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玲
最近,笔者读到了当代哲学家陈嘉映先生写下的这样一段文字:“我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梦想的国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采花的、在溪边濯足的,容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读完这段文字,作為教育人,笔者心中猛然一惊:我们所期待的理想教育也应当是原野,而不是跑道!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其实是现实功利主义语境下对教育功能、价值的误读,它片面地把教育当作一条充满竞争的跑道,人为夸大了教育的竞争性,忽略了教育“能改良个人之天性“”使恶者变善,善者益善”的功能。
当下,把教育当作跑道的学校还不是少数。我在一所中学的教学楼里,看到了公布每一个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排名榜,在听一些校长介绍自己学校时,校长最得意的一点往往是自己学校联考、月考之类比同类学校高出了多少分。在不少教室,一些所谓的差生被安排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让其“独立”于群体之外,怕他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在一些学校的网站上,有时会看到“百日誓师”“冲刺中考”之类的宣传报道。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话语打乱了方向。学生被学校和家长合力赶上“跑道”,慢不得、歇不了,一路充满了竞争,逐渐被分出了好、中、差三等。
在这条跑道上奔跑,因为竞争压力大,因为有先有后,有相当多的学生非但没有领略到教育本身应有的美丽风景,反而最终以失败者的心态从跑道上走出。同样,那些优等生即所谓的胜出者在这条跑道上,又有多少快乐可言呢!
学生不是流水线上标准化的产品,而是如同田野里的庄稼,是富有生命的个体,有属于自身的内在力量。对于这种内在力量,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只能因地制宜地满足它。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生长季节,有不同的栽培方式,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要适时追肥浇水,适时除草松土。
教育应该是原野,这里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清新空气。其实,教育应该向四面八方打开,打开了学生才不会有“闷”的感觉,才不会感觉“心太累了”。如姜堰市第二中学每年都在高考前夕组织学生骑单车到溱湖湿地拉练;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每年中秋节组织上千名学生和家长一起到玄武湖畔举行大型月光诗会。这样的活动,也许不会直接提高分数,但是可以涵养学生的生命气象。
教育应该是原野,这里有超越功利的自由气息。在教育的原野上,朝向远方的不只有一条道,可以选择溪边的小径漫步前行,也可以选择山丘小道拾级而上;也不只有奔跑一种前行姿态,可以短暂奔跑,也可以席地而坐。正如诗人鲁米所说“: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将在那里遇到你。”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