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背景下中国民歌音乐风格探讨

2020-01-19 08:09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陕北民族音乐民歌

齐 颖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民族音乐反映的是地域的文化特点,地域人文及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作为传统音乐,其创作源于当地生活,并具备当地的民族特色。地域的不同孕育了不同风格及形式的民族音乐,北方的豪放,南方的温婉,高原的辽阔与雄壮,平原音乐的婉转等,都体现了不同民族音乐的地域特点,地域环境的不同,音乐创作者思想意识就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各民族音乐独有的特点。

一、地理环境对民歌风格的影响

民族的民歌特色与地理环境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气候特征不一,地域的主体经济生产方式也具有多样性。

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地域的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特征就不同,在艺术审美方面也存在差异。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加之交通不便,地域间的文化等交流、互通较少,因此,在那一个时期,不同地域的地域特色相对明显。但随时代的进步,不同地区有了更加紧密的文化、经济等交流,地域的特色由于民族的融合开始呈现模糊的态势。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人民富有自由豪爽的性格,南方人民富有温柔细腻的个性。从东北的民歌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重要特点。二人转是常见的东北民歌形式,其曲调一般比较轻快活泼,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由于非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原因,那里的气候非常干旱炎热。当地的基本地理形态就是沙漠,所以,非洲地区经常给人一种炎热、荒凉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陕北地区地貌特征相似。非洲地区与陕北地区缺少种植植物的地域,所以,经常有大批土地荒漠化,显得十分荒凉。因此,当地民众利用打击乐器,创造出充满节奏活力的音乐,并通过摇滚乐的简单、有力、直白和强烈的节奏,将沉闷和荒凉通过打击音乐的形式释放出去,使民俗生活更加积极、活泼。

由于地理位置差异,不同山脉及其周边的文化也不同,我国秦岭地区是南北分界线。所以,我国南部及北部的民歌经常呈现不同的特点。我国闻名于世的《楚辞》和《诗经》就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南方民歌的风格尽显温柔细腻,而北方民歌风格相对自由豪放。正如我国方言一样,不同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特色是不同的。民歌一般有非常明显的南北色彩,对应着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四川号子是非常有名的一种民歌种类,在四川境内广为传唱,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地区人们的喜欢[1]。号子一般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哼唱的民歌,所以,其旋律经常跟随着劳动的步伐,经常被人们称之为劳动号子。以《川江船夫号子》为例,该歌曲是在行船的过程中唱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纤夫的动作,从而消除行程中的枯燥。同时,在水路行船的过程中,纤夫们还可能遇到危险。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演唱劳动号子就可以缓解行程中的疲惫,也可以缓解行程中的恐惧。号子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有人领唱,其他人随之附和,领唱人可以通过领唱达到指挥船夫们的作用。号子在演唱过程中有非常浓烈的“四川味道”,完全可以反映四川的地域特色,同时,也能将船夫们乐观、积极、顽强的性格特征展现出来。

二、文化背景对民歌风格的影响

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还会受当地文化背景的影响。如果想要了解某一地区的地域文化,可将该地的民族音乐风格作为着力点。以我国的陕北民族音乐为例,该民族音乐的风格是豪放的,其能够直接反映陕北人民的精神面貌。陕北民族音乐因其独有的特点不仅深受我国民众喜欢,而且也吸引了很多国际友人。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陕北民歌也是独具我国陕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艺术瑰宝,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我国的陕北文化,将陕北民歌更好地唱响祖国大地,是陕北文化传承人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2]。受南北地域的影响,因南方的风景优美,所以,南方的民歌特点往往是温柔的,以情歌种类居多。北方的民歌特点往往是粗犷的,不局限于小枝小节,一般描绘的都是非常壮阔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习惯对民歌风格的影响

语言对于民歌风格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国不同的地域都有独特的地域语言风格。一般来说,因为地域及语言特色不同,地域民族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存在很大差别。民歌一般都由人们口头传唱,所以,往往会因为语言的不同产生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北方的民族音乐旋律跳跃较大,曲风较为活泼。而南方的民族音乐旋律跳跃较小,曲风较为婉转。南方的民族音乐一般都是抒情风格,这与南方的自然风景有一定关系。北方的自然景观比较壮阔,所以形成的曲风也比较奔放。北方地区会有许多植被较少的地域,特别是在冬季更荒凉,所以,北方的民歌中往往透露着荒凉的情感。

民歌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民把语言加上旋律来进行感情表达的重要工具。我国拥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我国大地孕育了不同艺术风格的民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民族音乐风格是非常丰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歌,而民歌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民歌风格丰富多彩,其历经时代的演绎及文化的传承,是中华传统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去传承经典,弘扬其文化价值。

四、中国民歌地域特点的成因

民歌的流传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地域特点及该地域的文化传统,都对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产生影响。由于南、北方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及语言习惯存在不同,所以,在民歌传统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沿革,我国形成了南北方两个不同的音乐系统。我国南、北方的音乐特色一直相互影响,但两者风格迥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方的音乐体系开始出现了更多的分支,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秦岭是将我国南北方分离开的重要分界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理形态将会对精神形态产生一定影响,会影响人们的思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从而使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各具特色。从地理位置可通过秦岭来将南北音乐分成两块,秦岭以南和秦岭以北的音乐特色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不管是在词曲的结构,还是音调的特点上,南北方的民族音乐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北方有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在黄土高原上流行着“信天游”和“山曲”,在阴山山地和河套平原上流行着“爬山调”,在黄土高原西侧的陇中高原流行着“花儿”,不仅跨越了浙江、甘肃、青海三个省份的自治区,还涉及很多民族的劳动人民,是广为传唱,广受喜爱的歌唱形式。北方的这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从黄河中游开始,到达黄河上游。在这之间,到处飘扬着高亢、自由的民族音乐。

秦巴山地跨越东西部,陕南民歌在其北部广为传唱,四川民歌在南麓广为流传。“神歌”在宜宾到重庆的山岳之间发挥着自己的风采。云贵高原也是民歌的集中地,造就了精彩的西南山歌。在长江中游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民歌文化。“田秧歌”在江汉平原的水箱中孕育,“客家民歌”作为艺术明珠在珠江上游的粤东北山地上绽放着自己的光彩。自然环境是孕育民歌的土壤,虽然不能说有山水的地方必然会有民歌的出现,但如果少了自然环境,民族歌曲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重要特点。

人民的性格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我国东北地区,东北人民具有非常明显的自由豪爽的性格特点。而人民的性格特征也将会对该地区的民族音乐产生影响。例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因为该地居民主要是生活在比较荒凉的土地之上,所以性格较为豪放,声调较为高亢,最终使得西北民歌的旋律高昂激越,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而相反在我国南部地区,因为秀美的自然环境而使得江南人形成了温婉细致的性格特点,当地人的语言也能够充分反映其性格特点[3]。所以,江南地区的音乐也会更加柔和,音乐旋律的起伏也比较婉转,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江南小调。因为民歌的流传方式是通过人们口头进行传播,所以,到达不同的地区之后,会加入其他地区的一些音乐特点,所以,融合的民歌会产生一些别的特征。

以经典歌曲《茉莉花》为例,这是一首传唱度较高的民间小调。该歌曲颇受民族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如若融入其他地域特点,虽然该歌曲的歌词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演唱的风格、表现艺术效果会不同。江苏地区的《茉莉花》在演唱过程中尽显优雅,且唱腔纤细、轻柔,有非常独特的风格。而到河北地区之后,虽然歌词及音乐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融入了河北地区的民俗风格,语言、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河北地区的《茉莉花》相比于江苏地区来说旋律更加活泼,具有生机,且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方言特色。同时,根据唱词的一些简单变化,也能反映出南、北方姑娘在性格方面的差异,北方民歌具有更强的力度,演唱过程更加高亢,将北方姑娘骨子里的那股敢爱敢恨的劲儿充分表现出来。华北平原地区的小调是用来表达人民日常生活的美好,有消遣娱乐的作用,同时也能抒发人们的情感。小调的旋律非常优美,曲折婉转,并且广为流传[4]。以《小白菜》为例,该曲利用了朴实的音乐以及精简的语言,并且在演唱过程中还带有哭泣的声调,能够非常形象地将失去至亲的痛苦心情表现出来,欣赏者在倾听过程中也会被这种情感感染。另外,通过民族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将自己对自然风光的感情及家乡的美好演绎出来。这些艺术表达无论是旋律,还是唱词都将极具地方特色。

虽然很多传统的、民族的文化都随时间的推移,没有得到有效传承,但作为民众记录生活的民族歌曲流传至今,受很多方面因素影响,民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同时,也成为考察历史的重要资料,是极具传承和弘扬意义的传统文化瑰宝[5]。民族歌曲文化特色丰富,民歌的发展跟随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其创作灵感和创作基础源于民众生活。自古以来,民歌都是人民心情的重要反映,同时也印证了时代的发展,有着记录历史、抒发感情的重要特点。民族音乐表现的是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其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充分表达出人们的思想及感受[6]。

五、结语

民歌蕴含着深厚的民歌传统。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间文化艺术,但传统民族音乐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民歌特点的形成虽然离不开其发源的地区,受地区特点的影响显著。但要充分了解民歌艺术,需要首先对民歌的发源地进行研究,从而增强鉴赏能力。但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发达,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地区民族音乐开始呈现融合态势,使民歌在传播过程中不仅保留原有特色,而且还被赋予了全新的色彩。近年来,民歌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被各种新兴手段进行演唱和诠释,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民歌艺术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受到保护,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弘扬和发展民歌艺术,为民歌艺术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陕北民族音乐民歌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党建地图·陕北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