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华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多维度、教学内容与形式要与时俱进、教学手段及方法应多样化、幼儿教师之间理应经常进行乐理探讨以及提高幼儿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以此,期望幼儿能够获得音乐经验,在音乐中成长,最终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
一、幼儿园音乐课程概述
幼儿园音乐课程,是幼儿园对音乐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在音乐方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
幼儿教师通过一些歌曲、律动、器乐,欣赏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等音乐教育教学,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和品格,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和行为,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0 — 6岁的幼儿正处于节奏和音调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期,恰当的音乐教育教学对于这个阶段的幼儿的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实施改革,使其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让幼儿处于喜爱的音乐活动的熏陶中,体验音乐,享受快乐,对健全幼儿的人格、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三、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学前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幼儿园和幼儿家长都愈来愈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这表明了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幼儿园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存在着多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不清楚
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没有顾及音乐课程的多维度目标,而是过于偏重音乐技能目标,追求最后的成果展现,要求幼儿表现标准,从而忽视了幼儿在课堂上多方面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陈旧和形式成人化
一些幼儿教师没有与时俱进,所教的歌曲、舞蹈等音乐内容重复多年都不曾改变;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幼儿教师所利用的音乐素材偏向成人立场,期望在幼儿身上看到立竿见影的、短期的效果。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机械生硬
在教学手段上,一些幼儿教师仅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略显沉闷、呆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主动教,幼儿被动学,幼儿为了教师的教而学,而且是机械地学习。幼儿在机械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不是通过有意义的学习获得,导致思维僵化,很难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四)幼儿教师缺乏对乐理的探讨
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照搬音乐教材,僵硬地把乐理知识灌输给幼儿,没有思索如何将乐理知识幼儿化,未考虑幼儿对新的乐理知识的接受能力偏低等情况。
(五)幼儿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低
在音乐教学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被动学习,积极性低。机械僵硬的学习使音乐变成幼儿技能训练和表演的道具。因此,幼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懂如何有节奏地诵读,如何有感情地配乐,如何有新意地律动,如何有情境地表演。
四、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一)音樂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多维度
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维度的。因此,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改革方向除了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技能这一维度外,还应重视其他维度的目标:体验音乐,享受快乐的音乐目标;能够用音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情感目标;以及能促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等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拓展目标。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要与时俱进
幼儿教师理应时刻关注有关音乐方面的时代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幼儿教师要懂得利用多种媒介,如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在这其中汲取有关幼儿音乐方面的最新信息,从而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内容里,使音乐课程的教学形式更偏向幼儿化,使之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另外,在音乐教学内容上,可与幼儿园课程的其他领域进行整合。如在语言领域,让幼儿配合某段音乐有节奏地进行自我介绍;在手工和美术方面,让幼儿进行自制乐器活动;在社会领域上,让幼儿进行歌曲或舞蹈表演,增强其自信;在科学领域中,幼儿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如新的歌曲、新的舞蹈中所涵盖的知识都会激发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健康领域上,如《健康歌》能让幼儿了解有利于健康的好习惯。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应多样化
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打击乐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教学过程更直观有趣。学者苗启田认为节奏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身体动作。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身体乐器,并让幼儿学习用身体表达音乐,可提高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幼儿教师要深刻学习理解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以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等音乐教育思想与方法,把可用的、能用的、好用的部分融合到教学中。如最近引起一股学习热潮的《布谷鸟》,它是属于奥尔夫音乐,它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结合动作训练的方法,训练幼儿对节奏、韵律的把握,启发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四)幼儿教师之间理应经常进行乐理探讨
幼儿园应积极主动地在本园开展幼儿音乐教学观摩课,或与其他园所进行幼儿音乐教学交流学习活动。幼儿教师在这过程中,要时刻牢记12个字——眼睛看、耳朵听、心里学、脑子想,多与同事探讨音乐知识幼儿化的头脑风暴,使音乐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幼儿理解学习。
(五)提高幼儿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
幼儿教师要多带幼儿排练音乐剧、儿童戏剧、舞台剧等与音乐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音乐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领会如何有节奏地诵读、如何带有感情色彩地配乐、如何有韵律地律动、如何充满感染力地表演等。
学者杨倩认为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开发、性格养成、人格塑造及社会化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进行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使其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让幼儿在音乐中成长与发展,学会欣赏、感受、享受以及创造音乐,陶冶审美情趣和培养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启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范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研究[J].北方音乐,2019(02).
[2]杨倩.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技术探析[J].北方音乐,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