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困境与策略

2020-01-19 02:36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专业人才商务

陈 娟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31)

引言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到2020 年基本形成陆海统筹、双向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1]。随着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区域不断扩大,作为各国商贸往来的媒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将会与日俱增。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职院校如何满足市场人才需求,培养符合现代国际竞争需要,且具有深厚理论知识与较强实操能力的人才已然成为新时代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湖南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为充分了解长江经济带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课题组调查了湖南1 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4 所省级示范院校和2 所普通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师、毕业生以及其就职的位于长江经济带区域的企业。

(一)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稳步增长

据统计,2015 年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额达16731.1 亿美元,占全国贸易总额的42.3%,经济开放度为34.1%[2]。对外贸易的日趋频繁,促使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更是逐年增长。在所调查的30 家企业中,打算招聘10 人以下的企业占37.21%;10-30 人的企业占26.85%;31-50人的企业占9.77%;50 人以上的企业占26.17%。可见,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因此,湖南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培养更多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的大量需求。

(二)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层次需求逐步提高

传统外贸出口的主要部分仍是初级加工产品、加工贸易和原材料出口,从业人员大多低技能、低文化,这与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升级极不相符[3]。随着外贸企业规模增大以及内部分工越来越细,需要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层次也越来越高。被调研企业中,对国际商务专业的学历要求较高,专科和本科所占比重最大,占81.35%,硕士和博士占比也达到了12.53%。被调研企业认为,只有招聘到高端国际商务人才,才能在对外贸易中把企业做强做大以及在同行业竞争时脱颖而出。因此,在招聘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时,最低学历要求在大专层面以上,甚至对硕博士也不惜代价进行引进,使得人才的层次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国际文化底蕴的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增加。

(三)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趋于综合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由注重专业能力发展,已经转变为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外语听说能力、专业知识能力、涉外商务谈判能力和外贸跟单业务能力等四项。在专业能力要求方面,企业认为从事国际商务工作首先应具备外语的听说能力(63.25%)、专业知识能力(58.98%)、Excel/Word 等基本软件使用能力(50.93%)、涉外商务谈判能力(40.15%)、外贸跟单业务能力(36.76%)四项。其次是进出口业务能力(34.56%)、市场营销能力(28、95%)、电子商务能力(25.36%)、报关业务能力(21.28%)外贸单证缮制能力(20.13%)。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是指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在对外贸易中为适应与国外公司、单位或个人的商品交易所必需的一些能力和技能的总和。综合能力除了包括以上四项专业能力以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环境预测能力。调查表明,企业认为从事国际商务工作要具备较强综合能力(100%),其中,尤其注重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86.75%)、团队合作能力(78.63%)和国际环境预测能力(52.59%)。

(四)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逐渐增多

伴随着国际商务领域经营主体规模扩大,国际商务人才岗位需求外延也在不断扩大。调查表明,从事外贸类岗位(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等)的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占45.56%;从事营销类岗位(海外推广、运营专员、销售员、推广专员等)的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占40.85%;从事物流货代类岗位(海运跟单员、订舱员、货代员、物流操作员等)的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占37.82%。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类岗位(电商客服、电商营销员、电子商务业务员等)的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也达到了27.45%。由此,随着数字技术、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出现的电子商务类岗位(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将会需要更多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加盟,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将会逐渐增多。

二、湖南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困境

阐明国际商务人才需求,有利于探寻湖南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基于调查结果,湖南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一)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

教育目标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纲领性指引作用。调查发现,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尚显不足。横向上,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人才培养目标趋同,难以体现自我独特性。譬如,在A、C 两所院校中,培养目标为“培养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具备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B、D 两所院校中,培养目标为“能系统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外贸商品交换为中心的跨境电商运营、网店编辑、网店美工与建设等工作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尽管“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人才培养核心知识要求、规格以及市场需求等根本性领域是大相径庭,横向上混淆的教育目标造成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困境。纵向上,过分拔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陷入“揠苗助长”的培养误区。杜威认为“如果教育是生长,这种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实现现在的可能性,从而使个人更适合于应付后来的要求。”[4]当前,人才培养目标寄希望于一气呵成培养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此表达教育活动的终结与谢幕。但观察人才培养效果,学生与市场需求专业不匹配、技能不匹配以及岗位不匹配的现象比比皆是。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仅能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知识技能传授以及维持粗放型阶段的企业运行[5]。

(二)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前沿性

良好的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6]。调查显示,课程结构总体缺乏前沿性。第一,课程内容尚未建构统一的规范体系。无论是在公共基础、专业理论、职业拓展等课程,亦是实践课程领域中,课程标准不一,课程名称、数量与内容五花八门。譬如,在专业理论课中,A 院校开设商务经济学等22 门课程,B 院校开设国际贸易概论等17 门课程,C 院校开设现代企业管理等18 门课程,而D 院校开设电子商务等11 门课程。由此反映出高职层次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课程内容缺乏规范和统一。第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7]。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中,B 院校的理论课时量为598,实践课时为284,两者相差一倍之多,“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僵局仍未被打破。顶岗实践与实务课程多被安排于第四及五学期,“先学后做”被视为科学教学观大肆推行。有学者认为“先期的理论教学似乎能够给学生传递大量的基础知识,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学生自身禀赋束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几乎对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遗忘殆尽。”[8]显然,“先学后做”的课程观已经导致学生“学”与“做”分离,未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

(三)人才培养过程缺乏实践性

实践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9]。察看人才培养过程,发现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性较为缺乏。第一,实践课程设计整体性不足。国家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出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调查发现,仅有部分院校实现了50%的既定目标,并且存在掺杂“水分”的现象。譬如,个别高职院校没有针对性展开实践单位接洽、安排与学生实习,而是寄希望于学生自我找寻实习单位。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环境等因素限制,最终只能以简易性“盖章”来“蒙混过关”,导致无法养成良好的实践能力。第二,校内实训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难以保障实训教学质量提升。调查表明,部分院校校内实训多以“电子商务实训”为核心,且主要由简单的电脑和软件组成,其他课程的实训条件相对落后,专门的国际商务实验室更是望尘莫及。第三,校外实习基地开发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实践需求。调研发现,湖南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开发无论是在数量上亦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最直观的表现是学校尚不具备为每一位学生精准安排实习岗位的能力,部分学生需要“自我消化”。又者,在已安排的实习岗位之中,岗位与专业的匹配程度较低,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开发。

(四)人才质量评价缺乏合理性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环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抓手[10]。从调查结果看,各培养院校关于国际商务专业人次评价总体呈现缺乏科学性的宏观样态。第一,人才质量评价主体的单一性。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目前,高职院校仍然秉承“学校评价”为主的质量评价观,即由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给予最终评判。出于学校声誉、教育经费拨款等考量,高职院校在人才评价过程中多采用对自我有利的方式而得出满意的评价结果。因此,“单一性”的人才质量评价对学生知识生产的约束性较弱,无法发挥质量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第二,评价内容的局限性。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质量评价内容主要以结果导向为主,即格外关注学生的日常理论考试成绩与技术技能考核成绩等,过分强调知识学习的“结果”,而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痕迹”缺少必要的测量和评价。第三,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评价方式是开展人才质量评价的行为载体。关于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质量评价多借助于考试、考核的方式进行,且主要以高职院校的日常测验、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为主,在评价方式上总体呈现单一性特征。

三、湖南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着眼定位,明确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功能。湖南省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从外部经济社会发展和内部人才培养规律系统考虑。从外部看,考虑长江经济带发展背景下湖南省相关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湖南省外贸企业发展迅猛,依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的高互补性,双边投资和经贸合作不断取得进展。行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对高层次国际商务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内部看,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突出高职特色,以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应该抓住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让高职国际商务人才的知识、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等不断得到拓展与提升。基于以上两点,建议将湖南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备较好的专业语言表达和沟通协作能力,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商务信函、商务接待、商务文秘、报关、报检等外贸业务,能比较熟练地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能够胜任相关企业的商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中高级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二)着力市场,优化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落脚在课程和教学上,具体方案有以下:一是与行业企业对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定期岗位需求调研制度,把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前沿动态和最新需求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中,至少每3 年修订1 次教材;此外,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建立灵活、弹性的教材更新制度。二是以先进课程理论为指导,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在课程结构上,减少纯理论课设置,优化现有课程结构,建立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在教学项目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是丰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改变传统以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头脑风暴、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引导文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转变;同时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探索运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拓展传统课堂,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着实工作,强化国际商务人才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的大量实操练习,这是由应用型人才主体知识的默会性所决定的。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湖南省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强化实践教学。一是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制度。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各实训环节的管理细则,合理安排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此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突出关键技能训练。二是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应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在校内建立商务实训中心,配备实训所需的软件、设备等;还可以采取产学结合的模式,联系多方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去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运作,以获得商务环境的一线经验;聘请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请他们对学生的实习实训予以指导。三是完善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在高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模式,引导校企双元培养,充分发挥企业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完善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求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制定人才引进和选拔的重大政策,监督落实人才激励等制度,为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着重素养:创新国际商务人才评价方式

人才评价是高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关键。一是评价内容多元化。借鉴“4cs”评价模式,即运用外语与他人进行基本的商务活动、掌握适应岗位群所需的各项职业技能、具备一个社会人应有的人文素养、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形成以评价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重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作出真实性的评价。二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主观评价评与客观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包括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知识应用水平和能力。两者的结合,能够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组成由社会专家、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团队、商务类职业证书认证机构多元结合的评价主体。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容易得到完善与提高等等。总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让高职国际商务人才得到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还能增加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专业人才商务
中国视光学相关专业人才互通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构想与实施方案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