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玉玺
市政道路的建设贯穿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市政道路质量的管控是非常重要的,要合理分析影响市政道路质量的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与工程建设有很大关系,施工人员的素质包括技术、组织、管理、决策、控制、作业、操作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可以这么说,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如果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够牢固,那么将无法带领团队完成任务。此外项目中的施工技术人员也决定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在工程建设中,主要的技术人员还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工,他们虽然长期奋斗在工程建设中,但是毕竟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有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同时安全意识不强,这都对市政道路质量产生了影响[1]。
施工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也决定着道路质量的优劣,如果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不合格,那么由此所建造出来的道路质量也一定是不合格的。在市政道路的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材料大多都是种类单一、数量大,同一种材料会被使用在不同的部位,如果材料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工程质量都会出现问题。目前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材料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施工之前应进行合理全面的筛选,制定周详的材料选用、运输保管、进场验收等流程和计划,确保每个环节都在视线之内,全方位、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避免因为某个环节出现疏漏,导致功亏一篑,对市政道路最终的质量和外观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市政道路工程结构的强度、承载力等,影响了道路路面的使用和寿命。建设单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严格选择原材料,按照合同内所规定的材料设备进行购买[2]。
现代化的道路工程施工必然会涉及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施工机械是影响工程质量和经济的重要因素,施工机械包括生产、运输、施工、作业工具、测量与检测仪器等,施工机械的选择、控制和管理是市政道路施工与质量控制中的重中之重,施工机械需要在满足道路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要求的同时,满足经济性要求,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才能让企业的经营具备可持续性,只有在经过精心的比较分析后选择,按照正确的方式组合配置,才能确保市政道路在经济优惠、技术合理的前提下满足质量要求[3]。
不同的施工单位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很多单位往往会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不同方案对达到质量目标的影响,在制定方案时应该结合工程特点、区域环境、工期要求和当地的工程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考虑,方案中市政道路施工所采用的措施、工艺、方法和流程等不能机械照抄照搬,泛泛而谈,应做到因时因地制宜、针对性强、考虑周全,并应考虑各种不利情况的应急措施和预案。目前对市政道路的各分项工程都有成熟、完善的规定,有严格的施工工艺要求,各种施工工艺流程之间应严格检查验收、层层把关,只有在上一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否则可能对建筑产生不可逆转的质量隐患。同时应推动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稳中求新,在新中提升,不断提高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市政道路建设中环境因素可分为人文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等,在进行实际的施工中,环境因素是不可控的,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尤其是施工现场降水量、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都会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市政道路大部分位于居民楼附近,在政府的监管下,工程实施需要减少对于周围居民的影响,对于文明施工和施工时间段的要求较高,所以工程质量受外围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多,很难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按方案实施。在涉及此类路段施工时应制定各类专项施工方案,来克服以上困难。
施工人员作为工程的实施者,需要注重对于自身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把建设好道路质量放心中。同时企业要加强对于员工的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定期展开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养,夯实专业基础,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具备良好的职业水准。作为管理者要发挥领头羊作用,制定好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做好监督指导,学会从长远出发考虑问题,为工程质量打好基础。对于施工人员技术的提升,要求员工熟练掌握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合理运用各项技术,在工作中严谨负责,保障安全和工程质量。技术人员要做到不断更新技术知识,提升技术水平,出色完成道路建设,让企业在专业化的道路上笃行致远。此外,要构建完善的专业人员培训机制,着眼实际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的要求,不断优化培训计划和方案,对现有施工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进行合理优化,从整体上促进管理队伍综合素养的提升。定期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形式,或是依托技能演练、实践拓展的行为,深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其管理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杜绝不文明施工现象,保障施工质量。
对于市政道路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施工材料,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程度与材料的好坏和性能有直接关系。道路施工材料不仅要经受风吹日晒,还要每天承受较大荷载,所以应高度重视施工材料的选择,同时对于材料的监管也要贯穿于整个工程中,在对材料进行采购时,要选择信誉较好的供应商,采用统一购买的手段,对这些材料进行抽测,从根源上保证所购材料能够满足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在后期的工程建设中,安排专业人员不定时的抽查材料,防止材料与所购买时不一样,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流入,一经发现问题,及时整顿处理,问题严重的应立即停止施工,整改合格后再次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应该对市政道路施工方案质量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走流程走过场,不能找个类似工程修改一下应付了事,施工方案是工程实施的是否顺利,是否能够达到既定目标的指导性文件,应由具备相关能力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现场环境、经过反复对比分析、优中择优之后制定符合工程特点和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应做到技术先进合理、工艺流程符合环境特点、组织措施科学经济、检测手段满足规范规程要求、施工组织能够形成流水、工序穿插紧凑、均匀连续施工,在满足规范工序要求的前提下保持关键线路最短。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动态地进行管理,如果出现与施工方案偏差的情况,应该及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纠偏,如果是由于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考虑不周全导致的施工进度拖延,应及时制定补救措施,通过调整非关键线路工作,充分利用自由时差,尽可能减少对关键线路工作的影响。
市政道路建设具有规模大、工作量大、施工线路较长的特点,所以在市政道路建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政府和工程的管理人员要提前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现场的情况,了解现场的施工条件,做好具体的情况记录,根据实际情况预测施工时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其中管理人员还要预测外部天气,明确气温变化、自然灾害对施工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制定好相应的防范策略,避免因突发情况而对道路工程产生影响,从而导致道路质量的下降。重视市政道路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确保在工程实施中做到有条不紊,为道路建设的质量管控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为保障施工质量,需构建合理的监理制度,依托规范有效的制度规范施工行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合同签订是明确双方权责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有效规范。在施工实施的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当发挥质量监督作用,深入施工现场实施质量检测与指导,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对不符合合同要求和技术规范的问题,应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对整改后的问题进行重新检测,以确保符合质量要求。同时,利用监理工作的根本职能,降低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显著问题,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建设其实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项目,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的顺利落实,需要把控好每个细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大意都会对道路质量产生影响。通过客观的分析,丰富的工程经验,可以科学合理地制定道路质量管理措施,道路质量才能有可靠的保障,使得市政道路建设才能更好地发展,人们的出行才能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