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中国

2020-01-19 02:59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黄菲
时代邮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流动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黄菲

■ 策划人语

我们处在一个流动的时代,一个流动的中国。

我们在故乡和他乡之间流动,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流动,在“二三线”和“北上广”之间流动,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阶层之间流动。

流动意味着蓬勃的生机与源源不绝的活力。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我们在流动中探寻向上的路径。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审视,我们身处的“流动”,是中国人主动拥抱变革、顺势而为、掌控命运的“争上游”——流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的中国。

流动也意味着巨大挑战。与井喷式的活力相伴的,必然是纹理层叠的现实。激流交汇处,是一个转型期的中国,一个上升期的中国,人口规模激增了,社会结构复杂了,多元的阶层、主体、诉求涌现了——流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元的中国。

流动重塑了中国的人文地理、语言体系、风俗民情、精神面貌,流动也为千千万万试图改变命运的人提供了机会,流动让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中国梦成为现实,使得中国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国度。(执笔/黄菲)

■ 本刊立场

有“流动中国”才有“活力中国”

如果要搜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关键词,“流动”一定是大放光彩的一个。这个富于动感、充满力量的词语,改变了无数个体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前程,给中国社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有“流动”,才有今日生气蓬勃丰富多元的中国。

“流动中国”的鲜活图景

看到“流动中国”,第一个涌上心头的画面,是春运。无疑,被称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春运是对“流动”最生动直观的诠释。2019年春节,7天假期中全国共有超过4亿人次出行。4亿人次集中出行,相当于全体美国人都在流动,或是相当于两个德国、两个法国、两个意大利的全部人口在迁移。这场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启动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其背后,是一场深刻、宏大、壮丽的中国式的流动。

这是地域空间意义上的流动,一场横向的流动。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从中西部地区流动到东南沿海,从四川、湖南、安徽、贵州……流动到广东、北京、上海、深圳……人们如候鸟迁徙一般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流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南下广东的绿皮火车装满了怀揣梦想的人,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成为中国吸纳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流动人口从657万人增加至2135万人;1990—2010年,流动人口从2135万人增加至22143万人,年均增长约12%;2010年以来,增幅相对平稳。这些数字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组成,他们是建筑工人、快递小哥,是程序员、新媒体编辑,是小摊贩、保洁员,是医生、教师、学者、企业家……他们涵盖了你能想到的所有行业、所有职业,在地铁,在商场,在电影院,在写字楼,你见到的每个人,都可能是从外地流动到这个城市的人。

这更是社会意义上的流动,一场纵向的流动。无数人在这场流动中顺势而上,实现了命运的飞跃,阶层的上升。预计2020年,我国将有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这个非户籍人口,就是从外地流动至此的人。流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轨迹。小芳小丽变身打扮时尚的城市丽人,二狗三娃成为见过世面的张总谢总,这样的故事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日常。来自安徽阜阳乡村的方容,从职业技校毕业后就来无锡打工,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15年。他在一家民营机电公司工作,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成为技术骨干。2013年,他贷款买了一套房子,把户口从阜阳老家迁到无锡,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2019年春节前,他接父母到无锡来过年。每一个城市,都有无数来自异乡的“方容”在认真生活,用心工作,努力追求更好的人生。据统计,2019年春运,9%的旅客属于“反向探亲”。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获得了向上流动的空间和机会,在城市、在故乡以外的地方扎下了根,有能力把父母接到自己生活的城市团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代际总流动率持续上升,从20世纪70年代的0.38上升至当前的0.71。这表明,反映个体努力程度的自致性成就已经取代家庭出身等先赋性因素,成为影响个人社会地位的首要因素,社会阶层流动水平不断提升。

无数涓涓细流汇聚成波澜壮阔的洪流,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流动为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动力。流动激发了人的工作热情,提高了经济效率,推动了经济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推动中国经济在40多年中高速发展。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入制造业领域,为我国成为“制造大国”作出了特殊的时代贡献,支撑了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过程。人才流动往往伴随着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在乡村振兴中,大批返乡创业的人才,给乡村带来多种资源要素,发展观光旅游、民宿、餐饮等服务业,兴起农村电商,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各种专业人才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种体制之间的自由流动,不但获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更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流动改变了中国的城乡结构和社会结构,加快了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1978—2017 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 1.7 亿增至 8.1 亿,城市化率从 17.9%提升至 58.5%,标志着中国由原来乡村人口占优势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几亿农民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力军、第三产业的主要从业者,甚至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流动传播着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城市文明,来自农村的人进入城市,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熏陶和同化,又将这种印记带回家庭,带回家族,带回家乡,这种影响并不立竿见影,但潜移默化。城乡之间的文化互通和交流,将乡村卷入现代化的浪潮之中,改变着乡村的精神面貌,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这场持久而深刻的流动,伴随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化,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变化,也包含着无数活跃的个体做出的更自由的选择,创造的更精彩的人生。流动给中国社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我们引以为豪的经济高速增长有赖于流动,我们的制度和文化创新也与流动密不可分。在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乡村,我们的北上广,我们的小县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流动带来的变化和留下的印记。流动为千千万万力图改变命运、追寻更美好生活的人提供了机会,让一个个中国梦成为生动鲜活的现实。

“流动中国”从何而来

我们中国从几千年来安土重迁的乡土社会,到今天数亿人次规模的迁徙流动,这是现代化浪潮带来的时代进步,是市场经济之手造就的社会发展“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个体从“单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但解放了身份,更解放了思想,为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这是流动的内部动能;改革开放激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创造了巨大的人力需求,为亿万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这是流动的推动力量;改革开放逐步破除了户籍、劳动用工等制度性因素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消除了自由流动迁移的阻力;改革开放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人人得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减轻了流动人口的生活压力。总之,正是改革开放引发、促进和推动了大流动,同时又为更大规模的流动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营造了良好环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已进入流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流动的历史,正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改革开放促使人们大规模地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所谓活跃起来,就是指社会的流动性和积极性得到释放,人的思想得到解放,社会因此流动起来,发展起来。

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使中国的大流动生机勃勃而又稳定有序。

改革开放初期,为帮助流动人口尽快在城市立足,国家重点在农民工就业培训、工资保障、法律维权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流动人口在城市实现经济立足后,国家又主要从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入手,为流动人口长期留在城市提供社会保障。新时代,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家把满足流动人口多元需求作为重点,解决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安家落户问题,动员流动人口参与社会治理,参加政治文化活动,为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创造条件。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推行异地中高考成多省“标配”,办理身份证、出入境证件、驾驶证更加便利,住房保障等权益差距逐渐缩小……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提速,城乡发展不平衡状况将得到改善,流动将更加饱含温情,稳定有序。

基础建设的提速,为中国的流动增添了动能。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9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3万公里;高铁里程占世界总里程的2/3;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0多亿人次,运量接近全球人口的一半。纵横的高铁、航空、桥梁、高速公路,为流动的顺畅和快捷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便捷快速的交通出行使得人们空间流动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大为降低,流动得以成为更多中国人的常态。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多元化交通工具,极大地满足了出行需求,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已不是想象。“家在北京,我在杭州,每周五晚10点杭州飞北京的那趟航班上,基本上一半都是工程师。过去4年,我一共飞了325次,里程达40万公里,飞行时间747小时。”工作在杭州,生活在北京,出差在全球,这是一位杭州工程师和他同行的常态。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不仅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更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高效率,拉动整个社会经济不断增长,让流动中的中国更繁荣稳定。

包容开放的城市文化精神,使流动更加和谐顺畅,温度宜人。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个充满现代文明精神的社会,必然能够以自信的心态拥抱多元化的时代。现代城市不仅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且血脉中流淌着“流动”的基因。平等、开放、包容的现代城市文化,造就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和自由平等的创业氛围。在深圳,“英雄不问出处”的质朴认知衍生出“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移民文化,为整座城营造出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氛围,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企业在此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人才的可贵,2018年一批城市率先出台政策放开落户限制,2019年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和取消落户限制的大城市达到了69个,长沙、苏州、无锡、扬州、厦门、青岛、杭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饱含温情善意的政策环境,自由包容的文化氛围,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城市对“流动”的热情和欢迎。

建设“流动中国”需久久为功

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应该有良好的流动性。当社会阶层形成固化,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社会资本、资源流动的固化,对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实现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社会才能在前进中保持稳定与平衡。完整的社会流动是指通过横向流动的扩大,使处于社会分层不同位置的个人和家庭,有更多机会实现社会纵向流动。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纵向流动的机会,既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象征,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的开放性越来越高,保持了较高的流动性,但是,要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高流动性、公正公平合理的社会结构,绝非一日之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是就当前社会阶层日趋固化、社会纵向流动性明显弱化而提出来的。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属于我们时代的价值和梦想,尚未在亿万流动人口身上充分兑现。

要继续加大发展的力度,唯有发展,才能为所有人创造更大的流动空间、更多的流动机会、更通畅宽阔的流动通道。国家推动产业升级,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创造了个人发展机会,整个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快速增长,从多个维度提升了社会阶层流动水平。技术的革新,新兴行业的繁荣,都会带来新机会。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直播行业的兴起使无数普通人成为主播成为网红,有了流量,有了粉丝,有了素人变明星的机会。柜员李佳琦,很快就实现了“赚3000万”的梦想,而且还将继续赚下去;乡村姑娘李子柒,从国内红到了国外,连央媒都为她点赞。

要继续深化改革,打破流动的各种障碍。这当然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环节可以解决的,需要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拿出整套的改革措施,扎实推进。要继续推进以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变革,彻底破除阻碍流动的制度及非制度屏障,比如地方保护主义、城乡区隔的二元结构,令流动的环境更加宽松,通道更加通畅;要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每个人的社会纵向流动提供基本保障;要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实现纵向流动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引导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创新、创业,形成多元化社会纵向流动机制;等等。

要发挥市场作用,因势利导,打破人才“单位管理”的体制壁垒、身份壁垒,促进人才价值的自我实现;要发挥政府职能,通过制度设计,鼓励和引导人才流动,破除体制机制界限,促进人才在各种体制之间无障碍流动,赋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政策的制定和治理方法的选择上,要多一点善意,多一点关怀,多一点温度,要看到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追求的人。

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应当建立在我们对流动中国的敏锐洞察和深刻了解之上。我们的城市,必须要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只有当城市有足够开放度和包容度,才会有大量人才流向城市,城市才会保持发展的活力。建立开放的、公正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就是要尽可能消除阻碍城市走向开放、多元的各种体制性的、结构性的障碍,在城市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让各种群体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都能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科学的社会管理体系是一个城市繁荣发展的社会资本,城市社会管理水平越高、社会环境越好,城市得以繁荣发展的资本就越雄厚。面对激增的人口规模、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多元的阶层、主体、诉求,城市的发展越发需要更高水平的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支撑。这种精细化的社会治理,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则在于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

建设高流动性的中国社会是一项繁复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破除各种利益固化的樊篱、完善社会流动机制、畅通社会流动通道,都必须久久为功。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推进,流动的中国必将生发出更充沛的活力,我们必将共建共享一个稳定有序、生气勃勃、自由平等、公正合理的现代社会。

■ 背景·盘点

每一个流动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每一个流动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鲜活质朴的故事,有酸,有甜,有苦,有辣,诉说着艰辛,也饱含着希望,如此平凡,却又如此不凡……正是无数普通人的故事,汇聚成了中国故事。

一家人都认为留在上海更好

虽然刚满50岁,但张玉娟的孙子已经4岁多了。儿媳妇在家带孙子,张玉娟还是做她干了快8年的小时工。张玉娟是他们全家最早从葫芦岛出来到上海打工的人,一直就做保洁工作。8年来,她陆续挂靠了几个公司,慢慢攒起了自己的客户群,每个月的收入从刚开始的3000多元到现在已经能稳定在6000元左右。她的爱人老薛则在她到上海的第二年也跟了出来,“每天4点左右就骑车去批菜,然后在早市上摆摊”。

两口子干了一年多,小三轮换成了面包车,把儿子小薛也从老家带出来了。早晨,小薛帮着老薛进货,白天就在附近小区收废品。“这边挺多人就直接把塑料瓶、纸箱子扔在楼下,还有挺好的沙发、衣服、鞋子,要是在我们老家,哪有人白扔这么好的东西。”2011年,小薛和同来打工的老乡结婚,有了孩子后,小薛又跟两个老乡一起,在小区门口开了一家订做、安装塑钢门窗的小店。儿子退出后,老薛觉得独自一人进货困难,就加入了卖菜“游击队”——每天去早市批点蔬菜,傍晚的时候就在附近小区外面摆摊。

老薛和小薛虽然也有代沟,但是在继续留在上海这个问题上从无分歧。“还是在大城市讨生活容易。只要肯出力,干点啥都挣钱。孩子虽然没上幼儿园,但是我们也经常带着去公园、动物园,到处都有免费开放的游乐设施。我们过年回家的时候,老家的人还说我们孩子到底是大城市来的,见识就是多。要是在老家,也就是住的能比这儿好点,其他各方面都不行。”

老薛一家在老家都参加了新农合医保,他们都没办异地医保报销手续。在老薛看来,在上海即便没有医保报销,看病也比在老家便宜。“在老家,一个感冒就得挂一周的点滴,得好几百块。在这儿买点药就行了,算下来,不比在家里花得多。”张玉娟她们公司里出来打工的基本都是一家人,而且多数都是中年人。“单个出来打工的一般都干不长。出来的人,身体一般都不错,四五十岁的比较多,真要是60岁往上的基本就回家了,也就没有医保报销的问题。”

老薛一家虽然一致认为留在上海更好,但他们并没有打算从此不回家乡。老薛和张玉娟准备再干10来年,“趁着身体还行,攒出棺材本来。等到60多岁干不动了,就回老家养老了”。而小薛则准备看看孩子未来学习情况再决定是否返乡,“要是孩子是那块料,就回老家上学,要是成绩不好,索性就在上海读职业学校,毕业了在上海也能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

(周明杰)

小朱岗村的流动儿童

小朱岗是合肥的一个城中村,外来人口1万余人,流动儿童约800人。居留于此多是这样的典型家庭:一家有两三个孩子,由妻子在家抚养,全家人挤在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每月支付400元左右的租金。从外观看,一门一窗就是一家,两层的小院落实际挤进10来户,近30人共同使用一个厕所。

眼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把儿女带在身边,至2018年,15岁以下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的比例为21%。

李洁一家四口依赖于父亲在建筑工地制模的收入,每月不到4000元,得付300元房租、约100元水电费。来到小朱岗前,他们的生活依赖于老家地里种的稻谷。李洁的父亲坦言,“没结婚之前在外打工,结婚生子以后吃不饱才又出来打工”。

徐姐盘算着,自己可以去做一些类似保洁的工作,但一个月顶多能拿到1500元。而两个孩子早中晚都需要接送,还不是同一间学校,学校都没有食堂,如果让孩子去学校附近开办的“小饭桌”,每月又要多支出600元。

徐姐不放心孩子去“小饭桌”吃饭,除了价格和卫生方面的考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午休时间长,没有家长看着,他们就会在那边玩儿,松懈了,学习成绩就下降了”。

她对李洁本就严格,期末考试要求3门课都达到98分,平时至少也要达到90分,这也导致了李洁的两次出走。母女俩对奖励的看法也不同。孩子希望考第一名能买一本课外书,但母亲坚持认为,作业多了就不能看课外书,考得好可以去吃肯德基。

于是,这个总能考到前三名的女孩经常向同学借书,在社区图书室看杨红樱(作家,代表作有《女生日记》《男生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徐霞客,每次还借3本书回家看。她只买过一次课外书,一下午看完,第二天就搁在了一边。徐姐念叨,不如在超市看完算了。

在她眼中,李洁是个花钱的孩子,缠着大人要上奥数班,14节课花去750元;和同学家人结伴买了件200元的袄,回家却不穿,只叫妈妈去退了。弟弟则节省内向,早上刚拿走60元春游费用,晚上却嘟囔,“干吗要去呢,花费好大”。

这个家庭对未来没有确切的安排。“他们哪天毕业了,我们就退休了。”李洁的父亲说,能念一天就要在这里陪孩子们一天,但他也担心,哪天无法继续在城里打工就得回家。母亲的意见则是,等读完初中三年再作打算。

某公益组织的朱红红曾在小朱岗调研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她发现,流动人口在进入城市后见识增多、经济状况转好,他们意识到不高的文化水平给自身发展带来的限制,因而比上一代更重视子女教育。然而为了生计各自奔波,过半人每天要进行超过10小时的体力劳动,这使他们无暇注意到孩子身上的种种变化。

(相惠莲)

把全家都带到北京定居

1991年,管军在父亲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工厂干了不到一年就不声不响地辞职了,揣着仅有的157元从老家洛阳来到北京。管军从大酒店的服务生干起,卖过早点,推销过上百种商品,逐渐在北京站住了脚。“我的故事虽然没有‘王启明’那么曲折,不过将来讲给我闺女听,也挺励志的。”管军对自己的奋斗历程相当自豪,而最让他觉得自豪的就是他不仅自己在北京站住了脚,还把全家带到了北京定居。

管军是家里的长子,他始终觉得自己对原生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初弟弟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刚结婚的管军就把弟弟叫到了北京,让他住在自己家里复习考研。连考了4年,管军的弟弟终于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弟弟又考上了北京市的公务员。

安排好弟弟,管军就开始劝说已经退休的父母也搬到北京来。“我们老家正好在黄河以南,冬天没有暖气,我爸妈的腰腿都不好,我觉得就是冻的。”管军劝了三四年,父母还是不肯到北京。情急之下,管军趁着回洛阳探亲的机会,背着父母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老两口这才不得不搬到了北京。“我爸妈总说不适应啥的,其实就是觉得来北京花费高,看病也不能报销。”

2011年,管军的女儿出生了,为了照顾孙女,之前一直闹腾要回老家的父母安心住了下来。管军也帮父母在老家办了异地医保的手续,而他觉得办理这个手续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父母安心:“平时拿那一点药,要是回去报销,报回来的那点钱还不够来回路费的。要是有了大病,那些进口药也根本不给报啊。”

父母来照顾女儿后,管军更真切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父母健康的影响。4年前,他在澜沧江边买了一套房子。“我妈这次挺痛快,说反正也凑不到原来那些老伙伴了,那就住哪儿都无所谓了。闺女上幼儿园后,这两年我都送老人去那儿过冬,去年春节,我们家、我弟弟一家都在那儿和父母一起过的年。”

现在,管军又开始为女儿上哪种小学纠结。虽然孩子没有北京户口,但管军并不希望孩子从小就上国际学校。“我还是希望她和邻居们的孩子在一起上学,接受正常的基础教育。”管军正在犹豫是先让孩子上片区内的小学还是直接上外国语学校,“外国语学校得住宿,我有点不放心。折腾这些年,没有户口,孩子上学还是不方便啊。”

管军身边有不少和他一样已经在北京安家的朋友,大家虽然没有北京户口,但一家人都在北京,“把老人接过来的不多,多数是老人不愿意过来。但没有人不把孩子带在身边的。”但是,孩子上学就只能各谋出路,“留在北京的都是上私立学校,奔着出国,要不就是买天津的房子,把孩子学籍转过去,然后安排一个家长过去陪读。”

但在管军看来,他费了好大劲才把家人都凑在北京的,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再为其他事情让家人分离,所以他现在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将来北京的高中也能允许外地学生借读,高考的时候不让我们这些外地户口的孩子参加就是了。”

(宗媛媛)

回村开磨坊的“乡村振兴好青年”

从济南一所职业学院毕业的韩敬武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回到从小生长的农村,那时候,他满脑子都是如何留在济南,趁年轻干出一番事业。

功夫也确实没有辜负有心人。在一家采购机构干了四五年办公设备配送和维修,摸透了这一块业务流程,也积攒了一些客户和资源后,韩敬武决定自己创业,干的就是监控安防的老本行。“创业风险多大呀,现在的日子多滋润,工资小三千,单位领导器重,干吗要折腾呢?”面对亲友的质疑,韩敬武摇摇头,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初衷“趁年轻好好打拼一番”。注册公司、租赁办公场地、进设备、洽谈业务……2006年,韩敬武创办的济南天网监控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了。

韩敬武回忆起创业初期的酸甜苦辣,仍然历历在目,“刚开始没钱啊,没有车,大冬天骑着自行车跑去给人家装设备。有一次一家公司开业,前一天晚上,我干了个通宵,一个人从一楼到四楼上上下下装完又调试好了所有的监控设备,总算是没有耽误人家开业。”靠着他坚持不懈的打拼,如今,韩敬武的天网监控设备公司已有10多人,业务遍及全国各地。韩敬武当初在济南扎根的愿望总算实现了。这时的韩敬武,大部分时间都留在济南开拓业务,逢年过节,才会回到平阴县孝直镇西山村的老家看望父母。

为了利用西山村在外的能人带动小山村发展,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西山村的“第一书记”杨洪光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把村子在外的优秀青年请回来,请大家为村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认识韩敬武不久,杨洪光就在济南找到了他,表达了希望他回村干点项目、带动村民发展致富的想法。

韩敬武没有拒绝杨洪光的邀请,小有成就的他也想着为改变小山村的面貌做点事。就这样,经过前期考察,韩敬武发现,人们对饮食健康越来越重视,石磨面粉深加工是一条行得通的创业门路。说干就干,没多久,韩敬武的古法石磨面粉厂正式开张了,他还给面粉注册了品牌叫“德冠生”。

多年的市场经验告诉韩敬武,不管干什么,想要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有自己的特色。韩敬武的面粉特色就在“石磨”。为了符合人们追求健康的趋势,磨面过程中不用任何添加剂,磨出来的面粉微微泛黄,保留了小麦原有的香味。韩敬武还给面粉申请了“QBBSS质量链”溯源认证,只要拿起手机扫码,就能知道整个加工过程。

做监控安防设备的业务员卖起面粉来也是毫不含糊。短短几个月时间,印有“精准扶贫品牌”字样的“德冠生”面粉已经进入平阴心连心、济南大润发等30多家超市,生产订单一直源源不断。

回村开了磨坊,韩敬武回老家的次数也频繁起来。离家十五六年后,韩敬武与山沟里那个年轻人纷纷离开的村庄再一次有了密切联系。他优先雇用村里的贫困户来磨坊上班,月月按时发工资。村里的贫困户子女上学有困难,可以向他申请教育资金,本村村民卖小麦给磨坊的,每公斤一律比市场价高出1角钱,贫困户卖小麦,再额外高出1角钱。

前段时间,韩敬武被评为了“济南市乡村振兴好青年”。韩敬武说,他非常希望能带动村里一些年轻人创业,毕竟,只有像他这样的人多了,村庄的发展才会步入快车道。

(冯经伟)

■ 公众表达

“流动的中国 从多个维度增强了社会发展的活力……”

流动的中国从多个维度增强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为人们凭借自身努力改变人生轨迹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高水平社会流动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友梅

中国各省区市间,人员、资金等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让中国按既定步伐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目标。

——法国桥智库主席 若埃尔•吕埃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流动的红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继焦

在2003—2008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流动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袁训国

进一步促进流动,可以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厚度,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同时给劳动者带来更多的机遇。未来通过更充分的劳动力流动,将促进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都阳

如何让近3亿流动人口,在今后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中更好地生活,已经富裕起来的中国社会必须予以充分关注,政府更需要政策倾斜和制度创设。

——著名政治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周瑞金

促进我国社会流动的因素是什么?一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催生大量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有利于劳动者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二是教育事业发展,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大幅提高,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信、更有活力和创造力,因而也更容易向上流动。三是市场机制逐步健全,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面对平等的规则、机会,可以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相应回报。

——《人民日报》媒体评论员 殷鹏

猜你喜欢
流动
流动的金杯
健康教育也要“流动”起来
二维定常Chaplygin气体绕直楔流动
梦河·之一
流动的光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流动的画
流动的风景之家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