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转型探析

2020-01-19 09:07陶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环球市场 2020年34期
关键词:金额费用财务

陶兰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大数据背景下,为社会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方式与经营理念。在大数据平台应用、云计算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系统等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同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获得了转型升级,原有工作模式已然难以应对较大数据的财务工作量,耗时且运行模式单一,难以为企业提供具有决策性的财务信息,限制了财务工作有序发展。

一、企业内控存在问题

(一)思维滞后性

现如今,部分企业对于大数据尚未树立正确认知,存在内控思想滞后性问题,将会计工作的侧重点放置在资金交易记录、资金交易核算、报表存储等方面。如若企业未能在竞争日益紧张的环境中,结合自身经营情况有效开展企业财务内控工作,难以保障经营活动的有序性,极易引发诸多问题。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内控思维陈旧,尚未有效利用大数据的科学力量,造成财务内控缺失运行动力,难以依据当前市场实际发展情况,有效获取相关信息,尚未以颇具前瞻性的运作思维,加强企业资金风险防范。此类企业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均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内控工作的转型与升级,造成企业内控工作难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1]。

(二)内控人员专业性不佳

部分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期间,对大数据应用缺乏正确认知,内控模式具有滞后性,产生此类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财务工作尚未开展有效的信息资源交流机制,造成信息资源各类工作处于封锁状态,财务部门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交流模式,造成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完成共享,企业资源在配置时缺失一定合理性。

(三)信息化先进性不足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部门开展的信息化建设较为关键,如若企业尚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极易危及企业业务有序发展,限制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然而,现阶段一部分企业沿袭传统的内控方案,难以顺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项需求,造成企业发展决策缺失财务信息的助力,弱化了企业内控工作价值。

二、企业内控转型措施

(一)塑造财务内控人员从业思维的前瞻性

企业在开展财务内控工作时,应含有较高速度的信息处理技术、前瞻性的内控想法,以此把握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趋势,减少企业运营风险。为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控工作的转型应以内控人员思维为侧重点,企业应借助科学的引导工作,加强分析企业财务数据所具有的内在规律,借助信息技术预测未来采取内控有可能的运行状态,以此保障企业财务内控的综合效益。与此同时,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加强运营风险回避,提升财务安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2]。

(二)增强内控人员的工作能力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针对财务内控转型升级工作,应保障内控人员具有信息技术娴熟的操作能力、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储备等。与此同时,财务内控团队在建设期间,应顺应大数据环境中企业发展的综合战略。为此,企业开展内控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为:

(1)定期开展内控人员专业性培训工作,树立其正确的内控思维,引导内控人员参与在财务信息挖掘的各项工作中。比如针对材料消耗情况、采购工作等内容,确定企业价值产出的核心部分,由此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以期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2)提升财务内控人员大数据的操作能力,为其开展大数据应用指导与相关培训,开展有效的大数据应用实践,塑造财务内控人员优质的大数据应用思想,便于其积极参与在大数据技术应用过程中,为有序挖掘财务信息价值提供人才力量。

(3)企业应为财务内控人员提供系统性信息技术的操作课程,便于内控人员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挖掘财务信息的内在价值,熟练操作云计算相关技术,加强信息挖掘的科学性。

(三)科学建设信息化操作平台

信息技术融合在企业内控工作中,较为关键,能够为内控人员提升数据效率,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的综合效果。为此,企业应科学开展信息化操作平台的建设工作,为企业提供高效的信息传输环境,增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效率,提升企业各部门的发展活力[3]。企业应借助标准化的审批流程、预算金额控制、流畅的费用审批程序等,提升内控工作效果,为企业营建运行流畅的信息化操作平台,提升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同性,减少信息孤岛事件发生,发挥大数据在企业内控中的综合作用,为企业财务工作提供源动力。

1.设定费用审批权限

(1)建立标准化报销审批程序。企业在建设信息化平台时,应结合自身治理结构,相应建设报销审批程序,设定具有可行性的审批标准。当员工提请的报销数额不足1000 元时,审批程序为:申请人员填写报销申请,部门领导针对申请内容予以审批,高级管理人员针对申请内容予以确定。当员工提请的报销数额大于1000 元时,审批程序为:在高级管理人员确定的基础上,开展财务部门金额审核工作,核对原始单据与申请金额的一致性,在票据核对完成时,由企业总经理予以审批。当报销程序逐渐增加的基础上,应适当采取精简操作,董事长应参与审批流程,此程序放置在总经理之后,以此完善内控制度。在报销审批流程中,较为关键的环节为票据审核。当财务部开展票据审核工作时,应仔细核对申请人提请原始票据的金额、款项等内容,保障提请金额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2)设立预算控制标准。将企业费用成本控制设立为起点,明确预算控制的规范性,采取预算预警提示方式,将标准融合在企业信息化操作平台中,提升报销系统运行的标准性,以便于报销系统自动形成费用预警与申请拒绝两个程序。预警标准的设立,取决于企业季度均值。如若企业年度产生的经营数据总额中费用报销数额,已然超出费用实际产生的累计额度,由此信息化平台将会自动生成此部门一年内的预算费用、相对应的预警金额,以此增加对申请人对此类项目费用的关注,增强费用预算控制效果。当申请人提请报销单据时,信息操作平台将会分析年度内此项目费用金额总数,与预警金额的对比,当费用金额总数大于预警金额时,费用申请反馈结果为“拒绝”。

(3)预算超额的追加款项设定。如若在年初预算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经营业务,原有预算额度难以满足现有的经营模式,申请人应结合企业实际经营项目,提请“预算超额追加申请表”。申请内容应包括:费用属性、经营预算金额、追加原因等。

2.费用审批程序

(1)报销界面。企业在建设信息化操作平台时,应保障界面含有简洁的操作程序、便捷的操作布局,以此保障信息化平台有序落实财务内控功能。界面模块应保障:财务费用申请、订单查询等。在费用申请模块中,项目包括:申请金额、申请人员姓名或者工号、金额收款方式、费用所属性质、审批人等,此外,应附加预算金额剩余款项数据、申请票据等图文信息,便于财务人员核对。

(2)审批权限。结合实际运行的审批程序、报销标准等内容,有序完成审批项目。针对部分特殊事宜,应采取临时性代理审批方式。比如审批人员休年假、出差等。代理审批人员应保障其专业能力与原审批人员的相当性,防止审批失误事件发生,提升企业内控工作执行效果。代理审批人员在限定周期内,完成报销申请的审批工作,不存在拖延时间现象。报销申请流程应采取闭环确定方式,保障企业内控工作有序落实。

(3)票据流转。在审批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应保障报销单据图片信息的完整性,防止被篡改、丢失的可能性,为日后对账保存凭证。将审批完成的签章单据,传送给财务部,由财务部完成付款流程。财务部门负责人员,应采取纸质报销单据与线上审核结果的核对工作,在核对工作完成的技术上,采取签字操作,将纸质单据与线上审批结果同时转交至内控人员,继而由内控人员在信息化操作平台中完成二次票据审核与校对工作,保障记账凭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应有序落实内控措施,在内控工作转型期间,应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的高效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转变财务内控的固有思想,使其具有前瞻性思维,发挥财务内控的工作价值,为企业发展与决策提供财务信息的源动力。

猜你喜欢
金额费用财务
DRG病例分组错误与费用结算申诉探讨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立案
英国养老费用贵过伊顿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