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2020-01-18 08:37彭兰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52期
关键词:动脑筋新教材课堂气氛

彭兰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这样抱怨:明明课堂上是听懂了,但是课后作业却做不出来。 教学与效果脱节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总本人总结了以下这几点: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三、培养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的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动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1)利用“動动脑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新教材的“动动脑筋”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动脑筋新教材课堂气氛
将课堂互动融入初中物理课堂之中的重要性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动脑筋,仔细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动脑筋,仔细看
动脑筋,仔细看
动脑筋,仔细看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