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增辉 舟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雨水作为自然水循环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水土保持、调节气候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雨水资源进行集蓄利用,可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是目前城市水资源的一种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
本文基于水务管理视角,就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策略及其产生效益等进行分析探讨,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工业生产的集约规模化,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严峻考验。在全国670 多座城市中,有400 多座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达130 多座。许多缺水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了植被干枯和荒漠化、耕地盐碱化、海水入侵,呈现了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缺水城市枯水期往往与工农业争水,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许多城市通过引水、造水、节水、中水等措施,努力扩大水源保障。但也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如造水-海水淡化虽可解决海岛城市缺水,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因其造价太高而无法全面推广;引水-跨流域远距离调水耗资巨大,需连续投入对财政压力较大。雨水作为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最为直接可靠的水资源。采取科学措施集蓄利用雨水,可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也是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
我国对于雨水资源的利用古已有之,夏朝时期的区田法、战国末期的高低畦种植法、明代的水窖都是对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作为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传统的供水机制已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雨水是世界公认的解决21 世纪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新形势下积极利用雨水资源,发挥雨水资源效益,为城市经济总量扩张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成为当务之急。
从20 世纪中后期开始,我国逐步加强了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但这些工程主要应用于农业方面,集中于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上,注重对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忽视了对雨水的利用。为此,我国在城市雨水集蓄、回灌技术及管理措施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城市雨水资源化和利用缺乏系统研究,在集源汇流、综合利用方面不能形成前瞻性规划和系统性建设。
1.加大雨水自然渗透。城市绿地是天然渗透设施,不仅渗透能力强,而且植被根系是良好的过滤系统。因此,要充分将城市公路绿化带、公园草坪等现有绿地改造成良好的入渗场地,接纳城市雨水径流。积极将城区不透水地面改造成透水地面,推广运用在城市适宜地段营造渗透池、渗透孔、渗透槽、渗透管等方法,加大雨水的渗透量。对住宅区、办公区域、生产厂地布设大面积的贮渗花木草地,采用在绿色植被与土壤之间增设贮水层、透水层等办法,减缓雨水地表径流速度,增加城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从而为雨水渗透提供有利条件。
2.推广雨水贮留设施。雨水贮留设施可以是蓄水池、水库、塘坝等,主要分为地面蓄水和地下蓄水两种。有许多欧洲发达国家采用铁皮屋顶集流贮存在蓄水池中,但投资较大。最经济直接的办法是改造优化城市低洼地,配以适当的引水设施,就能有效蓄存雨水径流。同时,要充分利用城市已建雨水排水管网体系,结合不同的地形走向,建立综合性、系统化的蓄水工程设施,如在城区适宜地方营造大型的管道蓄水池、塘坝等工程设施,为收集和蓄存雨水打造更为坚实的硬件基础。针对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实际,要充分考虑利用地下蓄水池,结合雨水下渗而设计,扩大贮留雨水设施分布。
3.兴建屋面拦蓄工程。集蓄利用系统是将屋顶作为集雨面,通过收集-输水-过滤-净化-储存等渠道利用雨水,屋面雨水拦截主要分为集蓄利用和屋顶绿化。实施屋面拦蓄工程,要从方便就地集水、就地用水的角度出发,设置单体建筑的分散式系统,或在建筑群体集中设置,其收集到的水可用于家庭、公共设施、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浇灌、冲洗、冷却循环等。选择适宜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在屋顶铺设一定厚度的土壤层种植植被和花卉,为确保屋顶花园不漏水和屋顶下水道通畅,应考虑增设一道防水和排水措施,确保雨水收集最大化。
1.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兴建雨水集蓄工程后,可充分利用汛期雨量较为充沛的有利条件,蓄积雨水,提高雨水利用水平,对城市防洪减灾,保持水土、保护生态平衡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人水和谐的城市奠定基础。
2.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适合集水工程分散的城市,维护费用低,使用时间较长,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实施后,城市及小区绿地用水得到解决,可降低城市用水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推进和谐城市的建设步伐。
3.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量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塘、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同时,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源可维持正常的地下水位,使区域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正常的水分循环和水量转换体系得到明显的改善,自然界水循环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利用雨水资源加强城市绿化,将改变城市及周边的区域环境,调节气温,改善气候,进而达到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