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红,钱齐宏,杨子良,闵 玮,王 蓉,王玫玲
作者单位:21500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王丽红,钱齐宏,杨子良,闵玮,王蓉,王玫玲)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以红色丘疹或覆银白色鳞屑的斑块为特征,病程迁延,复发率高。目前我国银屑病的发病率近年已上升至0.72%,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极大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研究发现银屑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和情绪因素可能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3]。笔者观察了以心理支持为主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2014 年1 月—2017 年12 月 收 治 入 我 科 的78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 ~68 岁。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 例。试验组男16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43.27±4.27)岁,平均病程(10.27±4.31)年;对照组男20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45.06±2.16)岁,平均病程(8.27±4.25)年。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寻常性银屑病诊断标准[4],并符合下列标准:①所有患者的皮损面积均>20%;②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soriasis area severity index,PASI)>10分;③均为首次住院治疗;④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试验。排除标准:①严重类型的银屑病,包括关节病性、脓疱性、红皮病性银屑病;②并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有精神疾患者;④自行退出或不按时就诊以致未完成整个疗程者。
入院后所有患者根据《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14 年版)》予以常规治疗。
1.3.1 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以心理支持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积极心理治疗、组织银屑病之友活动、社会家庭情感支持等,以此达到使患者重拾自信、回归社会的目的。①加强沟通交流: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介绍住院环境,消除其陌生感。②保持病房整洁温馨,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③合理规划患者饮食,给予优质高蛋白饮食,避免进食牛羊肉、浓茶、烟酒等强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果蔬。④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锻炼;宜穿宽松全棉内衣并勤洗、勤换,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⑤指导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正确用药。⑥回访:以电话、门诊随访等形式,予出院后2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定期回访患者,了解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及家庭情感支持等,预约复诊。
1.3.2 积极心理治疗 ①深度访谈:试验组患者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担任责任护士,根据银屑病特点制定沟通提纲,了解患者的个人生活、社会支持、疾病认知和个人应对方式等,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评估患者内在健康需求;对其给予耐心倾听,认真细致解答疑惑,运用森田疗法理念使其尽快适应患者角色及住院生活[5]。②正念训练:使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及不合理信念会诱发或加重病情,对治疗无益,而乐观健康的心理可预防银屑病的复发及病情的加重,从而切断银屑病患者因精神因素造成皮肤代谢紊乱的途径,帮助患者建立正向情绪,调动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效能感。高水平的自我接纳有助于情绪保持平衡和内心平静的状态。③
患者认知疗法:根据患者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其能接受的语言,客观讲解银屑病的病因、临床体征、病程、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等;教会患者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技术,学会与银屑病和平相处,把它看成是经常会面的“老朋友”,提升患者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勇敢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最大可能的降低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1.3.3 组织银屑病之友活动 将试验组患者纳入银屑病之友组织,并建立微信群,采用医护合作模式,邀请银屑病专家及资深护士加入,定期组织院内患者日常活动及疾病相关知识疑惑解答;不定期组织院外徒步、健康讲座等活动。院内日常活动于每日下午15:00-16:00 由专业护士指导,进行八段锦、太极等项目运动,每次15 min;采用音乐疗法[6],将健康教育内容以世界名曲为背景音乐制成音乐带,护士语气语态柔和而温暖,每日2 次,分别在清晨进餐后和夜晚睡眠前播放,每次30 min,音量控制在50 分贝左右。护理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形象的漫画形式将疾病相关知识制作成健康手册或视频(DVD),人手一册。有氧运动、音乐可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皮肤修复;形象的宣教知识可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4 社会家庭情感支持 建立银屑病之友微信群,每例患者可允许一名家属加入微信群,责任护士可通过当面、电话或微信的方式向家属讲解银屑病相关知识,每周2 次,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疾病的护理,给予鼓励与安慰,让其感到温暖,积极配合治疗。鼓励患者通过适当修饰自己,穿长袖长裤,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以及增加内在气质、修养、学识及沟通能力来积极参与社会交往,从而增加社会支持。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如微博、微信发布银屑病科普文章等,纠正大众的错误认知,如银屑病会传染、会遗传、无法治愈等。
1.4.1 疗效评价 由主管医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 周对患者进行PASI 评分。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 评分-治疗后PASI 评分)/治疗前PASI 评分×100%。根据疗效指数分别评定为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基本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为60%~89%,好转:疗效指数为20%~59%,无效: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该组总例数×100%。
1.4.2 情绪评价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在治疗前、治疗后2 周对最近1 周情况进行评分,评估2 组患者心理状况,SAS ≥50 分,SDS ≥53 分分别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症状。
1.4.3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 周对最近1周情况进行评分,DLQI 总分0 ~30分,分为症状、感觉、日常活动、业余休闲、工作或学习、社交、治疗7 个项目,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低。
1.4.4 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就住院环境、服务质量、护理技能、护理态度4 个方面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定。
采用 SPSS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2 周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8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银屑病患者疗效比较 (例)
干预前,对照组SAS 评分为(53.64±7.25)分,试验组为(54.68±7.6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DS 评分为(54.86±8.54)分,试验组为(55.74±8.3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SAS 评分为(49.56±9.58)分,试验组为(41.58±8.67)分;对照组SDS 评分为(48.58±9.35)分,试验组为(31.69±7.54)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 和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
干预前,对照组DLQI 评分为(17.68±6.32)分,试验组为(16.59±5.5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DLQI 评分为(12.65±6.38)分,试验组为(10.34±6.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调查表分别比较组间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从住院环境、服务质量、护理技能、护理态度4 个方面进行打分,单项满分为25 分,合计为100 分。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满意度为(86.29±4.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4.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寻常性银屑病为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疾病,病程常反复迁延不愈。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肥胖、吸烟、酗酒不良嗜好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7]。目前银屑病属于典型的心身性疾病范畴这一概念己得到普遍共识。银屑病病程长,易复发,易引起患者焦虑、烦躁等心理反应而加重病情,因外在形象受损,患者常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社交生活[8]。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中有75.8%~89.7%存在中度焦虑和抑郁,重度焦虑和抑郁的比率甚至高达9.6%~14.7%[9]。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临床治疗的心理预期也越来越高,已从以往的仅仅满足于疾病的康复,变成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研究显示,通过对银屑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支持、认知治疗、生活方式指导及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10]。笔者以苏州市某三级医院皮肤科病房2014 年1 月—2017 年12 月收治的78 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一对一深度沟通、积极心理治疗、因人而异的认知干预、适当正念训练,以心理支持为主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发现可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树立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积极应对疾病,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此外,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银屑病不仅危害患者健康,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还使患者承受着强烈的心理压力。在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对银屑病患者实施以心理支持为主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促进患者“生物-心理-社会”全面康复,从而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