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离职意向的“流”与“留”

2020-01-19 08:46:08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师职业意向

周 晔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研究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担负着社会最基层、处境最为不利群体的子女“有学上”和“上好学”的使命,而这一使命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完成。而近年来,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流失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后劲,也给农村小学教育带来相当大的冲击。离职意向的产生是当前教师离职行为的直接前奏和前因变量。

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农村教师的离职意向普遍存在且较强烈。关于其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社会地位、工作负担、工作环境等角度。如有研究认为,当前农村教师面临社会地位低、工作负担重以及工作环境差等多维困境,导致农村教师的稳定性差,其离职意向强[1]。也有研究认为,对农村教师离职意向强度影响最大的因素首先是生活满意度,其次是职业认同感和学历,再次是专业发展、工作负担和收入[2]。也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的研究表明,归属感对农村教师离职意向有直接效应[3]。已有研究很少从农村教师自身角度出发,把农村教师作为现实中具体的人进行研究。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离职意向,需要给予充分关注。那么,对于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离职意向,到底是哪些因素使他们欲“流走”?又有哪些因素使他们想“留下”?

我们对某学区具有明显离职意向的农村小学青年教师①,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位教师为主(分别称他们为W、X、Y、Z老师②),进行了深度访谈。

二、“流”——离职意向诱因

离职意向诱因,是指诱使产生离职意向,或者促使离职意向强度增强的影响因素。通过整理、分析访谈资料,本研究发现,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离职意向诱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不满意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导致教师不安心在农村小学从教

(1)尴尬的经济地位

多数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离职意向的首位诱因是收入低。虽然近年来教师工资有所增长,但在整个社会行业中的地位变化不大。由于青年教师一般都职务(称)低,教龄不长,工资一般都处于更低的水平,还要承担比职务(称)高和教龄长的教师更多的工作任务,因此自然产生心理不平衡。“我有离职的想法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和其他行业比,和城市里行政、事业单位比,我的工资就不好意思了。”(W老师)“我离职的原因是待遇,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待遇偏低,而且工作任务重……”(X老师)

在世俗社会,一种职业的收入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从业者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农村小学教师的收入除工资外几乎别无其他,而他们的工资除了还房贷、吃饭、交通、交际等花费,所剩无几。他们提到收入低的问题,往往会自然地与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比较。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有的老师甚至表现出愤怒。“我在这里任教五年多了,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是囊中羞涩!”(W老师)“现在说一定要保证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可是公务员的收入不仅仅只有工资,福利也很好,还有灰色收入什么的,而我们……”(Z老师)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教师待遇有倾斜政策,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每个月的那点儿补贴,就是象征性的,最多给人一点点心理安慰,说实话,没有几个人稀罕!”(Y老师)

(2)没有面子的社会地位

在多数人眼里,面子就是社会地位。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当然有世俗社会人的属性,在他们看来,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低于很多社会其他行业。“在社会上的好多场合,很多人对教师和对有钱人、当官的态度(存在)天壤之别,有时候对教师爱理不理,见了当官的就点头哈腰,好像我们低人一等。”(W老师)“亲戚朋友在一起,有钱人就财大气粗,特有面子,而我一个当老师的,小学老师,农村的小学老师,就……”(Z老师)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和很多学生家长都认为,在教师队伍中,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所教学段密切相关,即高校教师最高,高中次之,初中又次,小学教师最低;在同一学段,教师所在学校所处的位置不同,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不同,即城市教师最高,乡镇教师次之,农村教师最低;同在一所农村小学,职务(称)高、教龄长的教师的社会地位稍高。如此看来,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三重标准”之下均处于低下水平。这是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想通过提高学历实现到中学任教,想向乡镇、县城、城市流动,想提升职务(称)的重要原因。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还与他们的专业背景的非专业性(很多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有关,与他们的学历水平总体不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教师甚少)有关,进而也与学生家长和社会认为他们的专业性不强有关。“有人认为,识几个字的人,就能在小学教学生,要教什么,书上写着呢……”(W老师)“有不少家长认为,教小学生就是哄娃娃,你只要上过初中就能教小学。”(Z老师)

可见,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对自己当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均不满意,导致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进而人心思动,不能安心在农村小学从教,这是他们离职意向产生和增强的一大诱因。

2. 繁难怨的工作常态导致教师不能专心地在农村小学从教

(1)工作繁重繁杂

本研究调查学区的小学教师的数量不足且老龄化严重。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要求下,农村小学尽管对音体美课程进行合班甚至跨年级合班教学,但青年教师的工作量依然大,工作任务依旧繁重。青年教师都要担任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甚至一些小学科采取“包校制”,即全校所有的一门小学科教学由一位教师承担。

“我现在带全校的计算机课,还有两个班的英语课和一堂音乐课,要备课、上课,还要批改作业。”(W老师)“每周上课25节以上,除了正常上课,学校要求每学期观摩不少于12节其他老师的课,还要进行教学研讨。”(Z老师)

除了教学工作,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还要承担繁杂的非教学工作,如应付各种检查、参加培训、担任行政领导。在他们看来,非教学工作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他们遭遇着教学与非教学工作的矛盾冲突,以致其心理压力巨大。

“现在除了教学,上面发下来的文件特别多,要求很多,很繁很杂……而且学校还有其他事情,上面来检查,安全方面是最多的,学校成了‘无限责任公司’……我还要做学籍管理员,电脑维护,培训教师使用电脑,有时候培训工作时间长,比如暑假的培训,经常要两边跑,而且是没有任何回报的。”(W老师)“教师工作,经常感觉比较烦。繁杂的事情特别多,经常会遇到一些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说上面的检查。现在各种检查太多,我们要准备材料。”(X老师)“我是教导(主任),管教学,要是教学不如其他老师,成绩落后了,其他老师会说你有什么资格来管我,所以我的压力挺大的。”(X老师)

(2)工作难度大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难度包括教学难度和学生管理难度。教学工作难度大主要源于农村小学生源质量不高和学生家庭教育不到位。农村小学生的学业基础差异很大,有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偏弱。它与学生家庭教育不到位、农村有大量的处境不利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子女有关。

“农村学校生源不好,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底子太差,以前没学过英语,一节课只能讲三个单词,可是有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过了,一个班的学生,很难都教好。”(Y老师)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照看,有的孩子的家庭作业无法保证(质量)。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孤僻,学习习惯也不好,很难教。更要命的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后,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了,和他们就没关系了。”(Z老师)

学生管理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管理的权利和责任的边界不清晰,家庭教育跟不上,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好。

“现在做教师是‘高危职业’,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一旦学生出了事,就麻烦了。有的家长就闹事,而且上面往往会处分老师,这让他们感到压力很大。”(W老师)“现在有的家长对小孩子太惯(溺爱)了,小孩子我行我素;有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在学校里刚有起色(改善),一个假期,甚至一个周末,又退回去了……学生太难管了。”(X老师)

(3)让人抱怨的领导管理

领导管理的方式及其风格,对一个单位工作氛围、人文环境和团队文化的营造至关重要,对单位成员的工作心理和工作业绩的影响很大。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都渴望公平民主的领导管理,然而,他们对教育系统的领导管理充满了抱怨。

“在我们这里办事,‘靠关系’‘走后门’比较普遍,本来是正常的事情,没有‘关系’,不‘走后门’就比较困难,搞得乌烟瘴气,年轻教师比较吃亏,我们觉得不公平。”(X老师)“每年县城学校选拔农村教师,是要考试,但还是存在人情(的因素)。有的老师明明水平不怎么样,但人家调到城里了。”(Y老师)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校领导“一言堂”现象和靠行政权力管理学校的行为,也是满腹抱怨。

“对于学校里的事情,比如优秀教师的考评、学校建设,校长也会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但我看就是形式上的民主,走走过场,其实,校长心里早就定下了。”(W老师)“形式化多一些……考核虽然是匿名打分,但据我所知,在打分前,校领导会做‘工作’,打分,大都是人情分。”(Y老师)

“校长对一所学校来说太重要了,有的校长不懂教育,对教育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大家不服气,但人家是领导啊,他有行政权力,他拿行政的强制、命令来管理学校,有时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干扰和混乱……”(Z老师)

总之,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使得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不能专心于某门课程或某个班级的教学;繁杂的非教学工作,使得他们不能专心于教学;工作难度大,使得他们有本领恐慌感;让人抱怨的领导管理,使得他们不能舒心地在农村小学从教。这是他们离职意向产生和增强的另一大诱因。

3.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不甘心在农村小学从教

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地位和工作环境有相当的改善,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仍然严重不足,教师职业仍然不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而有志向有意愿到农村小学任教的更是寥寥。即使是已经在农村小学从教的青年教师,他们大多是形势所迫地屈从于就业压力、父母意愿,而非心甘情愿地进入农村小学教师岗位。与理想中的高收入、有权力的职业作比较后,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曾经想过考研、考公务员,虽然我是师范(专业)毕业的,但我一直没想去当一个老师。结果毕业的时候工作不好找,就业压力比较大,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招聘小学教师的考试,考上就被分配到这里了。”(W老师)“我上师范不是我的选择,父母让我读的,说是毕业好就业。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这里当老师,尽管我是农村出身,但现在感觉不好。”(X老师)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对“在农村当教师”心存芥蒂,曾经的理想是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离开农村,毕竟读书考学是农村学生实现这一理想的最体面最有效的途径。但因就业现实,就业又回到农村当教师,他们自然心有不甘。

“我原本就不是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一直想着毕业后离开农村,但现在待在农村,而且做小学教师。”(Y老师)“我高中成绩也不错,结果上了师范专业,现在在农村小学当教师。而当时(高中)其他成绩不如我的同学很多考了大学,非师范专业的,现在都在城市发展挺好的。我不甘心啊。这就是我几年来离开教师岗位进修,准备考研究生的原因。”(Z老师)

不甘心在农村小学从教的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难以形成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身份认同和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具有较强的离职意向,就会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准备离开农村小学教师岗位。“我想暂时把在这里做老师当成将来发展的‘跳板’,将来离开农村。”(Y老师)“我打算考研究生,目的是改变在农村当老师的处境。”(X老师)

当把自己曾经的理想与“农村小学教师”这一现实身份作比较的时候,青年教师心里产生了较大的失落感。带着失落感的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自然不能心甘情愿地在农村小学从教,这也是他们的离职意向产生和增强的一个诱因。

4. 不乐观的职业前景:低动力在农村小学从教

在当代青年的择业标准中,职业发展前景被列为首位[4]。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眼中的职业发展前景很具体,主要包括工资待遇增长的空间和进城的可能性、职称晋升的空间。前者,前文已述及;后者,他们大都表示“看不到希望”“很渺茫”。

“我们年轻教师,每年没有几个能够升职称的,看不到前途啊!再一晃都老了,进城也没有学校要了,挺焦虑的。”(W老师)“要是在这里混下去,自己觉得对不起自己。要是进城当老师,最好要职称上去,但很难,基本上是要论资排辈,等轮到我,黄花菜都凉了。”(Y老师)

近年来,《农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提出“职称(职务)评聘向农村学校倾斜”“建立农村教师荣誉制度”,使农村教师的吸引力和发展前景有所改观,但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对政策的恩惠并不“买账”,且颇有微词。

“尽管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执行落实的时候还是要论资排辈,年轻老师基本靠等了。”(X老师)“我认为,有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清楚农村教师的情况!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导致水平不怎么样的教师,只要教龄到了,(职称)就升了;荣誉,只要在农村工作的年限到了,就得到了,至于工作业绩就不重要了。这是有问题的!”(Z老师)

青年教师都非常看重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和专业价值的实现。当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不看好自己在农村小学任教的职业发展前景,认为政策倾斜并不能体现自身专业价值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离职意向,在暂时无法离开的情况下,就会以较低动力在农村小学从教。

除了以上诱使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离职的因素外,还有农村的落后偏僻是农村青年教师产生离职意向的很重要因素[5],在此不再赘述。当然,我们也发现,不同教师的离职意向的诱因不完全相同,离职意向的强度也不同,同一个教师的离职意向强度也表现出时强时弱的起伏态势。

三、“留”——离职意向阻因

尽管本研究中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都有明显离职意向,而且有的非常强烈,但是也都没有当下作出离职的决定。有的在等待时机,有的也有不少顾虑,他们处于矛盾中的纠结状态,这是离职意向阻因在起作用。离职意向阻因即阻碍产生或削弱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受访青年教师更多地谈到离职诱因,对于阻因一般会轻描淡写,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家庭的牵绊:离职后的工作稳定性风险

家庭的牵绊,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考虑父母的反对。A、B、Y老师都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当初走上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是父母的“意志”。他们的父母认为,当老师工作稳定。

“我毕业后自己找了一份工作,在企业,没有正式编制,收入也不稳定,父母要求我回家参加教师招考,结果考上后就被分配到这里了。尽管现在也不是很理想,但父母认为很稳定。”(W老师)“我父母认为在农村当老师挺好的,起码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如果我离职后继续当老师还可以,如果不当老师,父母会反对。”(Y老师)

二是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顾虑自己的小家庭。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尤其是有了孩子时,就得对自己离职的成本慎重考量。X老师就属这种情况。他已结婚生子,爱人也在同一所学校,孩子尚小,自己家庭对他离职意向的阻碍影响较大。“我的情况比较复杂,一是我做老师有我父母的意思;二是如果我现在离职,去干什么工作呢?而且如果离家远的话,爱人的工作不容易调动,孩子也需要我们的照顾,就太不方便了。现在我俩在这个学校都稳定,也还行。”(X老师)

可见,这种主要由家庭牵绊带来的考量,顾虑离职后的工作稳定性风险,是降低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离职意向强度的一大因素。

2. 对职业的留恋:离职后的职业幸福感风险

教师有教师职业带给自己的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幸福感,这也是教师从教的动力源。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来自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自于学生的回馈。

“在课堂上,我觉得上好一节课会给我增加一些成就感……课堂活跃了,学生高兴了,我的劳动使学生有了进步,我就有了幸福感。我带的英语,在去年全县的期末考试中拿了奖,得了奖金,有一些成就感。”(Y老师)

“我的学生的成绩是学区第一名……学生也很喜欢我,有的孩子经常给我写纸条‘我爱你!’‘谢谢您!’‘老师您辛苦了!’等等,有的孩子给我带来家里好吃的食物,还有的孩子经常采些漂亮的野花送给我,等等。这些小事叫人心里很温暖,这可能是其他职业不会有的。所以,想要离开这群孩子还真有些舍不得。”(Z老师)

这种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也来自于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赏识。四位老师在学校中的表现总体上是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的。学区中心小学校长特别提到W老师,“小伙子年轻,人热情又勤快,做事周到,也乐于助人,业务能力也不错”。“我在这工作的这几年,和领导、同事相处得不错,受大家欢迎,有几次领导在大会上表扬我,我也经常在工作上帮助其他老师。所以在这工作也不错。”(W老师)

虽然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大都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但他们都有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只是强弱不同,这是削弱他们离职意向的重要因素。

3. 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离职后的工作适合性风险

每一种职业岗位都有独特的行为要求,而个人的特征是否与这种要求趋向一致,将决定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6]。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通常会对自己的个性特征与教师职业的匹配关系进行理性的评估。他们评估的结果非常相近,即自己比较适合从事教师职业。这一结果对他们的离职意向,是一个重大的阻因。

“我的性格比较文静,喜欢稳定、平淡的生活,做老师应该符合我的性格”(Y老师)“我喜欢简单、单纯的人际关系,做老师还可以,要是做行政或经商,可能不适合。”(X老师)

适合与否,程度强弱,与自己的经历有关。从事教师职业一段时间,习惯、适应了教师的工作,具备了工作要求的教师素养,形成了教师工作的习惯、风格,也会对教师职业产生认同。越是从教时间长的教师,越是如此。在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别的职业的情况下,一个人一般不会轻易地离开一个已经熟知并自认为是适应的职业。“静下心来想,我最想做什么工作?我也说不清楚,毕竟对其他职业不了解,而且现在已经做教师这么多年了。”(W老师)“很多人羡慕公务员,羡慕大老板,虽然对自己在这里做老师不满意,我也想考公务员,但是,假如我真的考上了,我可能又会犹豫了。毕竟,我已经是一名老师了,而且,有时候也觉得做老师也不错。”(X老师)

4. 严峻的就业形势:离职后的再就业机会风险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产生离职意向的又一阻因。对他们而言,新工作不好找。好的工作入职竞争激烈是他们必须要考量的现实。离职后再就业的机会风险,使得很多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在离职意向上打退堂鼓。“现在很多有编制的工作,凡进必考;而且待遇好的、体面的工作,考试竞争非常厉害,比如公务员。除非已经考上了,我才敢离开这里。”(W老师)

此外,职业冷热变化太快,不确定性增大,也是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要考虑的再就业的机会风险。“我想考研究生,想换个专业,但不确定什么专业将来好就业,也犹豫着呢。现在先干着,边走边看吧。”(Z老师)

总之,家庭的牵绊、对教师职业的留恋、个人适合从事教师职业和严重的就业形势,是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离职的主要阻因,对离职后的风险考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而非打消或根除)了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离职意向。

四、提升职业吸引力:降低离职意向的政策可为

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离职意向是普遍存在的,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交织牵扯,导致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处于“流”与“留”的矛盾中,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职业焦虑,这不利于他们高质量地从教,也不利于农村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当我们走近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才知道,他们的离职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是具体而复杂的,我们才能理解他们经历着怎样的矛盾和纠结。

毫无疑问,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离职意向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是社会问题(主要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的投射和反映。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社会建设的角度,久久为功,兴师动众。当前急迫需要考虑解决,而且能够有所成效地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农村小学教师的离职意向。通过逆向思维可得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身份)吸引力。这也是让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发展得好”的关键。

针对引起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离职意向的诱因,当前需要动用强力的政策(制度)工具: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角度,一是让农村教师获得让人羡慕的劳动回报,大幅提高农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完善落实农村教师的社会保障,解决其生活的后顾之忧,让其能够体面生活,安心从教。二是让农村教师拥有让人羡慕的社会身份。既要端正社会对农村教师职业身份的认识,也要切实保障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还要建立、完善、落实农村教师的荣誉制度。三是让农村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专业人员。包括提高农村教师的培养质量;建立严格准入、能进能出的农村教师管理新机制,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四是疏通、拓展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业晋升发展渠道。在农村学校大力推行职级制,在学校管理和职称晋升方面,向青年教师倾斜,让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有盼头。当然,要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身份)吸引力,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特别是营造要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只有让广大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能够安心、专心、舒心、甘心地从教,使他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才能降低他们离职意向,才能化解他们“流”与“留”的矛盾。

注 释:

① 该学区有一所中心小学和3所村小,共有教师46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有8位。近几年,该学区每年都有青年教师离职,且离职人数一年多于一年。

② 据我们了解,目前,该学区8位青年教师都有离职意向,其中4位有强烈的离职意向,但他们还没有决定要不要离职,处于“流”和“留”的矛盾纠结状态。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教师职业意向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5:38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6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50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中国修辞(2017年0期)2017-01-31 05:41:04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0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探索(2015年3期)2015-04-17 02:36:54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