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芹
水利既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项目,又是一项关乎环境保护的生态工程。在我国农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水利工程展现了其巨大的价值。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治国必先治水”的理念指导下,国家更是大兴水利建设。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各类水库建设从最初的一千多座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万座,库容量也增加45 倍之多,达到9000 多亿m3。水库的运营管理、水库保护也倍受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也在水库管理保护方面得到有效应用。但相对于大中型水库来说,小型水库一般分布较散,规模较小,因此在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都不足,效果也不是很好。小型水库的管理一般依照大中型水库运行管理模式进行粗略的简化,目前我国有4 万多座小型水库不同程度存在病险问题,其运营管理和保护成为水利工程的薄弱环节之一。基于此,本文以小型水库为研究对象,以其水资源管理为研究视角,进行小型水库水资源管理问题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小型水库的良性发展。
据水利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0 多万座小型水库,相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00 座,增加了近100 倍,占我国水库总量的95%以上。小型水库在分布上较散且很不平均,一般经济和文化较为落后的、偏僻的、交通不便的山区和丘陵区域较多。
多数小型水库的流域面积相对于大中型水库来说非常小。很多地区以小Ⅱ型水库为主,其平均集水面积不超过2km2,最大集水面积也不到5km2,大部分是特小流域的集水流域。由于小型水库分布广、散,所以不同地区水库甚至同一地区的小型水库下垫面条件差异都较大,但对于小型水库本身而言,其下垫面条件又较为单一。如南方一些小型水库流域内主要以水稻农作物为主,西北小型水库流域以麦子、花生等农作物为主;丘陵地区小型水库集水流域有梯田,还有坡地类型等。
小型水库主要功能是农田灌溉兴利,且调节方式主要以年调节为主,抗旱能力不强,虽然区域农作物特征、土壤性质不同,但小型水库的灌溉功能基本相同。就防洪功能和防洪效益来说,小型水库欠缺或根本不具有这项功能,且若管理不当还会带来下游地区的洪灾风险。
从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角度来说,部分小型水库建设的拦湖建坝工程改变了河流系统的自然性和有序性的联系,部分自然控制系统和河流的自净功能受到破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利用小型水库进行养殖更造成了水资源污染。
一些小型水库的建设由农民投劳、政府补助或集体投资等方式进行,在产权上较为模糊,对管理利用也造成了影响。且其一般地处经济不发达、偏僻地区,硬件管理设施较为简陋。同时,小型水库一般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水利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力度较弱。
我国很多小型水库的水资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据某些省份的水资源监测数据统计,仅约有25%的小型水库的水质状况为Ⅲ类以上标准,而约有75%的小型水库水质较劣,属于Ⅲ类以下标准。其主要原因主要有:(1)农村水库养殖。近年来为发展农村经济,很多农户利用水库周边便利条件,建立养殖场进行畜禽养殖,还有一些小型水库直接被承包给个体进行渔业养殖。养殖的饲料投放和畜、禽、鱼排泄物造成了水库水资源的污染问题。(2)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农村固体废弃物、生活废水等,日积月累,造成了污染。(3)植树污染。近年来农村桉树的种植大量增加,特别在水库的集雨区种植的树木,肥料和落叶给水库水质带来了很大危害。
与在小型水库集水区过度种植的情况相反,有的地区水库周围,特别是水库上游地区的森林、植被由于被盲目地乱砍乱伐而遭到破坏,若该地区的土地坡度较大,则容易造成其土壤在雨水的冲击下形成表面结壳现象,进而形成沟蚀式的土壤侵蚀方式,使该水库区域的水土流失量增大。另外,裸露的土壤又极易被风蚀和沙化,对保持水体和涵养水源不利。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我国大中型水库的水质水生态监测技术方面非常先进,且基本上实现百分百的覆盖率,但对于水利效率低、数量较多、分布较散的小型水库来说,其现代化的水质水生态监测覆盖率不高,很多小型水库至今未能进行日常水生态监测、富营养化监测和基本的水质监测。
首先,产权的不统一导致管理主体、责任主体缺位。当前我国很多小型水库管理方为当地镇政府或街道办,但水库所在地的村委会却在行使着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权,往往会出现经营开发和水资源保护的矛盾。其次,小型水库缺乏管理制度或不完善,缺乏制度化的维修保养制度,维修投入少甚至无维修投入。再者,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管理质量问题凸显。管理人才不足、技术缺乏,不能从综合利用、环境、生态和可持续角度进行有效管理。
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农业生产技术快速提升,而基本的农业用水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小型水库建设和管理不容忽视,其在群众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灌溉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水库管理人员、区域农户和水库周边居民等,都要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其科学管理意识,增强水库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意识,形成自觉遵守水事秩序、依法治水的良好氛围。
(1)明晰产权
产权不明是当前我国很多小型水库面临的问题,进行水利工程改革、强化小型水库管理,其核心问题是要明晰产权。建立“谁所有,谁负责”的管理原则,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标准,由水库所在地的政府或授权部门落实其产权,明确产权责任主体。
(2)完善管理体制
完善管理体制是小型水库实现正规化管理的基础,有利于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各项科学、有利措施得以践行并取得实效的保障。首先进行管理与保护制度的制定,依据国家法律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本地特色和适宜本地发展的小型水库管理制度。其次,划分责任范围,明晰小型水库产权所属和所在地的镇、村责任范围;建立小型水库专职化的管理人员,并给予其实际的管理权限,使之有效开展日常管理。第三,建立水库管理的技术培训制度,有效进行先进技术如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推广。
(3)强化执法、监督和考核力度
小型水库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是基础,而强化执法、监督和考核力度是其保障。建立小型水库巡检制,对违法填库、占库、圈库和违法违规排水、取水等不利于小型水库水资源保护的行为,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理。建立政府管理部门对小型水库的监督检查体系,对各责任部门的管理情况、水资源利用情况和水库保护状况进行监督;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开通监督、举报、投诉渠道,发动附近广大农户、居民进行监督;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实行奖惩结合。
(1)污染的治理与控制
对我国大多数的小型水库来说,水资源污染问题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进行畜禽养殖的治理工作。对小型水库水域范围内或周边的一些非法畜禽养殖场,或取缔、或规范,全面禁止施肥养鱼、网箱养鱼、肥水养鱼;对畜禽养殖要严格实行粪便、肥水的生态处理,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将污染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控制农田肥料农药污染,指导科学施肥,合理规范农药的使用,对药瓶进行回收处理;进行植被净化和水库底泥疏浚等,多方举措进行小型水库的污染治理。
(2)建设水资源监控体系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和数字化技术,加强小型水库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通过现代水利设施进行生态调水,提高水库的自净能力;建立和增加水生态监测点、富营养化监测点、水质监测点,增加监测频次,以利于及时掌握小型水库水资源状况,及时控制和治理。
(3)修复和保护水生态
结合不同地区的小型水库水资源特点,采用渔业调控、深层排水、植被建设、稀释污染等措施进行水资源的修护和水生态保护;亦可根据地区小型水库的美学、生态、生物和文化价值,对于观赏性强、湿地景观特征明显的小型水库,尝试进行国家湿地森林公园的建设,实现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保护。
当前,国家水利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对小型水库管理及其水资源保护越来越重视,结合不同地区水库特征对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强化小型水库的管理意识,明晰产权,完善管理体制,强化执法、监督和考核力度,以及加强污染治理,建设有效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对水生态进行科学的修复和保护,实现我国小型水库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