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人文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为例

2020-01-18 23:42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俄语中俄两国

(长春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中俄两国加强人文合作目的是推动两国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与共同繁荣,为促进各领域的合作奠定了扎实的社会基础。由于中俄两国国情不同,文化差异很大,政治、经济状况错综复杂,导致有些人对中俄合作还存在一些误解,例如“中国威胁论”“俄罗斯不信任论”等不和谐声音在民间长期存在。要消除这些负面舆论关键还是做好民心相通工作。应充分发挥“民心相通”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减少因文化障碍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的壁垒。在人文交流中增加互信,促进两国在教育、科学、艺术等领域相互交融,深化文化、旅游、智库、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合作。

一、中俄人文合作的现状:

1.教育领域合作

中俄高校已成立的教育合作组织有“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中俄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中俄艺术高校联盟”等。为进一步深化中俄教育合作,俄罗斯高校已通过改善教学软件及硬件条件,积极与国际教育接轨,吸引了众多的中国学生赴俄罗斯求学。而中国高校也通过各类各级奖学金项目招收俄罗斯学生来华进行长短期留学。现如今,为实现“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政策的对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中俄很多高校通过互派教师,引进俄罗斯高校优质的教师资源,开展了“外语+专业”联合培养计划。中俄联合创办的深圳北理工——莫斯科大学、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的办学模式值得借鉴。

2.科技领域合作

俄罗斯作为科技大国,航空、海洋、核技术、冶金、光纤维等高尖端产品居世界前列。《俄罗斯联邦科学技术发展战略》(2016年)提出未来10—15年科技发展的7大重点领域。俄罗斯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实力,与中国东北地区的技术需求和产业基础之间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互补关系[1]。中国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不断加大中俄高新技术的合作,例如,航空航天装备、机器人、传感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物医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重点产业发展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2014年中俄博览会期间,中俄联合研制大型运输飞机项目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项目建成后总市值将突破1 000亿元人民币、年产超过200架飞机。在哈尔滨联合研制宽体运输机伊尔-96-400T飞机和多用途轻型飞机伊尔-103飞机的合作。合作项目的实施有望使黑龙江省成为中国大型宽体运输机、多用途轻型飞机的研发制造基地[2]。合作项目的实施有望使黑龙江省成为中国大型宽体运输机、多用途轻型飞机的研发制造基地,对东北振兴和俄罗斯远东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旅游合作

近几年,随着俄罗斯旅游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赴俄旅游人数出现增长趋势。卢布贬值及免签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出境游数量的猛增。2018年,第一季度赴俄旅游人数增加了18%。达到了21万人。第二季度随着中国球迷的大批赴俄,据俄罗斯卫星通讯sputniknews报道,2018年前6个月内中国入境俄罗斯的团体游客数量增加了20%。哈尔滨对俄已经开通十余条航线,长春已开通至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对俄航线的开通为赴俄出境游提供了便利条件。2021年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同江铁路桥的通车,未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黑龙江索道建成后,旅游人数及中俄贸易成交量将会明显上升。

中俄旅游合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俄罗斯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很多旅游线路亟待开发。中国物价的上涨及俄罗斯卢布的贬值,导致俄罗斯游客来中国旅游明显减少,由于俄罗斯游客在卢布贬值之前大多是以“购物游”为主。现如今,俄罗斯游客来中国不再是以购物为主,而是进行疗养、口腔美容、中医理疗等“保健游”,尤其是集中在黑河、五大连池、绥芬河、北戴河、三亚等地的疗养院胜地,“保健游”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康养产业发展相对落后。2016年全年,中国访俄游客数量达到107.3万人次,同比增长15%;俄罗斯访华游客达到118.3万人次,同比增长31%。俄联邦旅游署署长萨弗诺夫表示,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俄方将进一步丰富旅游线路和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尤其是在“红色旅游”项目上与中方相互支持、密切合作[3]。2017年有170万俄罗斯公民来中国度假休闲。俄罗斯16个热门旅游地区都开展了友好中国项目,这一项目的运营时间已经超过3年。2017年,五大连池风景区全年接待俄罗斯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5%[4]。根据俄罗斯边防部门的数据,2018年入境的中国公民人数超过200万人次,通过团体免签方式随团入境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根据边防部门的数据,入境的中国游客人数达到120万人次,增长幅度超过13%。2019年中国赴俄游客数量达到130万,在游客数量和游客增速上超越了其他国家。2019年前9个月外国赴俄游客数量同比增加20%[5]。

4.文学及电影产业交流合作

“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于2013年3月启动,总计100种图书,6年内完成。项目实施以来,已翻译出版44部,其中中方翻译出版俄罗斯作品26部,俄罗斯翻译出版中方作品18部[6]。首批“中国文库”成果包括:《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巴金作品集》等由俄罗斯东方文学等7家出版社出版。在中俄人文合作框架下,以“读经典,品文化,促合作”为主题中俄作家协会已成功举办了数次论坛。中俄文学届就两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互译展开了深入探讨。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很深的影响。《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办公室的故事》等影视作品是早期引入我国的优秀作品,这些影片对苏联文化感兴趣的观众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自2004年起,中俄两国联合举办的“阿穆尔之秋电影节”“中俄电影周”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通过中俄电影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两国的电影艺术,中俄合作拍摄的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莫斯科行动》《我的娜塔莎》深受中国观众的好评。近几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引进了俄罗斯影片《密码疑云》,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购买了《安娜·卡列尼娜》《生死倒计时》和《西伯利亚理发师》等16部俄罗斯影片版权[7]。在中国上映的俄罗斯电影《他是龙》《火海凌云》《花滑女王》《最后一球》《斯大林格勒》等电影均获得不错的票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中俄电影产业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哈尔滨市因其独特的建筑和异域风情享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俄苏文化在哈尔滨城市有很深的历史印记。具有俄罗斯浓郁风格的伏尔加庄园已成为反映俄罗斯题材影片的首选拍摄场地。在哈尔滨举办的“俄罗斯电影展”及在大连举办的“阿穆尔之秋”电影文化艺术节促进了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独特作用。

5.中俄媒体合作

2016和2017年为“中俄媒体交流年”,2017年,中俄共同拍摄了《这里是中国》《丝路中俄》《你好,中国》等节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中国受到了观众广泛的欢迎。节目中展现了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为俄语国家打开一扇了通往世界的窗户。在这些节目中介绍了“一带一路”政策,为沿线国家的对外格局带来的新变化,展现了互惠互利带来的新面貌。中俄媒体向世界共同发出“一带一路”共赢的和谐之声。在2018年《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两国副总理共同出席中俄电视艺术合作联盟成立暨中俄视作品互播启动仪式,共同为中俄人文交流合作频道上线揭幕[8]。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媒体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等形式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近几年,俄远东与中国东北两个区域间的媒体已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例如,2016年,吉林省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全俄国家广播电视公司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公司、珲春电视台与全俄国立广播电视公司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公司都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二、加强中俄人文交流合作的对策

在中俄人文各领域合作过程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问题,尤其是在教育、科技、旅游及新媒体合作方面的合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为进一步夯实双方合作,提出以下对策:

1.加大中俄文化产业合作建设的力度

中俄两国应通过互办文化艺术节等交流形式为中俄企业搭建合作的平台。并逐步将科技、艺术、教育、体育、影视、图书、旅游及动漫等产业纳入到文化产业贸易中来。通过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吸引双方更多文化企业参与其中,并以文化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在对俄边境城市建立中俄文化产业园。集广电、出版、发行、文娱、科研、教育、医疗、旅游、体育等文化项目建立起中俄文化产业园,这必将吸引中俄知名企业加入。做大做强中俄影视、图书、媒体、演出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东北三省应发挥地缘优势,努力打造对俄文化交流的品牌效应。设立各类对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使之成为音乐、舞蹈、绘画、摄影、体育等文化艺术综合体。建成后这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为两国文化产业发展搭建合作平台。中俄文化艺术中心不仅可作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展现中俄文化的靓丽名片。

2.继续开展多层次的教育科研合作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是教育主要目标。未来中俄两国计划形成工科、经济、师范、交通、医科、艺术、文化、新闻、综合、农业等10个同类大学联盟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9]。2019—2020为中俄科技年,中俄科技合作离不开既掌握高新技术又懂语言的人才,两国应联合培养高新技术领域急缺的人才,将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直接对接,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方式,为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培养优秀的高科技人才。继续与俄方定期举办的“中国国际教育展”和“莫斯科国际教育沙龙”等国际教育交流活动[9],以高新技术合作为引领,为中俄教育科技合作寻找新的突破。

3.增设俄罗斯孔子学院和中国俄语中心

孔子学院和俄语中心是两国文化传播的主要机构,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中俄双方提出在汉语和俄语研究领域开展合作,巩固在中俄两国开展俄语和汉语教学的基础,将继续研究并完善《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建立并运行孔子学院(课堂)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并运行俄语中心的谅解备忘录》,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继续互设孔子学院和俄语中心[9]。首先,在两国交往中,精通两国语言及文化的高水平俄语人才对促进两国的合作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俄罗斯现有18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作为文化品牌,对俄罗斯人民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自2016年起,俄罗斯已在部分城市作为试点将汉语列入国家统一考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学习汉语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中国现设有22个俄语中心和300多所大中小学开设俄语[10]。根据两国签订的《百所大学万名大学生》合作计划每年交换1万名学生赴两国100所大学学习,到2020年使这一人数增加到10万[10]。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各高校培养精通俄语并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从而保证中俄各领域的深层次合作。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因地缘优势在促进中俄人文合作中起到了“桥头堡”作用。现如今,在俄罗斯远东现已开设3所孔子学院,为远东培养汉语人才及俄罗斯汉语教师,传播中国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东北高校共开设了7所“俄语中心”,每年在“俄罗斯世界基金会”支持下开展的“俄语我心中的歌——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高校俄语大赛”“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高校俄语教师教学法研讨会”“哈尔滨之春俄语大赛”“中俄合作历史与前景国际研讨会”等活动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中俄两国应继续加大俄语中心及孔子学院的建设力度,继续增设俄语中心、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建设,让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了解对方国家的语言及文化。

4.扩大中俄各类展览会的规模

中俄两国通过各类展览会以促进人文合作。中俄已举办过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中俄文化大集”“中俄博览会”中国“俄罗斯电影展”“中俄精品图书展”未来可以举办“中俄教育展”“中俄艺术品展览会”“中俄农产品展览会”等专门的博览会。通过展览会、展销会、演出、拍卖等活动促进中俄人文合作的深入开展。中俄博览会前身为“哈洽会”已成功举办24届,“中俄博览会”对推进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开发合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俄两国应进一步提升“中俄文化大集”活动的级别,积极申请将“中俄文化大集”更名为“中俄文化博览会”,将黑河定为永久举办城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中俄文化交流宗旨。应组建”中俄展览会组委会”,并设为常设机构。针对每年的举办两国大型展览进行统筹安排,共同筹划,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现象。组委会根据各省承办的展览项目下设分委会,并对展览会、博览会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协调,这对中俄两国举办展览、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5.建立中俄文化交流中心

在中国许多对俄边境城市文化设施不够完善,制约了对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中俄文化交流过程中,边境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尤为重要。在黑河这样边境城市每年借助“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多项内容丰富的中俄青年交流活动,但缺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这样一个组织机构。俄罗斯大中城市都设有剧院、音乐厅、文化中心等设施,与黑河隔江相望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人口不到30万,却拥有歌舞剧院、木偶剧院、马术俱乐部及各类艺术团体,而我国很多中小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这也限制了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

6.应加强新媒体合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力量。人文合作主要是文化合作,民心相通是实现各领域合作的基础,民间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国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只有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国情、历史、文化、宗教、风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在人文交流中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做到“真正的民心相通”。只有中俄两国民心相通才能实现各领域合作的深入开展。要真正达到中国文化不仅“走出去”,而且能“走进去”俄罗斯人民文化生活需要很长一段路程,要充分考虑到俄罗斯的宗教、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因素。

创建俄文版中华文化网络平台,编写中国文化精粹俄文版系列丛书,要让更多的俄罗斯人通过正规网站和图书媒介了解中国,而且介绍中华文化的俄文网站和图书将是俄罗斯孔子学院及中文学校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

成立中俄广电传媒中心。俄罗斯迫于国际政治环境的压力,开始实施“向东方”战略,中国文化逐渐对俄罗斯民众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国电影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发展也遇到了技术更新换代的问题。中俄两国应在电影题材、广告宣传、节目制作与发行,中俄有线电视网络信息传输等业务展开合作。成立中俄广电传媒中心,既解决了俄罗斯电影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刺激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是人口大国,电影是人们广受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拥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通过中俄影视合作必将会涌现出形式丰富的高水平影视作品。

吉林省高校积极与俄罗斯高校开展文学交流活动。长春大学与俄罗斯叶赛宁梁赞国立大学、俄罗斯叶赛宁自然保护博物馆及俄罗斯作家协会、吉林省《作家》杂志社合作,在中俄文学翻译、诗歌翻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将18位当代俄罗斯作家的34部作品译介到中国,将11位当代中国作家的11篇短篇小说译介到俄罗斯,很大程度上为中俄两国的民心相通和世代友好作出更大的贡献。

7.不断开发新的旅游线

由中俄边境游向内地纵深发展。俄罗斯远东旅游资源众多,有待中方进行深入开发。例如,俄罗斯贝加尔湖、北极探险旅游线路、勘察加火山奇观、温泉游、萨哈林环岛游、萨哈共和国“勒拿河柱状岩”自然公园都具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又是疗养胜地,有待中俄合作开发,为俄罗斯游客开设中医保健具有很好发展的前景。

中俄两国应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建立“中俄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开发具有“丝路精神”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中俄两国通过举办“旅游展”,加大两国旅游热点的宣传力度。优化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好主题游和跨境游的宣传。改变市场上的旅游产品同质现象,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国家特色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东北冰雪资源,打造冰雪旅游。通过雪雕艺术博览会、冰球锦标、滑雪节将冰山雪地变成金山银山,从而促进两国冬季体育项目的合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中俄人文交流才能进一步促进中俄两国人民对彼此历史、文明了解,解除因文化不同产生的心理隔阂与障碍。在两国人民交流中增加信任与理解,巩固友谊,消除“中国威胁论”及“俄罗斯不信任论”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下,中俄人文交流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将通过扩大中俄人文合作的平台,拓宽合作的范围及交流途径不断促进人文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应进一步落实两国领导人在2018年东方经济论坛上签署的《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不断加强“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区域性合作机制框架下的人文交流。由国家大外交带动民间外交。通过改变观念,带动从项目合作到产业升级。创新工作机制,做好中俄人文合作的政策扶持及服务工作,引导中俄人文合作朝向健康可持续发展。中俄两国只有不断扩大人文合作的平台,拓宽人文交流的范围才能进一步深化其他领域的人文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俄两国以文化交流为平台,促进了科技、旅游、文化、体育、传媒等领域合作,从而,也带动了两国经贸合作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俄语中俄两国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国际挑战需中美两国积极合作解决
中美两国发展水平与潜力比较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