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信息化教学形势,让小学语文教学“动”起来

2020-01-18 05:11司玉霞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语文

司玉霞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之“动”,注重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学习及思考,以此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本文注重立足于信息化教学形势,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以此让小学语文教学“动”起来,让小学生更加高效、高质的学习。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语文;动态课堂

前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使小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对语文知识点进行主动地建构,实现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要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使语文教学“动”起来,也让小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知识学习中,构建高效、高质的语文课堂,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及发展。

1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导入,增强小学生学习体验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开端,对于小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来说,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及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要求教师能够对课堂导入环节做好把握,善于利用趣味性、动态化的导入方式,唤醒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保持积极性、主动性,使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得到更加有效地开展[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可以利用图片、视频资料,对教学内容做好有效地把握,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教学导入后,激发小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对语文知识点进行积极、主动、深入地学习[2]。

例如,在《观潮》一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场景,对涨潮、落潮的情景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小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对钱塘江大潮壮丽的景观进行感知和理解,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在导入之后,引导小学生对《观潮》一课的文字描写内容进行阅读,使小学生将文字知识、图片知识、视频资料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让小学生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让小学生加深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带给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感,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深化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培养及发展。

2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引导,开拓小学生学习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要注重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视野进行开拓。在利用信息技术后,通过检索教学信息,获取丰富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进行主动地探究思考,强化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使小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对语文知识点进行积极、主动、深入地学习,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加深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及掌握,以构建一个高效、高质的语文课堂,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及发展,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4]。

例如,借助于信息技術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时,通过融入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化的语文课堂,能够让小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直观化的感知和体验,对小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做好有效地培养及发展。如在学习古诗词《望庐山瀑布》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关于瀑布的景象,使小学生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观进行观察、感知和体验,使小学生有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视野,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小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又如,在开展《赵州桥》一课教学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小学生的学习视野,可以搜集关于赵州桥的真实情况,引导小学生对赵州桥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解。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视野变得广阔,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综合素养进行更加有效地发展。

3突出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深化语文教学质量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科素养做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新课标的要求,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素养做好培养,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在信息技术指引下,深入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强化小学生学习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5]。

例如,在开展《鲸》一课教学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注重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入手。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引导,使小学生通过看微课,对《鲸》一课的内容做好预习,能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做好提前的预习了解。在课堂上,教师联系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提问,使师生做好交流,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在课后,注重结合《鲸》一课的教学内容,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如引导小学生通过搜集鲸鱼的科普资料,使小学生对鲸鱼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情感,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得到深入地开展。通过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地联系,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有一个广阔的视野,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质量。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引导,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沉浸在学习氛围中,对语文知识点进行主动地学习及思考,对语文知识点加深理解及掌握。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小学生构建一个动态化的语文课堂,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动”起来,使小学生的思维也“动”起来,也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高质。

参考文献:

[1]张军强.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 新课程,2021,(44):41.

[2]房福全.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索[J]. 课外语文,2021,(31):98-100.

[3]郑丽华.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 名师在线,2021,(28):73-74.

[4]管伟. 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 教师博览,2021,(27):47-48.

[5]李军年.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实践探析[J]. 中小学电教,2021,(09):33-34.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