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践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0-01-19 05:45徐伟丽赵海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育教师

王 路,徐伟丽,赵海田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化工与化学学院,哈尔滨 150001)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学习相互结合并取长补短,实现恰当的并存与融合,即“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亦可定义为建立于传统与网络二元化统一学习基础上的课程—教学—学习链条式学习新模式。较传统经典教学模式,其对于创新型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及“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个性化发展具有显著优势。但我国高校当前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际运行机制却遭遇学科发展、实践操作及人才培养等更深层次的诸多瓶颈问题,如学校教学体制系统制度的环境缺失;教学领导者、教师与学生认知欠深入;混合式教学工作量量化标准尚未健全等,此类问题急待解决。为更好地实现我国“鼓励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这一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本研究即在阐释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改进提高的应对策略。

一、国外混合式教学模式

国外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实践了20余年(2002年斯密斯·J.与艾勒特·马西埃提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概念演变,即起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提升阶段,过程由单纯聚焦网络信息技术的起始阶段逐步向密切关注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发展阶段转变,最终向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阶段发展[1—2]。

美国最早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线网络教学与课堂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其将两种历史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即在实践面授教学中恰当插入一定比例的线上教学。当时,教育研究学者将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解为单纯面授教学与单纯线上教学之间过渡阶段的教学模式,理解为其乃是两者基于技术层面的简单结合[3—4]。此后,最早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美国斯隆联盟根据实践发展将其概念重新界定,提出线上教学内容比例占到30%—79%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才能定义为混合式教学,在此发展阶段研究者更加注重师生间、学生间、资源间线上与线下的互动结合。自2013年伴随“互联网+”背景为起点,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注入崭新的生命力,其概念又丰富为“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在此提升阶段研究者更加关注“以学生为中心” 的线上线下学习环境中教育辅导辅助方式的个性化真实参与的学习体验[5]。

目前,国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主要涵盖线上学习、移动设备、社交网络等。同时,其研究领域也极丰富,主要涵盖转化学习理论、交互式理论、精加工理论等。这些理论伴随研究进展而不断演变、发展和相互融合。目前,美国约80%的高校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韩国约90%的高校采用混合教学模式。

二、国内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自2013 年以来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并引起国内教育教学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混合式教学兼容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线上教学是嫁接于传统经典教学体系中的线上线下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其中更加强调教师在教育双边关系中的主动及主导地位[6—7]。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任务设计、课中教学阶段和课后巩固阶段。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包括学生学习情况、考试综合成绩、课堂作业质量等。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内容涉及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教学设计与学习效果、实践验证与技术环境配置主体教师教学认知与施行效能等。因此,此教学模式必然存在实际运行的复杂性。混合式教学模式处于新生事物阶段,教育相关工作者认识还未完全统一,实践操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反思与深入研究[8]。

(一)学校教学体制系统制度的环境缺失

混合式教学模式源于高校教学,最终需要在高校实践教学中检验,全过程融合在与教学配套的“环境”中实现。只有学校教学管理相关部门与学校教学主管负责领导审慎、客观地探索、制定、把控教学体制系统运行制度,并适时适当调控,使之与变化的教学改革新模式相匹配,才能有效支撑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本质提升的优势。如何调适教学技术环境配置、如何帮助教师协调其与学校各部门间统一步调关系、建立怎样的配套制度模块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教学领导者、教师与学生认知欠深入

首先,是建构学校教学管理领导层群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他们是引导与决定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得以运行的关键。其次,教师是落实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主体力量, 但目前很多一线教师持怀疑、观望态度,甚至不自主地存在主观抵制的态度与行为,也有部分一线部分教师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课堂面授教学可以完全被线上教学所替代,可以解决大班授课教师资源及效果等相关问题。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训、示范及实践成果展示尤为重要,只有恰当的混合式教学才能实现最优的教学效益。再次,教学对象的客体即学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双边关系中的重要参与者与终极受益者,帮助学生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环节中的主动学习与反馈学习也是必要条件。

(三)混合式教学工作量量化标准尚未健全

在混合式教学执行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在线网络教学活动无法量化、不能被认定为有效计酬教学工作量的顾虑。因此,此教学新模式的推广实践需要相应配套量化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支撑。目前,教师网络在线教学活动与行为考核制度无章可依,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实施在线教学的积极性。

(四)尚存在线上线下教学1+1≤2的问题

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简单叠加,其是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与教学评价的深度全方位融合。就线上与线下时间合理分配及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合理把控,看似简单的教学实践过程却充满艺术效果。教学设计能力较弱的教师较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能还事与愿违,最终1+1≤2。若每一位教师的改革均不恰当,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则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变成“对学生的伤害”。

此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与评价研究仍欠深入,特别是课程改革中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仍缺乏顶层设计,理念上过分追求形式,系统持续改进机制不健全,教学秩序欠规范,自主学习形式化,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综合负担较重。还有散在问题,如学生不适应线上新技术,学生辍学比例高于传统教学,时空分离割裂师生间的熟悉感、信任感和互动节奏,交流与沟通不同步,隐性知识传播受限,教师不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监测与恰当评价等,可见我们接受应用后的好评背后,变革过程中的问题仍不可避免。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对策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国内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以能够融合多样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为特点,成为近年高校本科教学深入改革的风向标。良好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对策支撑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优势结合,这种融合需要精心设计,并灵活应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一)建立教学体制系统制度环境模块

高效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学体制系统制度环境模块的建立来实现:学科课程教学模块主要承担教学活动与行为过程;技术支持模块主要承担提供网络线上技术平台环境的构建与日常维护;领导专家模块主要负责各环节链条中的模式单元间的关系协调,给予最大程度的学校教学与考评政策制度的变通支持,教学与教辅新理念的指导培训服务[9—10];评估协调模块主要承担各模块间协同增效及通过对过程监测推动教学效果螺旋式上升。各模块各司其职,即可实现混合式教学实践的良好运行。

(二)同步提升教学者与管理者的意识

历经混合式教学模式多年实践,教育研究者认为,教学者与管理者从意识层面上应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融合线上教学与面授课堂教学之长,推动现代教学模式的变革,将线上网络、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统一的优质课程构建中。通过混合式教学理念及实践的顶层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改善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增强学习时效而不是仅将方法驻留于方法表面。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为基点,教师引导与面授相结合,实现教学设计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要与学校教育现状相匹配,并非所有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素质均适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也非均有能力与条件设计和掌控混合式教学模式(定期组织有实效的教师培训);学生也未必均乐于接受混合式教学模式。因此,因地制宜才能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预期效果。

(三)延伸“混合”式教学

伴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应用,混合的含义也应有质的延伸,不局限于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混合”,还应该延伸为多样教学策略的融合“混合”、多样教学资源的融合“混合”和线上线下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的“混合”等[11—12]。与教学环境条件及教学体制制度成熟度同步,发挥网络新技术在智慧教学中的有效作用,从而切实深度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当然,这种延伸的主导者——教师,其线上教学技术层面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保障。

(四)规范量化工作量考核

为了给混合式教学提供有效的制度量化依据,就要在依赖学生选课、学分认定、学习方式、考核方式、教师行为、机构职能、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财务收支与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系列制度[13],上述综合因素涉及范围广,牵涉到学校上下教学与相关制度全方位变革与调适,其复杂不言而喻,这些变革须建立在优秀范例基础之上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加以深刻理解与适应本校特色。

(五)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层次性

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模式应按照不同学科性质、不同专业特点进行分层次设计实施。针对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工科学科专业课程教学采用预设环境或事件实践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在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课堂线下教学所学的专业知识;针对实践操作性较弱的理学和文科等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应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视听来强化知识本身的生动感知性、立体性,通过探究式学习领悟并拓展延展性知识,举一反三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预计的学习目标。

此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思政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其可为思政教育工程注入强大的动力。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应该努力促进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无缝对接。

四、展望

混合式教学是高等教育科学伴随时代发展的新产物,也是促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实践多样化新需求的必要教育教学手段,其满足了未来社会对复合型高知人才的需求。混合式教学模式未来推进的方向仍然是将线上网络优势与线下面授优势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主动学习,共同增强教学效果,当前倡导的智慧校园也在助力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强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作为新兴事物,混合式教学模式仍处于青年期,其在我国高等院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完美,既需要鼓励,也需要不断鞭策,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考证,通过过程管理来促进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