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吴江样本

2020-01-18 08:38姚敬华孙杰
江苏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姚敬华 孙杰

【摘要】“活泼泼地”教学是江苏省震泽中学的校本育人模式,也是一代代震泽中学教育人矢志不渝的教学实践方向。迈入新时代,震泽中学赋予“活泼泼地”教学以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创生出长三角基础教育一体化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吴江样本:打造“发展联盟”,横向拓展“活泼泼地”教学的外延,构建一体化的“课堂+”;完善“协同机制”,纵向拓深“活泼泼地”教学的内涵,探索私人订制“教学+”。

【关键词】区域一体;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2-0018-02

【作者简介】1.姚敬华,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苏州,2152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孙杰,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苏州,215200)副校长,高级教师。

“活泼泼地”是我国现代教育家汪懋祖先生在1923年为江苏省震泽中学前身“吳江县私立震属初级中学”题写的策勉词。“活泼泼地”语虽平淡,但其意悠远。据考,“活泼泼地”援引自程颢、朱熹等人对《中庸》所载《诗经·大雅·旱麓》“鸢飞鱼跃”的阐释:“活泼泼者,乃道体之本,然无一毫亏欠,无一息间断、固浩浩然、广大流行而无穷尽者也。”

教育要为社会未来计,为学生终身计。“活泼泼地”教学作为与“活教育”一脉相承的五育并举路径,更是一种独特的校本“育人实践”。

“活泼泼地”教学指向全人,通过对教学的“重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能动学习,推动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整体成长,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维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实现均衡而又充分的发展,自由生长为具有“震中范”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选科走班、课程自选、分层教学等措施,建设更开放的教学场域,大力推进“活泼泼地”教学的转型与升级,实现课堂由“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其中,“自能·探究”教学就是被实践证明了颇有成效的一种典型范式:“自能”即“自主”“能动”,自能教育立足于“自”,着眼于“能”,其核心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自能·探究”教学范式下的课堂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在自主实践中学会创新。根据从实践到认知的基本规律和从知能形成到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原理→方法→新知→完善”等教学环节,强化“自学→自悟→自析→自创→自馈”等行为表现,促进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发现原理→发现方法→获得新知→调节完善”等能力。

迈入新时代,乘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落户吴江区的国家战略“东风”,江苏省震泽中学迎来了补齐短板“再出发”、育人方式“再改革”的重要机遇,更开启了“活泼泼地”教学面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行“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迭代升级之路。如何赋能“活泼泼地”教学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内涵,创生长三角基础教育一体化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吴江样本,成了当代震中人当仁不让的使命和担当。

一、打造“发展联盟”,横向拓展“活泼泼地”教学的外延,构建一体化的“课堂+”

长三角各省市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化更是同根同源。如何把各地高品质的教育资源、高水平的教改理念、高层次的课程要素整合并转化成强劲的课堂改革新动能,是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关键问题之一。2019年11月,由江苏省震泽中学发起,上海市市西中学、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省苏州中学校等九校参与,成立了“长三角高中名校发展联盟”,组建了区域名校发展共同体。该联盟旨在理念融通、信息互通、资源贯通,追求思想共鸣、经验共享、价值共建。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深度合作,直接促进了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学为核心、以教研为依托的区域一体的“课堂+”发展机制的形成。学校更是通过加强区域间校际联动、开展互动式教育教学交流、引入优质科教资源等方式,实现课堂架构的跨区域要素整合、一体化优势叠加,进而为“活泼泼地”教学更新内容、方式和手段,为提升育人成效奠定基础。

比如,借鉴该联盟中相关区域学校在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方面的有益经验,学校尝试从纵向划分德智体美劳等学习领域,从横向划分基础、拓展和研究等类型,扩展“活泼泼地”教学的外延,促进学科教学由课堂向“课堂+”的转变。“课堂+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课堂+拓展”,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性学力;“课堂+研究”,着重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在此基础上,学校动态实施个性化学程,将课堂构建能力分层、专业分类、志趣分群等。能力分层的“课堂+”,根据学生学习潜能,分夯实基础、能力提升和创新发展等层次;专业分类的“课堂+”,基于生涯规划,分基础、拓展和实践等类型;志趣分群的“课堂+”,基于学生兴趣特长,提升学生的优势潜能。

二、完善“协同机制”,纵向拓深“活泼泼地”教学的内涵,探索私人定制“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人的学习也随之多样化、个性化。这对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活泼泼地”教学向纵深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强劲动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应借助技术,改革教学的组织形态;应提供多样且可选择的优质资源,允许学生像网络购物一样选课、上课;应一生一课表,允许学生制订自己的私人学习计划;应允许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在若干学习中心同时学习......简言之,搭建教学的“淘宝”,让课堂变身“私人定制”的学习中心,实现学科课堂由教学向“教学+”的转变。

长三角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技术手段日益丰富,有利于学校在更高起点上与长三角各高中学校“抱团”,构建优质教育链、资源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活泼泼地”教学形成向纵深改革的区域“协同机制”。比如,依托苏州市

“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尝试搭建与“长三角高中名校发展联盟”互联互通的远程互动教学平台、远程互动教研平台,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区域共享,架构开放式的网络课堂,把先进的校外资源“引进来”,同时也让优质的校本资源“走出去”。在此基础上,学校依托“智学网”“会课网”等个性化学习载体,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课堂教学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施科目自选,真正实现“一生一课表”,“私人定制”每一个人的“教学+”培养方案。

课堂是意义生成的基本场域。理想的教学应促进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经验的重建”与生命的成长。[1]换言之,即让学生屹立于课堂的中央。在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活泼泼地”教学主张课堂及其教学面向未来,在对现有教学生态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向“为学而教”“以学定教”迭代,努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供给,建构彰显生命活力的教学生态系统,促进学生适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的“活泼泼地”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从“被动”向“能动”的转型,打造了一种素养本位的“能动学堂”,实现了普通高中“教学生态”的辩证否定。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0.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