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珊, 王佳宁
(1.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2.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文献,自传入中国以来,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已经指引着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正在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在“强起来”的新时代里奋勇前进。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1]通过全面分析《宣言》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并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有“四个伟大”的重要论述,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更好地统揽“四个伟大”。
中国共产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始终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思想精华、理论精髓,并将这些思想、理论创新性运用到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统揽“四个伟大”,彰显了《宣言》的强大思想力量。
“《宣言》”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展望时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422。这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其植根人民的坚定性和展望未来的科学性被当时的无产阶级运动所认可、所实践,更是大大影响了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诞生于西方,但它与中华民族向往平等、共享大同的价值观念高度契合,符合鸦片战争之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渴求太平、盼望解放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指引下,确立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在为这个梦想不懈奋斗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相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化了人类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意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望未来,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必将通过两大布局逐步实现,那时,我国也必将对实现共产主义做出更加卓越、更有成效的探索。
习近平提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4]15。这句话深刻阐释了进行伟大斗争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恩格斯在“《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运用此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发的唯物史观理论,两次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思想,即从“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出发考察社会的矛盾运动,并从这一矛盾运动出发考察社会形态的更替。这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思想,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理论来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更加自觉”和五个“坚决”对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内容进行了阐述,从社会矛盾运动角度考察伟大斗争所揭示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五个问题都是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衍生出来的,即既有因为生产力发展不充分使得经济基础不坚实而导致的,也有因为上层建筑改革不彻底而产生。新时代,国内改革任务依旧繁重、国际形势变化仍然复杂,我们既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为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打牢现实基础;又要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为伟大斗争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4]15为例,既需要通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人民群众得到切切实实的物质利益;又要通过健全国家法律、完善党内法规等上层建筑领域的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既得利益不受侵犯。
“《宣言》”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性文献,包含着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政党建设思想。首先,《宣言》说明了共产党诞生的社会背景和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其次,《宣言》指明了共产党和共产党人不同于其它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特征以及他们所要实现的最近目标和长远目标。最后,“《宣言》”在第三部分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中,指出了共产党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些党建学说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发展。1939年毛泽东在论述政党建设问题时将其称为“伟大的工程”,这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人延续这一论断,并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提出新的任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伟大斗争的实践者和领导者、伟大事业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以及伟大梦想的提出者、追求者这一事实,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如此,更要求建设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在无产阶级的运动中,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2]41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他们的利益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华民族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所以中国共产党才能够随时根据中国人民的需要的不断升级和中华民族的事业的不断发展勇于发现问题、推进党的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方面是要精准的发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最终的归宿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两个必然”即马克思、恩格斯得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413重要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科学分析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将“置自身于死地”,尤其是产生了“自身的掘墓人”,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将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了取得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探索,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不懈探索的过程中开创、坚持并发展着的,是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四位一体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这一伟大事业的崭新局面。
“《宣言》”发表170多年来,尽管资本主义并没有像被预言的那样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依然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部分国家和地区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所带来的动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设计到实践探索、从一国模式到多国创新的伟大飞跃,为人类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创新性选择,给人类带来了希望。这一鲜明对比表明“两个必然”思想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基本理论依据。
新时代,更应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放眼于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关系演变,继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两种制度的比较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5]中国共产党的这一立场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统揽“四个伟大”时的鲜明价值指向,即为了人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中国人民,更有着深厚的世界情怀。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11。一方面,这一论述表明共产主义运动的出发点是广大人民群众,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另一方面,这一论述表明共产主义运动的依靠力量也在于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统揽“四个伟大”,必须要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对《宣言》中这一论述的坚持和发展。
第一,新时代要实现的伟大梦想,是人民的梦,代表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期盼,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第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五个方面的其中之一就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彰显了鲜明的人民性;而其它四个方面,归根结底也都是为了人民:健全制度以根本保障人民利益,鼓励创新以极大调动人民热情,反对分裂以更好提升人民安全感,防范风险以充分满足人民需要。第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过程,要求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党员必须扎根人民生活、倾听人民呼声、凝聚人民智慧。党的建设不是盲目的,其实践依据就是要精准查找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哪些差距以及时改正。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始于改革开放,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人民的温饱亟待解决的关键历史时刻开创的,所以说,伟大事业的开创,就是为了人民。而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就是因为在实践中有正确的道路引领人民前进、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民头脑、正确的制度保障人民权益、先进的文化滋养人民精神。新时代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伟大事业是近14亿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就是“过上幸福美好生活”[6]。让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设想的理想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统揽“四个伟大”背后深刻的价值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6]世界发展到今天,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置身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的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力迅猛发展给中国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阻碍着世界的和平,环境问题、贫富差距等制约着世界的发展,霸权主义、冷战思维等影响着世界的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对内改革的同时,积极的对外开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面对较为严峻的国际环境,更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不仅仅是为了谋求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更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使命和中国的外交宗旨使然。中国共产党深入分析了全球治理的难题,但更深刻把握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多次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这一理念的伟大实践,习近平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沟通沿线各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沿线各国共同利益,赢得了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好评、赞誉。
“《宣言》”不仅在思想逻辑和价值指向两个方面为统揽“四个伟大”提供了做什么和为谁而做的重要启示。更主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写作“《宣言》”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辩证思维为统揽“四个伟大”规划了如何去做的实践进路。
“《宣言》”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坚持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凭借强大的生产力解决了物的问题,但无法解决人的问题,“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2]415;另一方面,当时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运动面临着封建的社会主义、空想的社会主义等思潮的误导,亟需科学纲领的指引。马克思、恩格斯在写作“《宣言》”过程中坚持的问题意识为新时代推动“四个伟大”提供了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7]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新时代所要解决的最主要、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所以统揽“四个伟大”要坚持问题意识,就是要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而进行。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通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凝聚起亿万人民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磅礴之力。进行伟大斗争,斗争的五个主要方面都是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因而进行伟大斗争,实际上也是实现平衡、充分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伟大工程,就要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过程中增强党的战斗力、提升党的凝聚力。推进伟大事业,应该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8],要通过改革促进平衡、充分的发展。
“《宣言》”是一部充满着创新精神的经典著作。在著作的正文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就批判地继承前人阶级斗争观点、资产阶级作用观点、未来理想社会观点等,并根据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创新性阐释;在著作的七篇序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又根据不同时期革命的发展对正文中的一些观点做了创新。对新时代统揽“四个伟大”而言,创新精神同样不可或缺。
习近平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4]21。“四个伟大”就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党中央提出的部署。习近平曾在不同场合指出:“改革是我们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0]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10]3“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影响从严治党的因素更加复杂,提出了很多新课题”[11],这四句论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高度分别阐明了改革开放与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工程的内在逻辑关联,指出了改革开放在统揽“四个伟大”中的关键地位。因此,必须以创新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才能更好地统揽“四个伟大”。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坚持科学分析资产阶级革命作用和严厉批判资本主义历史局限的辩证统一;坚持深刻同情无产阶级的现实境遇和科学描绘无产阶级的未来发展的辩证统一;坚持共产党的最近目的和长远目标的辩证统一。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7]新时代把“四个伟大”推向深入,最主要的就是要坚持国内与国际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指出:“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12]国内方面,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属于在这一“最好的发展时期”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付出的“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国际方面,既要牢牢抓住变局之中的难得机遇,也要学会化解变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变局之下,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加速发展,回首18世纪中叶之后的历史,世界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在工业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的国家都在国际秩序格局的变革中占据主导。所以对中国而言,抓住这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对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作为依靠马克思主义建设、成长、发展起来的政党,始终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养分。“《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著作,为“四个伟大”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要更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学习、研究,以利于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