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中的湖州元素*

2020-01-18 21:09虞文清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沈约湖州

虞文清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湖州位于号称“天堂”的苏州杭州之间。早在元代,一位叫奥敦周卿的诗人,在《蟾宫曲·咏西湖》中首次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其诗云:“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1]1苏杭受到如此推崇,无疑与其富庶有关。但这并不是“天堂”的全部。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当时江南还有不少望郡,如常州、湖州、润州、明州,其富庶也都是享有盛誉的。常州被李华推为“关外名邦”,湖州甚至得到唐代文学家顾况“江表大郡,吴兴为首”[2]170的评价。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言二拍》中的不少故事,与湖州这座“东南望郡”有着不解之缘。

一、《警世通言》中的湖州元素

《警世通言》是明末苏州藉小说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该书完成于明天启四年(1624)。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民间宗教宝卷和小说。故事描述的时代涵括宋、元、明三代。

《警世通言》第3回《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就提到了湖州。时任北宋王朝宰相的王安石既十分欣赏大才子苏东坡的过人才气,又对他年轻气盛与恃才傲物的性格加以批评。“话说宋神宗皇帝在位时,有一名儒,姓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乃四川眉州眉山人氏。一举成名,官拜翰林学士。此人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在宰相荆公王安石先生门下,荆公甚重其才。东坡自恃聪明,颇多讥诮。荆公因作《字说》,一字解作一义。偶论东坡的坡字,从土从皮,谓坡乃土之皮。东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一日,荆公又论及鲵字,从鱼从儿,合是鱼子;四马曰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定非无义。东坡拱手进言:‘鸠字九鸟,可知有故?’荆公认以为真,欣然请教。东坡笑道:‘《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荆公默然,恶其轻薄,左迁为湖州刺史。正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唇。’东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任满朝京,作寓于大相国寺内。……第二天,朝廷开始差遣,各地官吏,升的升,降的降,各自安命。唯有苏轼对自己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不服,他心里知是王安石公报私仇,可也无可奈何,只好听命上任。”[3]21-22

其实,苏东坡并未在湖州任满三年,而是仅仅任职三个月,就因“乌台诗案”牵连,被捕入狱,最后确是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说起来,苏东坡与湖州还是颇有渊源的。他一生至少四次到过湖州。第一次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冬,他任杭州通守,受江南转运司差遣,为湖州知州孙觉相度湖州至松江(今吴江松陵镇)的堤堰。第二次在熙宁七年(1074)九月离杭州到密州任知州时路过湖州,曾与当时的湖州知州李常、诗人张先等六人聚宴,张先有《六客词》记叙了这次雅会。第三次是元丰二年(1079,坡公四十三岁)五月,他从徐州调来湖州任太守,官职全衔是“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湖州军州事”。到任仅三个月,七月底就因“乌台诗案”被御史台派人逮捕进京。十二年后,哲宗元祐六年(1091),坡公由杭州知州升迁吏部尚书翰林学士,进京途中奉旨视察湖州、苏州水灾,与曹子方、刘景文等文人在湖州欢聚,东坡自己有《定风波·后六客词》记载了这件事。苏东坡在湖州留下七十多首诗词,还有许多重要文章也在湖州写成。历代湖州人民无限崇敬和缅怀苏东坡,保存了他不少遗迹。“乌台诗案”发生后,杭州和湖州的百姓都自发为他“作解厄道场累月”,祈求逢凶化吉。坡公在狱中听说,十分感慨,嗟叹“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4]36,可见苏东坡与湖州人民之间的感情非常深挚。但是,苏东坡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并不是王安石从中使绊,而是受“乌台诗案”的牵连受到的宽大处理。在朝野一片严惩苏东坡的舆论声浪中,王安石专门给皇帝上奏折,反对“开杀戒”。其实王安石跟湖州也是有渊源的。他在《送王介学士知湖州》中写道:“吴兴太守美如何,柳恽诗才未足多。遥想郡人迎下担,白苹洲渚正沧波。”[5]212柳恽是齐梁时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年轻时以擅长赋诗闻名,晚年在吴兴任官作了许多诗篇。其名作《江南春》中有“汀州采白蘋,日落江南春”的名句。王安石在《送周都官通判湖州》中又写道:“渌水乌程地,青山顾渚滨。酒醪犹美好,茶荈正芳新。”[6]205这一首诗,既赞美了湖州的酒,又赞美了湖州的茶。

《警世通言》第9回《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也提到了湖州。李白到湖州前,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天下传诵。可见,酒是李白一生中的最爱。

说起湖州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公元前222年,始皇东巡会稽,途经菰城,留舍都亭,特命乌巾与程林敬酒,见得乌巾和程林,眉清目秀,身着简朴,谦恭有余,斯文达理,正是十分欢喜,始皇畅饮美酒,当而夸奖:“乌程佳酿,玉液琼浆”。于是始皇改菰城为乌程,遂令程林专酿圣酒,贡予朝廷。乌程酒受秦始皇敕封后,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款贡酒,湖州即第一个贡酒之乡。《全唐诗典故词典》解释说,“晋时,荆南乌程乡、吴兴乌程县皆产美酒。后因用作咏酒的典故。”[7]383乌程酒是举世无双的老牌名酒,湖州也的确拥有我国最悠久最深厚最辉煌的酒文化。宋代时期乌程酒盛名依然,欧阳修在《送胡学士知湖州》中写道:“吴兴水精宫,楼阁在寒鉴。橘柚秋苞繁,乌程春瓮酽。”[8]6把湖州比喻成耸立在碧水中的精致宫殿,楼阁倒映在明镜一样的水面。春华秋实,橙黄橘绿,春天酿就的乌程酒到秋天散发着诱人的醇香。早被乌程酒沁其心脾的欧阳修,在向胡学士介绍湖州时,在诗中自然少不了要把乌程酒赞美一番。苏轼要去看望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所带上的是他和他的挚友共同的心爱之物乌程酒,在《次韵答参寥》里其告诉朋友:“今日扁舟去,白酒载乌程”[9]196。宋代这两位最杰出的文学巨匠都如此赞赏乌程酒,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可见乌程酒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对当时文坛的震撼无处不达。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道:“有人说湖州乌程酒甚佳。白不远千里而往,到酒肆中,开怀畅饮,旁若无人。时有迦叶司马经过,闻白狂歌之声,遣从者问其何人。白随口答诗四句:‘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迦叶司马大惊,问道:‘莫非蜀中李谪仙么?闻名久矣!’遂请相见,留饮十日,厚有所赠。”[3]85-86这并不是李白的戏言,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55岁,自20岁出大匡山蹉跎30年,感慨仕宦之无常。湖州司马是惊于李白才情而问了一句你是谁。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白追忆大半生的时光,是怀着感慨无奈的心情,怎么能说是戏言。唐时湖州隶江南东道为上州,上州之佐职有司马一人,从五品下,参与军事。迦叶,即迦叶氏,西域天竺人,唐贞观中有泾原大将试太常卿迦叶济,这位湖州司马可能是其后裔。在湖州司马的建议与推荐下,李白终于来到了长安,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警世通言》第15回《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中也写到湖州。故事说的是苏州昆山有个名叫金满的人,读书不就,将银援例,纳了个令史,就参在本县户房为吏。后为花钱买通关系做了管库银的吏。不想有一天丢了四锭元宝(约二百两纹银)。金令史只得一面折卖自己的房产赔偿官银的损失,一面暗中请捕快破案。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抓到盗贼卢智高和胡美。其中胡美就是捕快胡四哥在去湖州双林路上捕获的。文中写道:“过了半年之后,胡四哥偶有事到湖州双林地方,船从苏州娄门过去,忽见胡美在娄门塘行走。张四哥急拢船上岸,叫道:‘胡阿弟,慢走!’胡美回头,认得是阴捕,忙走一步,转弯一个豆腐店里头就躲。”[3]177但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后来到底还是没能逃脱被捕获的命运。可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虽然故事中湖州双林只是顺便提到,但至少说明,在明代,湖州双林是一座著名的江南古镇,有着繁华的工商业。双林绫绢被誉为“东方丝织工艺”的奇葩,其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正是绫绢业的发展,使双林很早就成为江南水乡著名的商埠巨镇。

二、《喻世明言》中的湖州元素

《喻世明言》有作品40篇,包括三部分:一是宋元说话人的话本,二是明人的话本和拟话本,三是冯梦龙自己的作品。前两种作品也都经过冯梦龙的加工、修改。本书是具有现实主义的通俗小说,是宋元明时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象征,彰显了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水平。全书大多数作品故事完整、情节曲折,摹拟人情世态真实、刻画人物传神,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像和雅俗共赏的奇篇。

《喻世明言》第9回《裴晋公义还原配》,讲的是唐宪宗元和年间,晋州万泉县有一人,姓唐名壁,字国宝。“曾举孝廉科,初任括州龙宗县丞。先在乡时,聘定同乡黄太学之女小娥为妻。因小娥尚在稚龄,待年未嫁,比及长成,唐壁两任游宦,都在南方。以此两下蹉跎,不曾婚配。……”[10]107不想事发变故。晋州刺史为了奉承裴晋公,把精通音律的小娥强行送到相府。回家乡完婚的唐壁得知被人掳去新娘,只得每日在相府门前探听虚实,可惜“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一日,吏部挂榜,唐壁授湖州录事参军。这湖州又在南方,是熟游之地,唐壁也倒欢喜。等有了告敕,收拾行李,雇唤船只出京。行到潼津地方,遇了一伙强人。……舟中一应行李,尽被劫去,光光剩个身子。”[10]109所谓录事参军,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唐代地方监察制度,包括巡察使的监督和录事参军的监督两部分。为王、公、大将军的属员,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以后刺史如掌军开府,亦置此官。北魏至唐,各州亦均置录事参军。隋、唐各州、各卫府、东宫各率府,唐各都督府、都护府、羽林、龙武、神武各军府及王国,都有录事参军。人财两空的唐壁只得狼狈回乡。后来绝处逢生,遇到了贵人。看来,裴相国人还不错,没有被人糊弄。当他得知内情后,完璧归赵,让唐壁夫妻团圆。“唐壁回寓,重理冠带,再整行装。在京中买了几个童仆跟随,两口儿回到家乡,见了岳丈黄太学,好似枯木逢春,断弦再续,欢喜无限。过了几日,夫妇双双往湖州赴任。”[10]112-113

《喻世明言》第21回《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中,也谈到了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的成长史。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攻掠浙东地方,杭州刺史董昌出下募兵榜文,钱镠投奔董昌。后来董昌升任越州观察史,钱镠因战功升任杭州刺史。再后来,董昌见天下纷乱,久有图霸之意,意欲反叛朝廷。钱镠密奏朝廷,被任命为苏杭观察史、镇海军节度使,讨伐董昌。董昌占据越州,意欲打下睦州、湖州,围困杭州,控制浙江。“睦州无备,被董昌攻破了。停兵月余,改换官吏。又先得精兵三万人,军威甚盛,自谓天下无敌,谋称越帝。征兵杭州,欲攻湖州。”也就是说,打下湖州,董昌军事上就可能控制浙江。钱镠先灭了叛将刘汉宏,再把矛头对准董昌。“却说董昌攻打湖州不下,正在帐中纳闷,又听得有灵鸟叫声:‘皇帝董!皇帝董!’董昌揭起锦罩看时,一个眼花,不见灵鸟,只见一个血淋淋的人头,在金丝笼内挂着,认得是刘汉宏的面庞。唬得魂不附体,大叫一声,蓦然倒地。”[10]254最后钱镠派兵抄了董昌越州老巢,平定董昌叛乱,钱鏐建立吴越国。钱氏建立的吴越国不但在五代十国时期成为祖国大家庭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国泰民安,而且江浙地区的钱氏家庭从此人才辈出,独领风骚数百年。

《喻世明言》第37回《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中,提到了湖州的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长兴人陈武帝陈霸先,另一个是德清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梁武帝侍中沈约。陈霸先是杨瞟讨教后来的梁武帝萧衍时,萧衍帮杨瞟出谋划策时提到的。“时有刺史李贲谋反,僣称越帝,置立官属。朝命将军杨瞟讨贲。杨瞟见李贲势大,恐不能取胜,每每来问计于萧懿。懿说:‘有侄萧衍,年虽幼小,智识不凡,命世之才。我着人去请来,与他计议,必有个善处。’萧懿忙使人召萧衍来见杨瞟。瞟见衍举止不常,遂致礼敬,虚心请问,要求破贲之策。衍说:‘李贲蓄谋已久,兵马精强,士众归向。足下以一旅之师与彼交战,犹如以肉投虎,立见其败。闻贲跨据淮南,近逼广州。孙冏逗遛取罪,子雄失律赐死,贲志骄意满,不复顾忌。足下引大军屯于淮南,以一军与陈霸先,抄贲之后;略出数千之众,与贲接战,勿与争强,佯败而走,引至淮南大屯之所。且淮南芦苇深曲,更兼地湿泥泞,不易驰骋,足下深沟高垒,不与接战,坐毙其锐。候得天时,因风纵火;霸先从后断其归路,诈为贲军逃溃,袭取其城。贲进退无路,必成擒矣。’瞟闻衍言,叹异惊伏,拜辞而去。杨瞟依衍计策,随后破了李贲。萧衍名誉益彰,远近羡慕,人乐归向。”[10]443-444文中最后提到了陈霸先联合王僧辫打败侯景之事,“后王僧辫、陈霸先攻破侯景,景竟欲走吴依答仁。”[10]454陈霸先是梁代之后陈朝的开国之君,具有雄才大略,他开创的陈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自己的姓氏为朝代名的王朝。而沈约则是梁武帝萧衍的侍中。梁武帝萧衍在宫中与侍中沈约下棋,书中写道:“梁主……闻得有个榼头和尚,精通释典,遣内侍降敕,召来相见。榼头和尚随着使命而来。武帝在便殿,正与侍中沈约弈棋。内侍禀道:‘奉敕唤榼头师已在午门外听旨。’适值武帝用心在围棋上,算计要杀一段棋子,这里连禀三次,武帝全不听得,手持一个棋子下去,口里说道:‘杀了他罢。’武帝是说杀那棋子,内侍只道要杀榼头和尚。应道:‘得旨。’便传旨出午门外,将榼头和尚斩讫。武帝完了这局围棋,沈约奏道:‘榼头师已唤至,听宣久矣。’武帝忙呼内侍,教请和尚进殿相见。内侍奏道:‘已奉旨杀了。’武帝大惊!方悟杀棋时误听之故。……一连数日,心中怏怏不乐。沈约窥知帝意,乃遣人遍访名僧。忽闻得有个圣僧,法号道林支长老,在建康十里外结茅而居,在那里修行。乃奏知梁主,梁主即命侍中沈约去访其僧。约旌旗车马,仆从都盛,势如山岳,慌动远近,一路传呼。道林自在庵中打坐,寂然不动。沈约走到榻前说道:‘和尚知侍中来乎?’道林张目说道:‘侍中知和尚坐乎?’沈约又说道:‘和尚安身处所,那里得来的?’道林回话道:‘出家人去住无碍。’只说得这一声,这个庵,连里面僧人,一切都不见了,只剩得一片白地。沈约吃这一惊不小,晓得真是圣僧,慌忙望空下拜道:‘弟子肉眼凡庸,烦望吾师慈悲。非约僣妄,乃朝廷所使,约不得不如此。’支公仍见沈约,就留沈约吃些斋饭。沈约恳求弹旨指迷,支公与沈约口号云:栗事护前,断舌何缘?欲解阴事,赤章奏天。纸后又写十来个“隐”字。为何支公有此四句口号?一日,豫州献二寸五分大栗子,梁主与沈约各默书栗子故事。沈约故意少书三事,乃云:“不及陛下。”出朝语人曰:“此公护前。”盖言梁主护短也。后梁主知道,以此憾约。断舌之事:约与范云劝武帝受禅,约病中梦齐和帝以剑割其舌。约恐惧,命道士密为赤章奏天,以禳其孽。都是沈约的心事,无人知得,被支公说着了,沈约惊得一身冷汗,魂不附体。木呆了一会,又再三拜问‘隐’字之义。支公为何连写这十来个‘隐’字?日后沈约身死,朝议欲谥沈约为文侯。梁主恨约,不肯谥为文侯,说道:‘情怀不尽为‘隐’。’改其谥为隐侯。支公所书前二事,是沈约已往之事;后谥法一事,是沈约未来之事,沈约如何便悟得出来?再三拜求,定要支公明示。支公说道:‘天机不可尽泄,侍中日后自应。’说罢,依先闭着眼坐去了。沈约怅然而归。”[10]447-449作为政治家的沈约,一生业绩平平;作为文学家的沈约,却是声名赫赫;作为历史学家的沈约,写就了中国二十四史中的《梁书》。

三、《醒世恒言》中的湖州元素

《醒世恒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笔记集,始刊于明天启七年(1627)。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

《醒世恒言》第7回《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又一次提到了湖州。书中介绍了太湖,写道:“‘渔船载酒日相随,短笛芦花深处吹。湖面风收云影散,水天光照碧琉璃。’这首诗是宋时杨备游太湖所作。这太湖在吴郡西南三十余里之外。你道有多少大?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周围五百里,广三万六千顷,中有山七十二峰,襟带三州。那三州?苏州、湖州、常州。东南诸水皆归,一名震泽,一名具区,一名笠泽,一名五湖。何以谓之五湖?东通长洲松江,南通乌程霅溪,西通义兴荆溪,北通晋陵滆湖,东通嘉兴韭溪,水凡五道,故谓之五湖。……”[11]103这里不但提到了与苏州、常州齐名的湖州,而且提到了“五湖”中的乌程霅溪,这是湖州城里的一条市河,全国唯一的名字。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共五首,第一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2]13中的西塞山,湖北黄石和浙江湖州为此还有地名之争。如果再看看张志和的第三首《渔歌子》,争论应该可以停止了。因为诗中写道:“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12]13霅溪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所在,只能在湖州。元代书画大师赵孟的夫人管道昇,也写过《渔父词四首》,其二写道:“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霅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13]242文中还提到了湖州菱湖,“那五湖之水,总是震泽分流,所以谓之太湖。就太湖中,亦有五湖名色:曰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11]103菱湖是湖州一个商贸大镇,镇内湖荡遍布,栽桑养鱼,是中国著名的三大淡水鱼基地之一,为中国渔都。菱湖是江南水乡典型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大运河古道穿镇而过,水路可直达杭、嘉、湖、沪、苏、锡、常等城市港口码头。

四、《初刻拍案惊奇》中的湖州元素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湖州籍小说家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明天启七年(1627),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惊奇》是模仿话本小说而创造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书的内容比较繁杂,思想倾向前后不尽相同,主要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以及婚恋。其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濛初的再创作,也一定程度表现出晚明社会现实与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不平之气。

《初刻拍案惊奇》卷29《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弄》中,提到了湖州的一男一女两个青年。“洪熙年间,湖州府东门外有一儒家,姓杨,老儿亡故,一个妈妈同着小儿子并一个女儿过活。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一貌如花,且是聪明。单只从小的三好两歉,有些小病。老妈妈一处不想到,只要保佑他长大,随你甚么事也去做了。忽一日,妈妈和女儿正在那里做绣作,只见一个尼姑步将进来,妈妈欢喜接待;元(原)来那尼姑,是杭州浮翠庵的观主,与杨妈妈来往有年。那尼姑也是个花嘴骗舌之人,平素只贪些风月,庵里收拾下两个后生徒弟,多是通同与他做些不怜俐勾当。”[14]486-487后来这女儿出家跟尼姑到了杭州浮翠庵做了尼姑。“话分两头,却说,湖州黄沙街里有一个秀才,复姓闻人,单名一个嘉字,乃是祖贯绍兴。因公公在乌程处馆,超藉过来的。面似潘安,才同子建,年十七岁。堂上有个四十岁的母亲,家贫未有妻室。为他少年英俊,又且气质闲雅,风流潇洒,十分在行,朋友中没一个不爱他敬他的。所以时常有人赉助他,至于熬游晏饮,一发罢他不得。但是朋友们相聚,多以闻人生不在为歉。”[14]487后来闻人生进京赶考到杭州时,雇了一只小船,“才出东门,正行之际,岸上一个小和尚说着湖州话叫道:‘船是上杭州去的么?’船家道:‘正是,送一位科举相公上去的。’和尚道:‘既如此,可带小僧一带,舟金依例奉上。’船家道:‘师父,杭州去做甚么?’和尚道:‘我出家灵隐寺,今到俗家探亲,却要回去。’船家道:‘要问舱里相公,我们不敢做主。’只见那阿四便钻出船头上来,嚷道:‘这不识时务小秃驴!我家官人正去乡试,要讨采头,撞将你这一件秃光光不利市的物事来。去便去,不去时我把水兜豁上一顿水,替你洗尽了那个乱代头。’你道怎地叫做‘乱代头’?昔人有嘲诮和尚说话道:‘此非治世之头,乃乱代头也。’盖为‘乱’‘卵’二字音相近,阿四见船家主与朋友们戏谑曾说过,故此学得这话,骂那和尚。和尚道:‘载不载,问一声也不冲撞了甚么?何消得如此嚷?’闻人生在舱里听见,推窗看那和尚,且是生得清秀娇嫩,甚觉可爱。又见说是灵隐寺和尚,便想道:‘灵隐寺去处,山水最胜,我便带了这和尚去,与他做个相知往来,到那里做下处也好。’慌忙出来喝住道:‘小厮不要无理!乡里间的师父,既然上杭时,便下船来做伴同去何妨?’也是缘分该如此,船家得了这话,便把船拢岸。”[14]488故事中写到了湖州的乡间俚语与人情世故。故事的结局是闻人生科举中榜,娶了还俗尼姑静观。“到家里,齐齐拜见了母亲。母亲见媳妇生得标致,心下喜欢。又见他是湖州声口,问道:‘既是杭州娶来主,为何说这里的话?’闻人生方把杨家女儿错出家,从头至尾的事说了一遍。母亲方才明白。”[14]492

五、《二刻拍案惊奇》中的湖州元素

《二刻拍案惊奇》为拟话本小说集,明末凌濛初编著。该书于崇祯五年(1632)成书刊行,与作者前著《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全书四十卷,每卷一篇,共四十篇,其中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已亡佚,补录杂剧《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以充数。作者自称系“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题材大多取自前人。该书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中也有不可否定的健康成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二刻拍案惊奇》卷15《韩侍郎婢作夫人,顾提控椽居郎署》提到了湖州安吉。“话说湖州安吉州地浦滩有一居民,家道贫窘,因欠官粮银二两,监禁在狱,家中只有一妻,抱着个一周未满的小儿子度日,别无门路可救。栏中畜有一猪,算计卖与客人,得价还官。因性急银子要紧,等不得好价,见有人来买,即便成交。妇人家不认得银子好歹,是个白晃晃的,说是还得了官。客人既去,拿出来与银匠熔着锭子。银匠说:‘这是些假银,要他怎么?’妇人慌问:‘有多少成色在里头?’银匠道:‘那里有半毫银气?多是铅铜锡装成,见火不得的。’”[14]616妇人发觉上当受骗,来到河边寻死,恰好被一位徽州商人发现,给了他二两纹银,救了全家。最奇的是,后来被救者当晚登门感谢施恩者徽商时,“徽商听见其夫同来,只得披衣下床,要来开门。走得几步,只听得天崩地塌之声,连门外多震得动,徽商慌了自不必说,夫妇两人多吃了一惊。徽商忙叫小二掌火来看,只见一张卧床压得四脚多折,满床尽是砖头泥土。元来那一垛墙走了,一向床遮着不觉得,此时偶然坍将下来。若有人在床上,便是铜筋铁骨也压死了。徽商看了,伸了舌头出来,一时缩不进去。就叫小二开门,见了夫妇二人,反谢道:‘若非贤夫妇相叫起身,几乎一命难存!’夫妇两人看见墙坍床倒,也自大加惊异。道:‘此乃恩人洪福齐天,大难得免,莫非恩人阴德之报?’两相称谢。徽商妇茶话少时,珍重而别。只此一件,可见商人二两银子,救了母子两命,到底因他来谢,脱了墙压之厄,仍旧是自家救了自家性命一般,此乃上天巧于报德处。”[14]617

《二刻拍案惊奇》卷25《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穷庠生助师得令终》一文也提到了湖州。“话说浙江湖州府近太湖边地方,叫作钱篓。有一个老廪膳秀才,姓高名广,号愚溪,为人忠厚,生性古执。生有三女,俱已适人过了。妻石氏已死,并无子嗣。止有一侄,名高文明,另自居住,家道颇厚。这高愚溪积祖传下房屋一所,自己在里头住,侄儿也是有分(份)的。只因侄儿自挣了些家私,要自家像意,见这祖房坍下来修理不便,便自己置买了好房产,搬出去另外住了。若论支派,高愚溪无子,该是侄儿高文明承继的。只因高愚溪讳言这件事,况且自有三女,未免偏向自己骨肉,有积趱下的束修本钱,多零星与女儿们去了。”[14]682可是后来,得了好处的三个女儿靠不住,逼得高遇溪差点自尽,巧遇外面回来的侄儿高文明。问清原故后,“高文明道:‘侄儿不才,家里也还奉养得伯伯一口起,怎说这话?’愚溪道:‘我平日不曾有好处到我侄,些些家事多与了别人,今日剩得个光身子,怎好来扰得你!’高文明道:‘自家骨肉,如何说个扰字?’愚溪道:‘便做道我侄不弃,侄媳妇定嫌憎的。我出了偌多本钱,买别人嫌憎过了,何况孑然一身!’高文明道:‘侄儿也是个男子汉,岂由妇人作主!况且侄妇颇知义理,必无此事。伯父只是随着侄儿到家里罢了,再不必迟疑,快请下船同行。’高文明也不等伯父回言,一把扯住衣袂,拉了就走,竟在船中载回家来。”[14]684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事,劝世人做人要诚实,处事要公平。

《三言二拍》共五部小说,每一部都提到湖州,这绝对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固然因为编者冯梦龙是湖州近邻苏州人,凌濛初是湖州本地人,对湖州情况相对熟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年湖州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较高。这些故事既反映了湖州的物产富饶,比如出产乌程名酒名茶,又反映了湖州地位的重要和人才的荟集,如长兴人陈霸先东征西讨、德清人沈约侍从皇帝、唐壁和苏东坡到湖州做官、李白到湖州喝酒、钱镠和董昌在湖州打仗等,还反映了湖州商贸的发达,如双林、菱湖、递铺等明清江南市镇,吸引徽商出没其间。总之,物产富饶、名人辈出、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的湖州元素大量出现,反映了这座城市在古代中国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历史影响。

猜你喜欢
沈约湖州
湖州蛋雕艺术研究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不为个人面子而给人难堪
刘勰拦路拜师
舍弃面子的刘勰
书迷沈约
沈约“怼”书
沈约“怼”书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