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分析
——以泽普县脱贫摘帽为考查对象

2020-01-18 21:16唐先滨李红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林果贫困户攻坚

唐先滨 李红霞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一、聚焦总目标,聚力两项工作

坚持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统领,扛起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担负起脱贫攻坚的政治任务,确保维护稳定和脱贫攻坚双促进、双丰收。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思想统一。坚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出发,树牢总目标意识,强化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深化群众宣传教育,凝聚起维护社会稳定、实现脱贫摘帽的强大合力,通过维护稳定为脱贫攻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脱贫攻坚为实现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坚持总体谋划,做到共同推进。以关于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顶层设计为统领[1],以推进社会稳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摘帽为目标,全面贯彻党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新疆的“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要求,不提新思路、不提新理念、不喊空口号,坚决做到聚焦总目标不偏离,维护稳定不放松,推进脱贫攻坚不懈怠,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做到既治“乱”又治“穷”,全力以赴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三是强化人力保障,做到双向落实。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组成两套工作班子,一套班子全力以赴保稳定,一套班子集中精力抓扶贫抓发展。[2]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作为抓社会稳定、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3]。建立健全维稳和扶贫组织,成立村级综治中心、群众工作站、扶贫工作站,通过人员整合、力量优化,配齐配强县乡村三级维稳力量和扶贫专干。同时,坚持把维稳一线、扶贫一线作为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主要平台,通过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忠诚担当、干事创业的信心,为双向落实稳定和脱贫提供人力保障。

二、强化产业支撑,打牢增收基础

南疆坚持把林果业作为优势支柱产业,在产前选优品种、产中管理服务和产后销售增收上下功夫。2018年实现林果产量21.7万吨,产值16.1亿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5868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一是调结构,在产前选优上下功夫。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宣传引导,规模化发展红枣、核桃、苹果等,特色林果面积达53万亩,其中红枣20万亩、核桃24万亩、苹果3万亩、其他6万亩,基本形成“东核西枣”林果业发展格局,贫困户人均林果面积达到2.5亩。二是抓规范,在产中管理上下功夫。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推进由扩张规模向提质增效转变;以狠抓“果园物化投入、果树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高标准示范园建设”为突破口,通过专业培训、果农示范带动、林业技术人员田间地头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组建林果业服务队,推动技术管理措施落实。三是促销售,在产后服务上下功夫。紧盯林果市场,把握市场形势,通过建设冷藏保鲜库,实行错季销售,提高林果效益。通过实施政府托底收购、援疆政策扶持、动员龙头企业赠送扶贫“大礼包”等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林果产品销售难问题。发挥41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作用,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产业化发展。

三、持续扩大就业,增强脱贫信心

坚持把就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最直接方式,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增强贫困户增收致富信心。二产实现3251户5241人就业,其中99个乡村生产车间实现就业3450人,其他企业就业2784人;三产实现639户859人就业;政府购买服务、自主创业等实现2054户2856人就业,有劳动力贫困户家庭实现“一户一就业”目标。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紧紧围绕“国家通用语言+就业技能”职业教育模式,培训劳动力1521人,其中职业培训1036人,劳动力转移培训485人。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法律知识和就业技能培训,参加培训人员4.04万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就业增收能力。二是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以开展周一升国旗、干部包户住户、面对面大宣讲等活动为契机,将就业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通过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从鼓励外出就业、发展产业等方面入手,通过宣传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把“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转化为贫困户的行动自觉,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三是加大岗位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就业岗位,以旅游业为主,依托“十小工程”等促进就业。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引导群众自主创业等带动就业,又通过组织外出拾花等方式增加现金收入。四是加大企业吸纳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引导企业入驻乡村生产车间,使更多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建立领导包联致富机制,成立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为书记的乡村生产车间党支部,抓引企入驻,抓投产运营,抓责任落实,发挥好乡村生产车间促就业、助脱贫、保稳定的积极作用。

四、坚持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坚持物质脱贫和思想脱贫同步推进。一是抓教育扶贫。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措施,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招聘国家通用语言教师377人,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全覆盖工程。落实15年免费教育,用好教育资助金,为583名疆外大专以上贫困学生每人提供6000元资助,为36名疆内大专以上贫困学生每人给予3000元资助。利用“阳光助学”活动筹集捐助资金491万元,资助2093名大学生,有效防止因学致贫返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二是抓去极端化。常态化开展大宣讲、现身说法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三是抓示范带动。大力开展以“倡导新风尚、树立新气象、建立新秩序”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回归世俗化生活,实现现代家具进户1万余户,“睡有床、坐有凳、学习吃饭有桌椅”的生活新风尚正悄然形成。大力选树致富典型,树立致富、创业、就业、帮扶等方面的各类典型66个,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四是抓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为载体,实现干部、群众、活动、地域、行业领域全覆盖。推动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深入融合。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所,巩固民汉嵌入式居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4]

五、保持战略定力,推进生态建设

始终坚持“优势在生态、希望在生态、未来在生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2018年,共接待游客64.87万人次,增长38.5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增长34.87%。依托旅游业带动859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一是发展旅游助力脱贫。借力域内胡杨、法桐、湿地、草原、河谷等优质生态旅游资源,先后开发建设国家5A级金湖杨景区、3A级古勒巴格景区、3A级布依鲁克塔吉克风情小镇、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梧桐生态公园。按照生态旅游发展定位,不断扩展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打响“梧桐”小城名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旅游服务保障,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旅游格局。二是厚植绿色带动脱贫。优化林果业发展格局,推动绿色生态体系建设。10万亩红枣获得有机产品认证,10万亩核桃获得GAP认证,3000亩苹果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并通过欧盟、美国有机产品认证验收,被上海基尼斯总部认证为“中国有机红枣种植最大”。三是保护生态促进脱贫。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以梧桐为依托、水系为纽带、道路为载体、公园广场为重点、住宅小区为特色的创建布局,坚持不懈开展城乡绿化工作,做到能绿尽绿、见缝插绿。按照“前院、中园、后圈”的模式,发展以“一畦菜、一片园、一架葡萄、一个棚圈”为主的庭院经济,建成和改造庭院9981户,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满足了生活需要,还实现了收入增加。推进乡村精细化管理,实施乡村“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脏、乱、差”整治,引导群众自觉革除乱堆柴草、乱倒垃圾、乱搭乱建等陋习,有效巩固全国卫生、文明创建成果,村民生活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村庄品味得到全面提升,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六、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精准落地

接通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终端,通过“静态数据展示、动态数据管理、监督比对审查”三位一体方式,对脱贫攻坚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扶贫工作务实、帮扶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乡村和行业部门四级工作机构,进一步明确权责和工作职能,按照县级7人、乡镇4人、村级2人的标准配齐专干。建立县扶贫信息中心落实、乡镇扶贫办衔接、村扶贫工作站具体实施和行业部门监督管理的四级联动机制,依托纸质档案、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一次性录入乡村三级数据,动态更新,确保精准无误。二是强化业务提升。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确保每一名干部都会使用手机APP;采取业务培训、业务考试和现场演示等方式,使乡村三级专干都能熟练掌握运用大数据平台。三是确保高效运行。在准确录入贫困户信息的基础上,常态化开展与民政、公安、教育、卫生、住建、银行相关数据比对工作,及时核实修订,推动“六个精准”落实。

猜你喜欢
林果贫困户攻坚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请和一只胖子相恩爱
林果的故事一串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