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演化视域下的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转变

2020-01-19 08:09阮宜杰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俗力量体育

吴 勇 阮宜杰

(淮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发展基础与潜力,在新时代强国发展为背景,保持民俗体育文化本身含义,做更多创新性发展,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再生产。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加快,出现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的局面,农村人口的逐渐减少及城市化面积逐渐提高,具有较强民俗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在发展传承中面临着生存困境。在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城市化建设逐渐扩大的发展局面中,如何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创新创造再生产,以此为基础加强国家发展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激发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保护民俗体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加强我国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任务。

一、场域演化视域下的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

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提出了文化再生产概念为于所,该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为了回答教育领域中的资本主义制度如何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在后续研究中将文化再生产概念应用到各类文化领域,保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研究发展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管理机制中,要深刻了解到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于国家文化的重要性,有效地分析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知识内容进行概念[1]。从文化发展角度来看,我国文化是具有传承性具、历史性,在文化发展中维持动态平衡。民俗体育文化的再生产过程需要对场域加以应用,场域具体含义是不同事物之间形成的客观关系构成具有结构网络性的模式。通过对民俗体育文化不同内容的具体分析,把握文化传承发展轨迹,从而完成不同场域下的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

1.社会结构的转变

我国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乡村社会也发生了多次的结构改变,最为显著的转变是乡村社会转变为离土社会。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但对于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却呈递减效果。在土地管理制度的影响下降低了农村发展动力,但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转变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农民只能通过不断寻找新型生产模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市与乡村的结构分界线也随着城镇化面积的扩大与乡村人口的搬离使界限被打破,更多农民改变了传统依靠土地生活模式,农民的生活不再过分依赖于土地,农民与土地逐渐分离,此为农村发展中的第一次离土变迁。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的提高,更多企业愿意走去乡村进行投资发展,使农村人口的发展方向转变为乡镇企业,为农村发展中的第二次离土变迁。农村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离土变迁也使乡村发展由传统社会转变为离土社会,带动了民俗体育文化在场域中的不断演化。

2.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力量

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多数生产仍以传统方式进行,大多数农民依然以土地为生存基础,并以乡村村落为主要结构形成了基本组织形态,乡村的村落发展是带动当地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在民俗体育文化发展中,乡村村落的组织性结构是带动文化再生产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农村中村民即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化发展的推动者,乡村村落组织也在传播民俗体育文化中起到组织与发起的作用,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同时,也是理解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机制转变的最主要发展基础。

3.农村组织结构主导场域中民俗体育文化的再生产

我国传统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特征是乡土性,同时也是农耕文化社会发展的主要基础。在传统的乡村社会发展中最主要的发展核心为土地资源,但由于可种植的土地面积较为有限,也造成了一定局面的资源缺失,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跨行业性发展,因过于约束的发展局面,也促使传统农业的发展走向更为精细化、复杂化。农耕社会的乡村生活模式,将农民的日常工作生活与土地做紧密结合,以此为发展基础,制订完善了土地生产的生产分配制度,在该制度的反复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农民的思维想法[2]。农业生产制度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固有的模式与组织结构,形成了具有乡村气息的重要文化形式民俗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其他民俗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联系,我国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中,以节气为基础延伸出了民俗体育文化,如舞龙、舞狮、赛龙舟、放风筝等活动内容,由此也衍生出了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载体内容,如祭祖、庙会、社戏等反映乡村居民的生活形式的民俗体育庆祝活动。

在民俗体育文化中,舞龙舞狮是为了祭祖所开展的体育活动,赛龙舟是为了清明节祭奠而组织的体育活动,乡村部落组织对于该类型的文化庆祝活动中具有极强的主导作用。民俗体育文化不但有娱乐活动作用,同时,也完成了特色传统祭奠活动中的内容顺序。由此发展可作具体分析,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中要加强再生产场域的主导作用,将民俗体育文化的再生产以复刻模式进行传承发展,做创新性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同时,保障民俗体育最开始的发展意义。

二、多种力量场域推动下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再生产

1.国家力量入场对于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影响

国家力量入场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主要利用意识形态整合和经济发展的两种模式,国家力量入场,将乡村民俗文化及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纳入到国家管理体系中,以国家管理等部门带动民俗体育文化的再生产。

国家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管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通过乡绅阶层进行,在乡绅阶层组织活动推动下完成了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与演绎。各种民俗体育文化的可持续性,都依靠乡绅的支持,带动民俗体育文化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乡绅组织被取缔,国家力量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管理也因城镇发展,差异性逐渐增大而产生一定的差距,导致民俗体育文化的阶段性衰落。国家在加强乡村振兴发展中通过土地改革与组织制度的改革发展,加强国家发展意识对乡村发展的影响。

国家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加强了对农村社会发展阶段性的影响,在过去的民俗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乡村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民俗体育文明,也避免了各地区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单一化、同质化。但过于城镇化的发展打破了乡村之间的地理隔阂,互联网的发展也使更多民俗体育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不同民俗体育文化传播交流期间要加强对本质特点的坚守,避免因互动活动内容的同质化而降低民俗体育文化在文化传承中的特殊性,也降低了民俗体育文化对乡土社会发展的凝聚力。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乡村社会最主要的任务是带动地方经济,而国家力量的入场对乡村发展的作用也变成了乡村经济的推动者。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取得最为成功的项目是乡村旅行,将民俗体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中已不再是新鲜概念,通过旅游文化的发展传承了乡村体育文化,向更多旅客展示本土的特色文化形象与丰富文化内容[3]。民俗体育文化传播最主要目的是为展现真正的发展文化,并以此为加强对社会群众的精神建设,同时,也要避免因乡村旅游的同一性发展而使乡村体育过于同质化。

2.市场力量的入场对于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影响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小康社会的建设,市场对于乡村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量,市场力量也占据了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话语权。发展乡村经济已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最主要的任务,通过建立完善的招商引资政策来吸引大量企业与社会资金进入乡村建设的发展,将市场力量渗入到乡村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乡村社会建设的一个环节,市场力量的渗入要避免因过度经济化而对文化传承造成破坏性影响,破坏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环境,使文化传承承担过大的功利性,民俗体育文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文化的保护与创新,而并非是促进经济化内容的发展。虽然在市场力量的介入下,民俗体育文化避免不了与利益发生关联,但最重要的是在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坚守工作初心,做好对文化的保护工作,并逐渐形成以城市化旅游为主导的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方向。

在乡村旅游文化发展背景下,以民俗体育为主要活动内容吸引了更多游客参观旅行,游客在体验民俗体育内容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民俗体育传播工作。而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也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环节。但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避免因过度的经济利益而将民俗体育文化变为商业化,失去了民俗体育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3.传统力量入场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传承复苏是带动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社会的城镇化发展虽然打破了民俗体育文化的延伸性,但在乡村土地中仍然存在民俗体育内容。对于民俗体育文化来讲,文化的传统力量是顽强的,并渗透于乡土中的各个方面。乡村的离土社会结构转变虽然改变了农民对于土地的强烈依赖度,但却并未让农民丧失对乡土的喜爱。在传统文化探寻民俗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以全新形式使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化发展。传统力量在促进民俗体育文化发展中对文化内容具有极其深厚的情感,传统力量既可加强对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可帮助民俗体育文化更加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寻求民俗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途径[4]。打破各类文化之间的传播界线,在各类文化的交流传播过程中共同促进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心怀更高尚的敬畏情绪。

三、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发展转变

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传承受国家市场传统力量的共同作用为基础,加强对其内容的影响,在多种力量的影响下,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如今正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要做好创新性内容的传承,故步自封的文化无法得到可持续的继承,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平稳阶段中,要提高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脚步,使民俗体育文化可做更为超越性的发展[5]。但在场域演化发展过程中,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稳态发展环境也得到了改变,为此,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模式应将进行相应的变化。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虽然不依赖宗族为主要力量进行复刻性再生产,以多元化社会发展为背景,促进民俗体育的多元性再生产,农村结构也由乡土社会转变为离土社会结构,该模式的转变也加快了民俗体育文化在场域中的演变。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环境虽然做出了改变,但文化体育的发展核心仍然在乡村中得以发展,文化内涵的主体概念并未因环境的转变而就此消失。

在多种力量影响下,场域对民俗体育文化虽然造成了些许影响,甚至一些民俗体育文化会因农村生活生产结构与生活结构的转变而消失,但仍有很多民俗体育文化在社会结构发展中仍然在继续传承。民俗体育文化与民俗文化具有不同的概念,而民俗体育文化通过形式内容的转变而被赋予了新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发展的身份,完成了文化再生产的多样性[6]。使得民俗体育在传承发展中,即传承传统文化内涵又在社会发展阶段做创新性内容引进,将民宿体育文化更适应多元化力量发展的场域演化。

四、结论

在场域演化视域下,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再生产,利用多种力量的共同发展推动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7]。在加强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中,首先要做到正确认知民俗体育文化地位的与传承民俗体育文化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民俗体育过于传统的保护已经无法达成对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过于重视对民宿体育文化的研究而忽略了民俗体育文化在场域演化中的再生产。在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中,要注重文化再生产的主体地位,不能过于片面地追求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坚持继承发展的文化传承道路,在新时代的文化社会进程中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创新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民俗力量体育
民俗中的“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民俗节
漫画民俗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我们的“体育梦”
怀疑一切的力量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