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登献 徐学彬
(石河子大学学生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十九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代[1]。高校是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形成的关键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成效如何,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具有双语优势和地域优势,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资源,其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对边疆安全稳定和区域发展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和关键性作用。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代表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实践理论和行为取向,是以科学和先进的思想为主导的,具有社会主流意识的引领功能[2]。新疆高校一直注重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但在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新标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困境,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地位面临威胁,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较弱。因此,高校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教育的指导,保障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础建设;要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化,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感染力,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新特征和新要求[3]。
自古边疆稳,国则安;边疆乱,国难安。新疆局势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重要的战略地位,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着眼于长治久安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源泉、是民族团结的强大推力、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证,要围绕稳定谋发展,通过发展促稳定[5]。新疆高校更是维护我国区域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力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6]”因此,新疆高校必须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努力使少数民族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从心理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原则和价值观念,才能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和党国事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西方极端势力对民族关系进行恶意挑拨,试图挑起各民族群众的对立情绪。极端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宗教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泛民族主义、民族扩张主义,以强烈的优越感、狭隘的排他性、极端的暴力化、鲜明的政党性为特征,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他们把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重要场所,利用大学生政治敏锐性不强、警惕性不高等特征,特别是向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渗透,企图培养它的跟随者和信仰者以致能为其服务,从而破坏校园和社会安全稳定,给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教育指导地位不动摇,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擦亮眼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是防范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生力军,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必须弄清“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新时代社会主义办学的新要求是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五观五认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觉悟,让他们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摒弃背离党的基本路线的错误倾向。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归根到底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就要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学校开展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举办“五观五认同”专题讲座、分组讨论、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思考问题,加强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性和隐形性,让学生自觉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主义,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需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国内理论界对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形成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途径、网络传播机制等方面,提出重视做好意识形态的话语转换、运用大众传播理论做好意识形态传播工作、重视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化建设[2]。新疆高校历来重视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公选思修课、专题讲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及践行。但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地位、阵地建设以及认同感还存在不足,严重影响到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想通过网络快速传播,使得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社会思潮传播愈发复杂化、多样化、快捷化。而新疆的历史背景和特殊地理位置,使得人们对新疆的认识产生多样性和差异性,而意识形态的选择性和独立性容易受到干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伟大复兴,一些国家把中国看作其假想敌,认为中国的发展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想尽办法通过一些势力对中国进行渗透和遏制。新时代也是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斗争也逐渐转向网络的主战场,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言论在新媒体上散发,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混乱,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受到严重的冲击。因此,新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必须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文化知识传播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意识形态延续传承的主要群体,但是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阅历有限,极易受到多元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在新时代,学生宿舍、网络媒介都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宿舍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相互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媒介,是知识密集和思想敏锐的教育阵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成才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网络媒介将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网络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而西方势力通过隐蔽的网络对大学生进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扰乱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高校的教学秩序,扭曲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高校必须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阵地建设,才能维护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关学者通过定量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总体呈良好向上、积极健康的态势,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对爱国主义的认知明确。但是,社会主导价值观与信仰多样化选择共存,还存在部分对中华文化的情感淡漠、付诸行动不足的现象,对“荣”和“耻”的认知和实践有一定反差。[7]特别是在新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也十分活跃,但他们社会阅历少、甄别能力差、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很容易被精心包装的民族分裂思想和宗教极端思想所侵蚀,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导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不足。表现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认可和内化的过程不够深入,其认同的层面停留在承认、接受阶段,缺乏主动融入,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停留在理论学习和教育层面,缺少实践环节。仍有学生存在对国家热点问题莫不关心、社会责任感差、追求物质利益和功利的现象,必须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和实践,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1.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理论建设。在新时代,新疆高校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地位,必须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8]。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有效增强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效性。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高校的教育指导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2.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在新时代,高校要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是适应新时代和新疆高校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培育是核心。新疆高校要切实加大教师队伍定期的理论培训和考核力度,有效提升其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养一支立场坚定,理想远大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次,师德修养和知识储备是关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看家本领,更要重视相关社会科学类的知识培养,才能在社会意识形态教育教学中做到博古通今、触类旁通、与时俱进,才能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最后,能力培养是保障。一是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二是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教育体系的清晰性和完整性、以及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三是媒介素养能力,新时代面对网络自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教师的媒介素养关乎其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的关键。
1.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时代化。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具有引领力和凝聚力的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由此而见,必须推进新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时代化和大众化,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体而言,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学习,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导向,借助校园官网官微等媒体平台加强主流意识的传播和引导。三是加强校园网络生态建设,出台信息化建设及网络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9]四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出台各类阵地管理办法和建设工作机制,建立高校“大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积极推进意识形态的时代化和大众化。
2.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效性。在新时代,如何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把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人意识,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意识形态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做好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首先要解决社会意识形态与个体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这是新时代新疆高校加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解决好社会意识形态与高校大学生个体实践之间的矛盾,这是新时代有效提高新疆高校社会意识形态教育教学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保障。[10]具体而言,新时代增强高校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注重隐性意识形态教育,把社会意识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活动、典型人物模范宣讲、道德讲堂等方式,潜移默化中解决社会意识与高校大学生个体现有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二是发挥自媒体在社会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功能,借助自媒体平台构建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微信、微博公众号,加大社会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力度,筑牢网络教育阵地。三是发挥社会意识对实践的指引作用,把社会意识转化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满足其期待价值过程中解决社会意识与个体实践之间的矛盾,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1.提升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新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把人们带入了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凭借其迅速、便捷、高效的特点和优势迅速赢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和追捧,并逐渐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1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高达30.0%,大学生群体成为网民的主力军,自然成为自媒体使用的主导力量。而自媒体形态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大学生社会意识形态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有利途径,通过关注微信、微博和APP,潜移默化中实现法律法规、文化传承等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最终实现自我激励和自我教育。通过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教师的角色从教育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引导者,突出学生在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2.加快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认同的内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新时代,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的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其中,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隐形教育方式,要充分挖掘校训、校徽、校歌的育人作用,培育良好校风班风学风。要坚持民族团结教育月、“三进两联一交友”、阳光运动会、创新创业大赛等主流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要利用官微官网开展国学经典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活动;开设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栏;以微电影宣传先进人物事迹等方式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活动,营造体现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弘扬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效提高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