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情绪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2020-01-18 21:19:17
关键词:消极情绪效能情绪

王 娜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情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它与个体的生理、认知、行为活动等紧密相关。情绪是人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其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绪与教师自身、学生行为、教学环境等密切相关。在不同的环境中,教师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或愉快、欢喜和自信,或烦闷、忧愁和怀疑。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教授学生认知事物和传播知识的过程,更是体现教师教学情感与态度等要素的过程。[1]可见,教师的教学情绪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教师课堂教学情绪极其重要。

一、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教师课堂教学情绪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对教学活动具有驱动作用

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对教学活动具有驱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力作用与减力作用两个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开展情况。积极、增力的教学情绪对教学活动具有正向作用,能够产生较强的推动力,使教师以良好的心境从事教学活动,提高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教师拥有积极的教学情绪时,往往会以精练简洁的语言以及丰富切实的例证来讲授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认真思考、大胆回答问题。反之,消极、减力的教学情绪不仅会导致教师产生倦感,还会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消极作用。一方面,如果教师对消极情绪控制不当或没能控制,就会严重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另一方面,消极的教学情绪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阻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领悟。[2]

(二)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对教师课堂认知具有引导或抑制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用非语言性的情绪信号来协助完成教学事务。如果教师想调控好教学情绪,就应该清楚教学情绪发生的原理及机制。一般来说,教学情绪是教师在潜意识、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形下根据现实需要而激发和引发的。因此,教师可能会通过发挥意识效能来激活情绪的移情作用,积累轻松、愉快、失望、不满等教学情绪体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教学情绪模式,对教师的课堂认知产生作用。通常情况下,教学情绪具有一定的紧张度,表现为轻松和紧张。紧张更多代表的是积极状态,但有时也会起到抑制作用,导致教师精神疲惫;而过分的轻松会对教师智力的发挥产生消极影响,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适度的紧张对教师保持良好的智力状态具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教学情绪对教师的认知具有引导或抑制作用,体现为心境对认知产生的作用。具体来说,心境能够对认知产生弥散性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好的心境会使教师产生消极的认知;而良好的心境则会产生积极的认知。

(三)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感染作用

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影响着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又影响着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如果教师课堂教学情绪较为消极,教学热情较低,就会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率降低;相反地,如果教师课堂教学情绪稳定,能够敏锐地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智力发展与情绪状况等,则会营造出愉快、积极进取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学习效率较高。[3]

二、教师课堂教学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绪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效能感能够预测教师教学情绪,影响教师情绪智力水平

教学效能感不仅以中介变量的形式联结着教学情绪与职业认同之间的关系,还能够直接预测教师的教学情绪。教师效能感包含个人教学效能感与一般教学效能感两部分内容。前者是教师对自身教学状况、教学效果的认知与评价,后者是教师对教学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通常情况下,教学效能感较强的教师更多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状态;而教学效能感较弱的教师则往往表现出消极、否定的情绪状态。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视角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学活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情绪。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情绪的积极高唤醒与积极低唤醒上,职业认同不仅对教学情绪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中介变量——教学效能感间接影响教学情绪。另外,教师的情绪智力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且相对一般教学效能感而言,情绪智力对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更大,表现出较高的相关度。具体体现为情绪智力中的情绪管理、情绪理解、情绪知觉等与个人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情绪智力与个人教学效能感是紧密相联的。同时,情绪管理与情绪理解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4]

(二)教学情境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情绪

教师的教学情境涉及心理情境与客观情境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人—情境”互动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与教学情境相互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教学情境对教师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情境是促使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与教学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学情境是产生有目的的教学行为的必要条件之一,若要实现教学目标,就一定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对教学情境具有能动性作用,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情境进行一定的改变和选择,不一定必须选择特定的教学情境。人与情境的和谐共存是“人—情境”模式互动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在“人—情境”互动模式中,人的情绪状态一定要与当前的情境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就会导致教师在当前情境中产生消极情绪的情况。同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中的一些不可控因素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机应变,依靠较强的实践能力来了解和把握教学情境中存在的一些不可控因素,关注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重视教学情境的发展与创新,杜绝课堂教学模式的固定化,积极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将课堂变成教师引导下师生关系契合的一种形成场所,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学生行为及师生关系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情绪

学生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学生行为及师生关系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之间有着直接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学生行为都会对教师情绪产生影响。例如,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因某个或某些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不专心听讲、过于顽劣而中断课堂教学,对其展开批评教育,进行严厉斥责;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只得进行自问自答式的教学;如果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并不如意,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就会在无形中滋长教师的消极、不良情绪,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情绪。这些情况的存在还会破坏课堂的完整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教学效率。[5]

(四)教师个人的情绪体验影响其课堂教学情绪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的独特个性等因素影响其教学情绪,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绪传递具有循环效应,教师的情绪活动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变化,学生的消极情绪会加剧教师消极情绪的产生和传播,这样就出现消极情绪的不良循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饱满的教学情绪来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通过自己的信念和行为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保持激昂、愉快的积极情绪,并在这种积极情绪的渲染下尽可能减少消极情绪,有效地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情绪的作用。

三、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情绪的有效策略

教师课堂教学情绪是错综复杂的,通过上文的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相应地,优化教师课堂教师情绪的有效策略也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教师情绪智力水平

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有研究显示,教学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根据教学任务来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愿意为教学工作付出更多努力,面对困难更敢于坚持,并能够将挫折当作自我能力提升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动机、思维、行为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更愿意付出时间、精力于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与途径来更新和充实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及教学技能,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其教学效能感。例如,一些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教师,虽然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却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和掌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变化,及时、恰当地应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情绪加工,促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长期以往,教师不仅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情绪智力,可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高水平的情绪智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高水平的教学效能感也能够促进教师情绪智力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加工。[6]

(二)教师不断完善情景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情绪。完善情境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师在一些情境中出现消极情绪,就可能会长时间困于这种不良情绪中,而情境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当个别学生做出一些小动作,或不认真听课时,教师可能会产生烦躁、生气等消极情绪,并陷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困惑之中。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调节情绪,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运用面部表情、讲课语调、身体动作语言等调节教学环境来干预学生的不当行为,使其进入认真学习状态,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是一直被消极情绪所困。情境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用积极的情绪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忘记带教材、学习用具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班级备放一些多余的教材和学习用具,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还能够防止教师不良情绪的产生。由此可见,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式来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节自己的情绪,以此来完成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7]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在简单地传递知识,更要充分地展现其个人魅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样地,学生也并不仅是在接收知识,更要不断发展和丰富自身人格与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与学生都要以饱满和充实的精神来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之间积极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两者之间要互相接纳、互相敞开,将教的力量与学的力量融合在一起。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情绪应该共同指向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知识、情感的交流和碰撞,而且也包括课后师生间亦师亦友的交往和互动。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打成一片,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往与交流;学生应该改变对教师的刻板印象,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双方合力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一方面,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心理状况,采用交流、沟通等方式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减少师生矛盾;教师还要更加理解和关爱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尽量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和扩散。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双方要共同致力于创建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可以更好地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减少教师与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使双方更加顺利、流畅地进行交流与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达成。[8]

(四)教师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缓解课堂教学中的不良情绪

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注重人格、情感等的培养。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良好情绪的培养,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和人格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与较高的情绪智力水平。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既要以基本的情绪理论为基础,又要结合实际情绪发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和情绪理论,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自我思想调节,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有效的方法来缓解不良情绪,如每当出现或将要出现不良情绪时,教师就要理性思考该不良情绪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伤害和给这堂课程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防止或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另一方面,从课堂外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良好情绪的积极作用来抑制消极情绪的扩散,如当教师感到心情比较压抑、烦躁、疲倦时,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听幽默的故事、观看喜剧影视作品等方式来释放消极情绪,逐渐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教师还可以采用发泄的方式来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如跑步、在空旷没人的地方大喊、找家人或友人倾诉、打沙袋等,通过这些方式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使自己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之中。

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保持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的影响,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法缓解师生不良情绪,为课堂教学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师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率的共同提升,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培养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效能情绪
我们需要消极情绪?
青年文摘(2022年12期)2022-12-07 07:17:30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静心
测试
中学时代(2021年5期)2021-11-11 13:22:49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帮孩子化解消极情绪的绘本
启蒙(3-7岁)(2016年7期)2016-11-07 10: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