变化,对青年群体坚持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精准把握新时代青年特点和青年成长规律,全面认识青年的特点与需求,了解不同社会阶层的青年群体和千差万别的青年个体的思想状况和不同需求,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在尊重青年身心规律的基础上,对青年开展科学教育和帮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关爱和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在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3](P65)习近平总书记清晰地了解青年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会面临许多现实而严峻的人生课题,会有烦恼、困惑和不安,因此把青年看作是需要社会更多关爱的群体,把关爱青年、服务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要求克服在服务青年工作中存在的瞄不准、跟不上、融不进等问题,对青年的需求和诉求要予以关心和回应,帮助和解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3](P99)习近平总书记以服务青年为导向,聚焦共青团改革,强调共青团要发挥独特作用,哪里有青年的需求,哪里就要有团组织的服务,要求团组织要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和青年群体生活方式转变,关注青年面临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服务好他们的成长发展,为党分忧。要求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深入青年之中,倾听青年呼声,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发挥组织优势,调动优势资源,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3](P6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团结和依靠青年,让青年奋勇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3](P99)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95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5]声声入耳、直击肺腑,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党和青年关系,充分体现他对青年怀有深情厚谊,充分体现了青年在党的事业发展历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党对青年群体的肯定和信任,同时也彰显了青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和推动下,出台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群团工作的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的制高点去团结和凝聚青年,让青年聚拢到党的旗帜之下,充分引领和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国梦增添青春能量。
一个思想理论的特征往往彰显着该理论的精神实质,理解一个思想,可以从厘清这个思想的基本特征着手。参透这个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深刻把握思想的核心,进而在实践中将其引向深入,以最大程度发挥思想指导实践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充分认识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特征,把握习近平青年观的内在逻辑和生成规律,进而在宏观上把握其谋略和布局,在微观上理解其政策和部署,对于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